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抗战,一段被岁月铭记的悲壮历史。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川军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当时的四川,虽处内陆,却毅然派出大量子弟奔赴前线。装备简陋的他们,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毫不退缩。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诸多惨烈战斗中,都有川军浴血奋战的身影。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枪炮,用生命捍卫民族的尊严。川军抗战的真实历史,不仅是一部战斗史,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生动写照,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
360万川军出川抗日,仅剩13.8万归来,那时的川军没有装备,穿着单衣草鞋,行军几千里,全凭一腔热血,英勇杀敌!不能忘记铁血的川军,一定要铭记!没有你们的浴血沙场换不来今天子孙后代的太平盛世!
川军,为民国期间四川军阀部队。清末,清政府编练四川新军成为川军源头之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四川军阀由此产生。民国时期,四川军阀长期混战,自辛亥革命后自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四川军阀混战共约470余次。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秋,二刘之战后刘文辉败走西康,刘湘成为川军首领。[1]
在长达20余年的军阀混战中,川军各部人数虽众,但纪律不太好,战斗力不强,被世人称之为烟枪和步枪并有的“双枪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川军以贫弱之师在历次大会战中,战绩卓著,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成为人所称道的铁血之师。
抗战期间,川军先后有6个集团军另有2个军1个独立旅出川抗战,约占全国出兵抗战军队总数的1/5,是除中央军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装,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大型战役。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12月9日,川军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将领发出起义通电。其后,范绍曾、冷寅东、王缵绪等亦宣布起义。部分川军高级将领刘存厚、杨森、孙震等逃往台湾,川军的历史宣告结束。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