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的广袤大地上,许多老旧房屋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也面临着亟待改造的现状。今天我们就走进一个农村三间老房改造案例,开启这场农村老家旧房翻新建造纪实之旅。
这三间老房,墙面斑驳,屋顶陈旧,每一处都诉说着过往的沧桑。居住在这里的主人,虽对老屋饱含深情,但也深知其在居住体验上的不足。于是,一场告别老屋、迎接新貌的改造行动拉开帷幕。改造不仅是对房屋外观和结构的重塑,更是对乡村生活品质的提升。让我们一同见证,这三间老房如何在翻新中重焕生机,演绎乡村的新故事。
风吹麦浪好时节
老家的三间草屋,建设的年代大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经历了40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已经成了危房。周围的村民都已经翻建了楼房,这三间老屋也经过相关部门鉴定和批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可以原址进行翻建。二叔家的五间在西侧,住房也已经倒塌,经过商量和审批之后,将一起进行旧房翻新建造楼房。
老屋的屋后
老屋东侧道路
老屋正面
星期六,阳光舒适,初夏的微风一点也不躁动。大家齐上阵,把老屋里面的一些旧家具、老物件都集中收拾出来,便于下一步拆旧房的师傅来动工。
邻居家的小菜园
周围邻居新建楼房
最近几年,党和国家的政策重视“三农”,不断加大力度扶持新农村建设,“村村通”路面硬化,再也不用下雨天满大街都是雨水泥巴了,农村的整体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
院子里草木繁荣
小树都超过屋顶啦
每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住过的老屋都会承载着太多儿时的记忆和欢乐,童年的点滴都深深的印在脑海里。草屋拆除,重新建上新楼房,安上明亮的大窗户,更多的新家具、家电用品也会给新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社会在进步,时代在改革,那时的小伙伴都已成家立业,都在忙着工作、忙着事业、忙着建设、忙着生活……
找找还有落下的回忆吧
斑驳陆离的墙皮依然坚强
老物件,老情怀
生活需要仪式感。就像这台80年代结婚的三大件之一的“工农牌”缝纫机,像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老朋友”,是记忆,也是符号,还是印象。虽然不再用,扔了却又舍不得,还是留着当做一个老物件,后来再回想起老屋的时候,也能把那份记忆浓缩到它身上。
沂蒙独轮车
大瓷缸(以前存放粮食)
独轮车,风采依旧不减当年,是沂蒙人民的勤劳朴实的象征。无论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或是和平年代,独轮车都是那么能装,能容,能承载。运粮食,运物资,小娃娃也坐过,平地还是山路都能通过,确实强大。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像极了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农村人。
生活还在继续,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时代我们也要紧跟发展步伐。让我们一起期待老屋拆除,见证新楼房平地起,旧貌换新颜。(客官,没完,还有,别走开)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