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关于北大“以桐华为耻”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有观点指出,这位北大毕业的女作家桐华有着令人不齿的过往。她曾甘为大汉奸情妇,甚至参与贩卖鸦片这种丧尽天良之事,荼毒自己的同胞。在民族大义面前,这种行为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背叛。北大向来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己任,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崇高的精神追求。而桐华的所作所为,与北大所倡导的价值观背道而驰,自然引发诸多批评。这一事件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文化圈人物的品行与社会影响。
“北大之耻”莫国康
大家好,我是兰台。
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是中国最好的两所大学,无数国家栋梁和精英都是这两所大学的毕业生,但是,正所谓树大有枯枝,偶尔这两所大学也会有一些毕业生让这两所大学蒙羞。
今天兰台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北京大学校史上最想抹除的女毕业生,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这位北大百年校史上让母校最丢脸的女毕业生毕业于旧社会,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她就是莫国康。
01、莫国康,广东人,出生在一个非常传统的地主家庭。
在民国,所谓“非常传统”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非常重男轻女的家庭,而且家庭主要以农业收入为主,抗风险能力很低。
幸好莫国康的母亲知书达理,坚持要莫国康这个女孩子和男孩子们一块读书上学;莫国康从小就展露出非凡的学习天赋,于是家里也愿意拿钱出来供她去广州的新式中学读书。
莫国康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成功地考上了北京大学。
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学虽然没有今天这样TOP2的地位,但是也绝对算得上是当时最顶尖的几所大学之一。
而当时,能在北京大学读书,不仅说明学习成绩很好,同时也说明学生家庭条件很不错。
以北京大学为例,北京大学因为是国立大学,学费在民国大学里属于中等水平,但即使如此,报考北大的报名费是3块大洋,这是什么概念呢?毛主席在北大工作的时候,一个月的月薪也只有8块大洋。
而根据相关史料,1930年代,北京大学一学年的学费是22元,不算生活费。
这也变相说明了许多自媒体文章中说莫国康出身贫寒是不对的,因为在民国,真正出身贫寒的人是不可能去考北大的,他们只会考免除学费的师范大学。
莫国康是北京大学法学专业的学生,她家境出问题是在大三的时候,当时她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学费和生活费都没办法负担。
莫国康只能利用自己的学识,给报纸投稿挣生活费和学费了。
而在此期间,莫国康的文章被后来的大汉奸陈公博看到了,陈公博觉得文章写得好,见解很高明,于是想邀请作者吃饭;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与汪精卫达成了合作协议,此时陈公布正担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请一个小作者吃饭,自然是不成问题。
两人一见面,才发现原来是广东老乡,更巧的是莫国康的中学同学正好是陈公博的一个晚辈,陈公博在了解了莫国康家庭情况后,表示由他出面资助莫国康完成学业。
莫国康自然很感激,一来二去,两人就熟悉了起来,莫国康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就成了陈公博的秘书。
而且根据相关史料,陈公博在正式落水当汉奸之前,作为他的秘书以及红颜知己的莫国康曾经极力劝阻,这说明莫国康此时尚有一定的爱国心。
但是,莫国康见陈公博执迷不悟,一定要追随汪精卫,她也选择了追随陈公博做汉奸。
根据曾经接触过莫国康的相关人士回忆,莫国康并不漂亮,打扮也不妖娆,只是气质很好而已。
可是还是根据资料显示,汪伪时期的莫国康大概是出于“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她反而表现得比陈公博更有“从政”的热情,她不但完全安排了陈公博的日常工作,而且还经常在办公室和陈公博聊天,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使得当时汪伪政权的大小汉奸都称呼莫国康为“莫委员”。
而且此时的莫国康不仅自己做汉奸,还把自己的弟弟莫雅德推荐给陈公博,还让陈公博给莫雅德这个“二号小舅子”安排了一个肥缺,那就是主管运输以及禁烟业务。
实际上,抗战时期不少国民党高级将领,他们最赚钱的生意就是把鸦片运输到上海去贩卖,因为汪伪政府假模假样在上海禁烟,上海和南京的鸦片价格很高。
而想要把鸦片老老实实运输到上海卖,还能挣到钱,那就必须和主管运输以及禁烟业务的莫雅德打交道。
到了汪伪政权后期,莫国康干脆亲自出面指挥自己弟弟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勾结着通过在上海贩卖鸦片赚大钱。
当时在上海,不少老百姓因为莫国康姐弟贩卖鸦片被搞得家破人亡。
很多人都回忆说,莫雅德家的鸟笼子都是纯金的;而陈公博本人也有很大的鸦片烟瘾。
1945年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候,也是莫国康建议陈公博逃到日本去的,如果不是国民政府坚决要求日本方面交出陈公博等人,陈公博说不定就逃过一劫了。
抗战胜利后莫国康和陈公博一块站到了被告席上。
莫国康一直到这一刻还在狡辩,她不承认自己和陈公博是当汉奸,反而狡辩说自己曲线救国。
最后,莫国康还是被判处了十年有期徒刑。
1949年后莫国康依然在上海监狱服刑,1956年莫国康服刑期满后被释放,有消息说莫国康出狱后没有选择回广东,也没有选择留在上海,而是嫁给了一个报名支援大西北的理发师傅,和丈夫一块去西北定居。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莫国康这个决定还算是很有眼光,因为当时西北地区急缺各种人才,莫国康去到西北,日子比留在上海要好过得多。
但是一想到莫国康这个曾经在1940年代贩卖鸦片毒害同胞的恶毒女人居然有一个还算不错的人生结局,这真让兰台“气不顺”。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莫国康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END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