在网络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备受争议的存在——提刀探花在缅北。这是一位海外大V,其行为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他长期秉持着贬低欧美的观点,在言论中过度渲染病毒危害。网络环境本应是多元、客观、理性的交流空间,而他这种片面的表达,无疑会误导一部分网民的认知。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公众更需要全面、准确的信息来了解世界。对于这样一位大V的言行,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动机,以及思考如何引导网络言论走向更加健康、客观的方向。
文/定风波里
无意中刷到一网友发文表示:现在看到IP在国外的人热衷讨论国内疫情形势,就有心烦,更让人无语的是他们还不回国,在国外也没戴口罩。至于为了点流量天天扯这些吗?
并且,这位网友还表示提刀探花在缅北在某博坐拥近450万粉丝,观其账号主要内容,主要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就是利用在国外方便看到推特的内容的便利,专门搜集出国务工的不如意案例,然后形成系列作品进行专门吐槽。
自称专门观察出国移民的生活现状
第二类,就是专门搜集网友的疫情心声。
北京网友
第三,就是卖货。
据观察,地瓜熊老六、孤烟暮禅等诸多大V都转发过这位专门做文玩生意的宣传。
但是他本人却不回国,他和他的团队也在缅北不戴口罩,他们真的对国内有足够的感同身受吗?
怎么看?一、这位网友总结得是基本属实的就个人观察和感受来看,这位网友总结很到位。我还特地去他的微博看了蛮久。确实是这位网友所说,提刀探花在缅北主要内容确实就是这三类,网上推销玉石之类;吐槽去美欧打工不如意系列,在某博已经成为人设;非常热衷讨论国内病毒形势。
举例:去美欧打工不如意系列之丁某某
图片来源网络
网络卖货和长期发文讨论国内疫情,这两点因为比较敏感,就不举例了。
二、掌握了流量密码?至于是不是为了流量才发内容,这个没有证据,不好说。就算是为了流量,也没有什么。自媒体行业不考虑流量,那要考虑什么呢?
从事自媒体行业的,基本上都知道,凡量跟欧美扯上关系的,专注挑欧美优点或是欧美的不足,总会有流量。这几乎是半公平的。
总之,就算她掌握流量密码,那也是她个人本事。
至于不戴口罩,大概看了下,她和她的团队就她账号发布的视频来看,确实没戴口罩。但是也有可能只是拍摄中不戴吧。现实生活,大多时间在缅北还是戴口罩的吧
三、如何看待这位大V热衷讨论国内疫情?这位在缅北的华人发文表示:我早就说了,无论着没着,都别写小作文。令人迷惑。
点击一看,才知道原来是北京某位医生前2天表示:朝阳区新通知,因身体条件和家庭条件无法去方仓的人员,可以居家隔离。对此,他认为是越来越科学了。
两天后,她发文表示:先是婆婆发烧40度,身疼,后来让去单位隔离。两天后我儿子开始发烧至39度,家里也没有退烧药,我们是居家隔离人员,也没办法买药,村里医生给拿了两袋布洛芬颗粒……
显然,大V提刀探花在缅北认为这位北京医生前后反差,是在写小作文。
但个人对此反感,不是很认同这位在某博超四百万粉丝的大V的做法。
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未经他人同意,就擅自援引。更主要的是那位网友应该不是公众人物。
第二,没有打码,涉嫌侵犯他人隐私;
第三,有过度解读和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既视感。自己和团队在她账号近几个月的视频都没戴口罩。而且从那位网友的行文来看,也没有看出是在反对阳性居民隔离吧
第四,引用美国那个死亡病例超100万进行简单对比,实在是不当解读。首先,美国100万死亡病例主要是2020年和2021年。2022年4月起,全世界的大数据都显示奥密克戎致死率都是明显降低,致死病例同样大幅,这是基本事实和常识。(不信的,自己去看数据,各大平台可查)
如果说有什么值得反思的地方,应该是这个案例提醒人们:家里面应该自备点感冒发烧药。
另外,最新消息是北京发布:为方便百姓购药、满足百姓日常用药需求,决定自即日起,取消“四类药品”购药人员信息登记工作。
但遗憾的是,这位大V对这类消息似乎就不太上心和敏感了。事实上,事情已经过去两天,截止目前,她仍然也没有在网络发布关于北京取消“四类药品”购药人员信息登记工作的消息。
这说明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总之,就个人而言,对于这位长期在国钱生活的大V,总是如此热讨论国内的病毒现状,个人表示不是特别能够理解,因为说到底,她自己本人可能是缺乏深切感受,更没有长期被静默过的经历。当然,嘴巴长在她身上,尽管她长期生活在缅北,人家就不介绍缅北风土人情,偏偏就要就说欧美和国内,你能怎么办?
还是那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网友们自行判断
对此,您怎么看?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