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战争,是一场在20世纪80年代震撼国际社会的冲突。1982年,阿根廷与英国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归属爆发激战。彼时,阿根廷怀着收复故土的壮志,如展翅欲飞的潘帕斯雄鹰。然而,这场战争最终却折断了这只雄鹰的翅膀。英国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先进的军事技术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在远隔重洋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并投入战斗。战争的背后,不仅是领土主权的争夺,还涉及到地缘政治、资源利益等多方面因素,深刻影响了两国的发展和国际关系走向。
1982年4月2日,爆发了二战后冷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马岛战役,马岛战争是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简称马岛战争。
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大败,1万多人投降被俘。也是这场战争也让
潘帕斯雄鹰翅膀折断,彻底放弃了军事大国梦。
马岛战争后阿根廷的军事实力断崖式的下降,让曾经的南美强国彻底失去了武力。通过几组数据我们可以对比下。
战前,阿军总兵力17.5万人(英军32.7万),陆军装备有自行研发数百台坦克、装甲车。海军总吨位8.2万吨,拥有航空母舰,空军有美制天鹰、法制超级军旗、幻影等先进战机350多架。
战后,阿军总兵力下降至7.3万人,削减了60%。军费支出占政府支出比例下降10%。海军的航母、驱逐舰相继退役,总吨位仅2.8万吨。空军由于受到英国的技术封锁,无法购得先进战机,仅剩的100余架固定翼飞机中,只有22架A-4R可堪一用。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阿根廷战后的军力是多么的不堪,我们下面回顾下马岛战争的背景和经过。
阿根廷独立后发展迅速,而且成功的避开一战和二战的破坏,尤其是二战后,
阿根廷凭借着土地资源的优势,增加农产品的出口,逐渐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央,成为世界的粮仓肉库。国内经济增长迅速、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从发展中国家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是到了80年代,阿根廷经济水平开始大幅度倒退。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国内矛盾激增。阿根廷政府的军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利用人民情绪发动了马岛战争。
1982年4月1日,阿根廷不宣而战,快速占领马岛,并俘虏了马岛的英国守军。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立马与阿根廷断交并组织出兵。
面对英国对马岛的进攻阿根廷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交战中,英国的两艘驱逐舰、两艘护卫舰被击沉,阿根廷的一艘巡洋舰被击沉。
但是随着马岛海面被英军包围,并且在撒切尔夫人的外交运作下,美法等国倒向英国并拒绝向阿军提供弹药和装备零部件。阿根廷空军失去了威力。丧失制空和制海权的阿根廷变得毫无还手之力。
1982年5月12日,英军开始登岛作战。6月14日彻底丧失斗志的阿根廷驻军司令梅嫩德斯少将率领一万名阿军向英军投降,马岛战争结束。
马岛战争后,阿根廷开始改革,大规模裁军、削减军费。此后阿根廷雄鹰只能在足球场上飞翔了。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