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辛,即商王朝三十任帝,通常被人们以“纣王”之名熟知。在历史的叙事中,他常被描绘成暴君典型,沉溺酒色、穷奢极欲、重刑厚敛,引发诸多争议。然而,随着对历史研究的深入,我们需要以更客观全面的视角去审视他。商末时期,外部面临各方国的挑战,内部社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子辛在位期间,可能试图进行一些改革以增强王朝实力,但其举措或许触动了部分贵族利益。我们不能简单以传统定论评判他,应从多方面探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个人作为。
子辛,名‘受德’,亦称‘子受辛’,后世称之为‘商纣王’,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第三十任帝,也是商王朝最后一个君主。其祖父为商王朝第二十八任帝子太丁,其父是商王朝第二十九任帝子帝乙。
帝乙三十七年(丙午,公元前1155年),在位37年的子帝乙卒,其少子子辛继位。子辛自幼聪敏过人,《荀子·非相篇》记载:‘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史记·殷本记》亦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帝辛元年(丁未,公元前1154年),继位后的子辛重视农桑,在位期间继续征伐东夷,不仅打退东夷向中原的扩张势力,还将商王朝的势力扩展至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获胜,商王朝国土扩至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带。毛泽东曾评价子辛:“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子辛统一东南之后,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文化进行传播,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诗里提及:‘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
帝辛四年(庚戌,公元前1151年),这一年《左传》记载:‘纣为黎之菟而东夷叛’者,在西边举行军事演习以震慑西部诸侯,尤其是周人。
帝辛九年(乙卯,公元前1146年),子辛伐有苏部落(今河南武陟东),俘其女妲己为妃。
帝辛十一年(丁巳,公元前1144年),子辛囚西伯姬昌于羑里(今河南汤阴)。
帝辛十三年(己未,公元前1142年),周人送来奇珍异宝,子辛将西伯姬昌释归。
帝辛十九年(乙丑,公元前1136年),西伯姬昌暗修德行、推行善政,致使诸侯很多逆商前来归服。
同年,周族自岐邑(今陕西扶风法门)迁至鄷邑(今陕西西安西南)。
帝辛二十年(丙寅,公元前1135年),西伯姬昌卒,其子姬发继任酋长之位。
帝辛二十二年(戊辰,公元前1133年),姬昌的死,令子辛松了一口气,腾出手来开始讨伐时常侵袭王畿的东夷,以期灭掉百年来的肘腋大患。商与东夷之战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极大的苦战,历数十年方决出胜负。然而,此时的商王朝所有精力消耗殆尽,虽胜犹败,帝国已成空架。就在商王朝与东夷征战之际,周人并没因为族长西伯姬昌的去世而消停,反在继任族长姬发带领下,将西边小部落全部征服。以子辛的英明强势,当然能够明察周人的所作所为,只是没有国力、精力征伐周族,因当时首要任务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抚平战争创伤。
帝辛三十二年(戊寅,公元前1123年),一直被子辛压制的反对派大夫帝甲、内史向挚、微子先后逃奔周族,并向周人出卖子辛极力隐盖国力空虚的真相,致使周人乘虚而入,煌煌大商顷刻倒塌。
帝辛三十三年(己卯,公元前1122年)正月,西伯侯姬发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千,东进伐商。当月下旬,周军进抵孟津(今河南孟县南),与反商的庸、卢、彭、濮、蜀(居今汉水流域)、羌、微(居今渭水流域)、髳(居今山西平陆南)等部落会合。28日,大部队由孟津冒雨迅速东进,从汜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渡过黄河,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再折而东行,直指商王朝都城朝歌。
同年二月初四的拂晓,联合大军仅用6日行程抵达牧野(一个很大的范围,古时指郊的外围叫牧,为放牧的地方;牧的外围叫野,为野兽出没的地方)。商王朝一片惊恐,子辛无奈之下仓促部署防御,这时商军的主力远在东南地区无法调回,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护卫军约17万余,亲自率领着开赴牧野迎战。
初五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姬发于阵前声讨子辛诸多罪行,从而激发从征将士的敌忾之心,史称‘牧誓’;紧接着,姬发郑重宣布作战中的行动要求以及军事纪律: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止保持队形,每击刺四、五次或六、七次,就要停止稳住阵脚,并且严申不准杀害降者。两军对战,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纷纷掉转戈矛,帮助姬发攻商。于是,十余万众土崩瓦解。子辛见大势尽去,当晚仓惶逃回朝歌,登鹿台自焚而亡,周军乘胜攻占朝歌。自此,立国662年的商王朝灭亡。姬发继任中国元首,改称王,建立周王朝,是为‘周武王’。
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商王朝的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奴隶制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子辛死后,葬于淇水之滨,今墓尚存。后来,微子启从周人手中乞求而建的宋国商人后裔,曾写《玄鸟》之诗,以此纪念赞美子辛: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士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考古发现:在殷墟遗址中,有一座无墓道、未葬人的HPKM1567,被称之‘假大墓’,杨锡璋认为它是未完工的墓葬,应属于帝辛,
范毓周等支持这一观点,但学界就此尚无定论。目前淇县城东8公里西岗乡河口村的淇河,有‘纣王墓’。墓冢呈长方形,高12米,长50米,宽25米,
墓碑上书‘纣王之墓’,由学者周谷城于1987年题写、此墓以北另有两座小型墓葬,据传为帝辛妃子(“姜王后”、“苏妲己”)之墓,该墓被列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