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意义非凡,今年是其会师88周年。长征,那是一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红军战士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跨越千山万水,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三大主力会师更是长征胜利的重要标志,象征着革命力量的大团结。如今,重走长征路,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每一步路程都承载着先烈们的英勇与牺牲,每一处遗迹都诉说着当年的烽火故事。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不仅是缅怀先辈,更是要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书写属于我们的壮丽篇章。
作者: 宋歌
88年前的今天,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为了庆祝铁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伟大胜利。
在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地会宁,
建立了红军会师纪念馆、红军会师楼 、 红军会师纪念塔 、 红军长征将帅碑林 ,
复制了红军总司令部、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司令部旧址原貌,
见证了红军彪炳人类历史的军事奇迹,
铸就了可歌可泣的红军长征精神,
史诗般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
铭记辉煌历史,信仰根植于心。
宋歌重走长征路,辉煌记忆在心间。
第一站: 红色故都瑞金于都
伴随着江西民歌《十送红军》,
我踏上了红色故都瑞金的土地。
提起一瓶甘甜的红井水,
走进叶坪革命旧址群,
抚摸着“长征渡口”四个耀眼的石刻,
寻访回望红军长征出发地。
1934年10月17日,
赣南于都河,红旗飘扬,号角声响彻云霄。
"长征第一渡″,
中央红军在这里开启了伟大的远征一一两万五千里长征。
第二站: 血战湘江 (1934年11月27日一12月1日)
广西全州、兴安间,湘江之战,生死存亡。
博杀惊天地,英雄泣鬼神。
中央红军连续激战5昼夜,
突破了敌人第四道封锁线,
鲜血染红了滔滔湘江水。
红军出发时的86000人,
经过此战锐减到3万余人。
突破重围英壮烈,忠魂堆堵岳王堂。
伤亡之惨烈令人泪奔。
当地百姓“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莫食湘江鱼。”
狮子山上祭忠魂,
湘江河畔永铭记。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馆长尹汤怀、红色女诗人宋歌
手棒《红色诗篇》感念铁血师长陈树湘的英雄壮举
“掩护中央过大江,五千将士筑人墙。
阻击惨烈空前古,明志为国自断肠。”
视频加载中...
第三站: 突破乌江天险 (1935年1月1日一6日)
纵横天下路,难过乌江渡。
“一场会议开两年″的猴场会议,
伟大转折的前夜,
党中央决定突破乌江天险。
为红军赢得宝贵的休整时间,
为遵义会议的召开、黔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瓮安县江界河
绝壁高耸、江水湍急,
18勇士竹筏偷渡、汹湧巨浪瞬间吞没。
红军战士不畏浪急风高,
明暗碟石,
每秒流速两米余勇架浮桥。
"军中神人"石长阶,提出妙计制竹筏。
乌江天险重飞渡,红军勇士破合围。
第四站: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一1月17日)
1935年1月7日,
红军占领了遵义城。
为确保主力部队休整、遵义会议的安全,
1月9日,
红军从关南发起总攻,迅猛杀上娄山关,
赢得了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载入史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豪迈诗篇名扬中外。
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
1月1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举世闻名。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
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
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茫茫雾海,遵义会议如同灯塔,
照亮了毛泽东的领航之路,坚不可摧。
遵义会议,伟大转折,
拨正了革命的航向,
让红军重新找到了前进的道路。
毛泽东的领导,如明灯照亮前方,
引领着战士们走向胜利的彼岸。
视频加载中...
第五站: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29日一3月22日)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贵州省遵义习水县土城古镇赤水河畔
“红影一曲伴清风,赤水流波千古韵。
灯火万家辉月色,银河倒映一天星。”
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入土城。
浑水溪口架浮桥,悄然西渡赤水河。
二渡太平、二郎滩,折回贵州茅台镇。
四渡太平、二郎滩,长驱北上奔抗日。
避实就虚运动中,以少胜多赢战斗。
迂回穿梭川、黔、滇,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四渡赤水出奇兵,得意之笔美名扬。
时至今日老鹰石,
还在讲述红军神渡赤水河传奇。
红军桥上红旗飘,纪念塔上立丰碑。
第六站: 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3日一9日)
“金沙江水响叮当,常胜的红军来渡江。”
红一军团巧化装,扮成"中央军”骗顽敌。
一天智取三县城,禄劝、武定、和元谋。
调虎离山袭金沙,隐真示假、智取皎平渡。
七只木船争分夺秒,七天七夜2万红军神渡金沙江。
“金沙水拍云崖暖”,红色大字耀眼亮。
纪念广场人群攒动,英雄事迹四海传。
第七站: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4日一6月2日)
岷江支流大渡河,水湍急,山峭耸。
红军强渡大渡河,指挥楼里发指令。
击溃川军两个连,快速占领安顺场。
二发炮弹显神威,命中目标炸碉堡。
十七勇士突击队,密集炮火挡不住。
不怕牺牲、英雄壮举冲向河对岸,
控制渡囗,破灭“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
"红军渡”近距离感受伟人英明,
红军将士所向无敌。
视频加载中...
第八站: 飞夺泸定桥
“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
一首凝固在大渡河上的英雄史诗!
1935年5月29日,
红军北上大渡河,
一天一夜跑完240里,
创造了世界陆军徒步行军的记录,
只为拿下泸定桥。
红4团22名勇士组成敢死队,
冒着密集的子弹,
在13根光秃的悬空铁索上卧射前进。
江水奔腾,铁索摇晃。
勇士们毫不畏惧,奋勇向前。
两个小时激战中,
奇绝惊险夺取泸定桥,
用生命铺就了通往胜利的桥梁,
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战争奇迹,
为中央红军北上抗日打开通道。
“红色名城”四川泸定县,
我参观了以杨成武将军命名的学校——泸定县成武小学,
向成武小学校长杨开锦赠送《红色诗篇》一书,
并于泸定县文物研究所所长叶丹合影留念。
视频加载中...
视频加载中...
第九站: 翻越夹金山 (1935年6月12日一18日)
四川雅安宝兴县邛崃山脉夹金山,
4114米的垭囗,山高而陡、终年积雪、冰雹风雨、飞沙走石。
"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红军用刺刀、铁铲在雪地上挖踏脚孔,艰难前行。
衣单、赤脚、缺粮、缺氧,胸口压千斤。
饿了,啃树皮;渴了,喝雪水;冷了,嚼辣椒。
风雪卷来,冷彻肌骨,稍有不慎冻饿长眠。
"加油!爬过大山就是胜利!″大家互相鼓励着。
夹金山高,高不过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
七天七夜,终于翻过了高与天齐的夹金山。
红军长征在这里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沿着红军的足迹,疲惫不堪、气喘如牛地登上山顶,
巧遇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部分学员,
畅谈长征精神,合影留念。
第十站: 懋功会师
红军都是英雄汉,千难万险不怕难。
"一、四红军把师会,生死相见弥足贵”。
1935年6月18日,
四川阿坝州懋功县(今小金县)达维红军会师桥,
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在此相聚。
这是用铁的意志和血的牺牲换来的伟大会合。
中央红军从长征开始,
经历八个月征战,
突破乌江天险、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终于与另外一支红军队伍在达维小镇会合。
旭日东升两军会师,“同乐联欢会”献礼载功勋。
团结友谊、焕发斗志,
不畏艰险、勇敢奋进,
星星之火,永不熄灭。
。
第十一站: 走过水草地 (1935年8月21日一27日)
高原草原湿地,泥泞不堪,沼泽密布。
红军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等率领,
从四川毛儿盖出发,进入鸟兽绝迹、人烟荒芜、充满神秘的水草地。
跳着草甸走,生怕陷泥沼。
浅处没膝,深处没顶,一步一探路。
饿了,吃草根、嚼皮带;渴了,饮雨水、喝马尿。
冻馁交加、相互扶持、步履坚定向前进。
草地“红军坟”,数也数不清。
红军将士不退缩,
终于走出茫茫草海,
到达草地的尽头班佑、巴西地区。
我踏阶609级,
登顶海拔3100米的元宝山,
仰望山顶“中华第一金碑″主碑上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
心潮激荡……
巴西会议,继续北上。
班佑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
九大元帅过草地的碑文已烙上岁月的印记。
眼前牦牛遍地,珍珠般散落在肥美的草地,
早已褪去了当年人迹罕至,荒凉凶险的样貌。
视频加载中...
第十二站: 激战腊子口险关
“峭峰插云一线天,陇蜀千嶂狄道连。”
岷山山脉甘肃迭部腊子口,
甘川之咽喉,易守难攻。
悬崖峭壁间夹着窄窄的山沟,无路可通。
两壁中间横贯一条腊子河,
水流湍急,
河上只有一座木桥连通。
1935年9月16日近黄昏,
秋风夜雨腊河吼,腊子口上神兵降。
开路先锋红四团,横扫顽敌立功劳。
小战士云贵川,百丈悬崖当云梯,侧翼攀缘绝壁炸碉楼。
峡谷冲杀、硝烟四起、正面强攻、杀声震天。
刀山火海挡不住,勇猛砸开腊子口。
攻克腊子囗,打通北上路,
扫除红军长征最后一道障碍。
我手捧《红色诗篇》,激情满怀,高声宣讲腊子囗红军战斗的故事。
第十三站: 会宁大会师
1936年10月22日,
红军三大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
历经艰难跋涉、冲破重重险阻、斩关夺隘,
终于在甘肃会宁胜利大会师。
大会师,红旗飘,歌声亮。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塔环抱如巨人 ,顶天立地振军威。
浩气长存天未远,舍生忘死立红光。
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画上句号,
中国革命开启了崭新篇章。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它见证了红军的勇敢和坚韧,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和顽强。
用生命肩负着拯救民族的重任,
捍卫着坚如磐石的革命信仰。
长征,是一部英雄的史诗,
是用脚步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悲壮的乐章。
长征二万五千里,超过六百次战斗。
平均每前进1公里就有 3至4名战士倒下。
平均每13个参加长征的将士,
只有1人活着到达目的地。
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险峰,革命理想高于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征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
2023年6月26日,
我再一次登上万众瞩目的革命圣地一一延安宝塔山。
放眼望去:
杨家岭的灯火,枣园的窑洞,王家坪的石桌,延安革命纪念馆……
长思英烈凌云志,征战万千颂延安。
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
换来今日山河无恙,岁月静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
长征精神鼓舞着我们后来人,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昂扬奋进,砥砺前行!
注: 宋歌,百首七言绝句《红色诗篇》一书作者。
沿着中央红军长征线路,独立自主走完万里长征的红色女诗人。
△声明:本文原创,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如果你喜欢本篇文章,诚挚欢迎点赞、关注、分享、转发。后续持续更新,欢迎阅读。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