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772团在抗战历史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最早的三个营长,他们的命运与那段烽火岁月紧密相连。其中一人在河北壮烈牺牲,为抗击日寇献出了宝贵生命,他用热血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展现出无畏的战斗精神。另外两人则长眠于邯郸市,他们将最后的归宿定格在了这片土地。这三位营长在772团的战斗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历经无数艰苦战斗,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
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写下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历史。这是一个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出头的团队,却在太行山区创造了让日寇闻风丧胆的战绩。更让人唏嘘的是,这个团的首任团长和最早的三位营长,都在而立之年前为国捐躯。
青春已逝,热血永存。这支队伍堪称"将星摇篮",培养出了开国上将谢富治、开国中将王近山、张祖谅、孙继先和陈康等一批杰出将领。1955年,尤太忠、周学义等人也获得了少将军衔。这何尝不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说起772团的故事,就不得不提他们的首任团长叶成焕。1937年8月,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原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原红军第31军第93师的部队被编为129师第772团,叶成焕担任团长,王近山任副团长,谢富治是政训处主任,孙继先担任参谋长。
"将军"的道路有时走不到尽头。1938年4月,年仅24岁的叶成焕在保卫太行的战斗中头部中弹牺牲。这位投身革命9年的年轻指挥官,和在平山牺牲的陈锦绣一起,成为了八路军最早牺牲的团职干部。
772团的三位营长,同样都留下了令人扼腕的遗憾。一营长丁思林,湖北红安人,19岁参军。他在冀南抗战期间屡建战功,后来升任129师新一团团长。1939年7月8日,26岁的丁思林在晋南指挥战斗时中弹牺牲。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亲自为他撰写悼文,可见其才华出众。
二营长郭国言的故事更显悲壮。这位16岁就参加红军的湖北黄陂青年,在1942年2月底的武乡县反扫荡战斗中遭遇敌机轰炸牺牲,年仅29岁。当地村民至今仍在他牺牲的地方立碑纪念,传颂着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三营长易良品也是个传奇人物。这位18岁参军的湖北麻城青年,在担任冀南军区六分区司令员和129师新编第七旅旅长期间,以其出色的游击战术让日寇闻风丧胆。1943年3月,33岁的易良品在河北省枣强县西高庄作战时不幸中弹,因缺医少药而牺牲。
历史总是充满着"如果"。如果这三位湖北籍指挥官能够活到新中国成立,他们很可能都会成为开国将军。但历史没有假设,我们能做的,就是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现在,他们的忠骨都安葬在邯郸市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与战友们长眠于此。
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部队,用热血书写了一段气壮山河的历史。他们有的成为了开国将领,有的则永远留在了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但不管是升至将军还是长眠于地下,他们都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年轻的生命,壮烈的牺牲,永恒的精神。772团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团的历史,更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在和平年代,我们回望这段历史,除了缅怀,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
说起772团的故事,还真有说不完的传奇。这支部队在太行山区打出了赫赫威名,成了老百姓心中的"铁军"。
1938年春天,772团在太行山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游击战。团里的战士们个个都是"滚刀肉",白天隐蔽在山沟里,晚上就神出鬼没地出现在日军据点周围。一来二去,把日本鬼子愁得够呛,天天躲在碉堡里不敢出门。
有个老八路讲过这么一段往事:那年冬天,零下十几度,山风呼呼地刮。战士们穿着单薄的棉衣,饿着肚子也得坚持打仗。脚上的草鞋都跑烂了,有的战士干脆光着脚踩在雪地上。可这帮小伙子硬是咬着牙扛下来了,愣是不给敌人一点喘息的机会。
772团还有个绝活,就是"麻雀战"。说白了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把日本鬼子耍得团团转。日军派出大批军队"扫荡",结果到处扑空,活像是在抓空气。老百姓都说:"八路军打仗真有一套,像是会隐身术似的。"
团里有个叫王德胜的通讯员,是个机灵鬼。有次传递军情,遇到日军封锁。这小子想了个馊主意,把情报藏在烤红薯里,装作卖红薯的小贩,大摇大摆地过了封锁线。日本兵还跟他买了几个红薯,直到现在老兵们讲起这事还直乐呵。
1939年的一场战斗特别精彩。772团设下一个"空城计",假装撤退,实际上在周围埋伏好了人马。日军上当了,刚进村就被团团包围。这一仗打得日军丢盔卸甲,狼狈逃窜,老百姓都说这招儿跟诸葛亮有得一拼。
团里的老兵都说,他们那会儿打仗就靠三样宝:一是敌工部发的情报准,二是老百姓帮着藏人接应,三是指挥员的机动灵活。这三样合起来,就是他们能在太行山区立足的法宝。
部队里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个叫小李的战士,负伤后被当地一个老大娘收留。老大娘把他当亲儿子一样照顾,还用自家仅存的一点粮食给他熬粥。后来小李康复了,临走时想给老大娘些钱,老大娘愣是不要,只说:"你们是为咱老百姓打仗的,这都是应该的。"
772团的战士们不光会打仗,还帮老百姓干活。农忙时节,能动的战士都下地帮忙。有次在一个村子里,全团的战士帮着收了三天麦子,村民们感动得直掉眼泪。
这支部队里还有个规矩:缴获的东西,能用的先给老百姓。有次缴获了一批布匹,团长二话不说,全分给了附近的贫苦农民。战士们自己还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却把新布送给了百姓。
1942年的一场战斗特别硬核。772团在太行山腰设伏,等到一支日军补给队经过时,突然发起攻击。战斗打了整整一天,最后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当地百姓都说:"八路军真是咱老百姓的活菩萨。"
团里的卫生员水平也高。没有手术室,就在窑洞里搭台子;没有麻药,就用烧酒代替。一个重伤员腿部中弹,卫生员硬是在煤油灯下给他取出了子弹,保住了一条腿。
最让人佩服的是772团的军纪。住在老百姓家里,连根柴火都不白拿。有个新兵不懂规矩,顺手摘了老乡家的一个苹果,被班长知道后,立马让他登门赔礼道歉,还补偿了双倍的钱。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