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的开元盛世,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诗歌更是达到了鼎盛。“旗亭画壁”便是这诗歌盛世里一段饶有趣味的赛诗故事。当时,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三位诗人偶然相聚于旗亭。恰逢一群歌女前来演唱,三位诗人便约定,以歌女所唱谁的诗多来定胜负。歌女们先后唱起了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高适的“开箧泪沾臆”等诗作。那一首首被传唱的诗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也反映出当时诗歌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和巨大影响力。而这场赛诗究竟还涉及哪些诗篇,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精彩细节呢?
在古代酒楼外面会挂一面旗帜,也就是一块布,上面书写几个大字“某某酒楼”。因此酒楼也被称为“旗亭”。
开元年间,就在一旗亭发生过一个“赛诗故事”。
一个冬日,天下着微雪,三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相约去酒店饮酒。没过一会,突然来了十个伶人登楼会宴,三人便围着火炉观看。
其中四位妙龄歌女,摇曳多姿,陆续而至,旋即奏乐,准备歌唱。
三位诗人顿时起了雅兴,于是相约道:“我们几个平素里都觉得自己颇有诗名,没比出个甲乙丙来,今日我们便来较量一番,看这几位歌女唱谁的诗词多,就说明谁更有名气些。”
不一会儿,就有一歌女唱道:
王昌龄一听,这不就是自己的《芙蓉楼送辛渐》吗,便用手指在墙上画了一道记号,“一首绝句了!”
一会儿后,又一歌女唱道:
高适听出是自己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也高兴地在墙上画了一道记号,“我有一首绝句了!”
接着第三位歌女起身唱道:
王昌龄一听这不正是自己的《长信秋词》,于是赶紧又在墙上画了一道,“两首绝句了!”
此时,王之涣心里很是郁闷,对高适和王昌龄道,“你们别高兴太早,这几位只会唱下里巴人之词,怎么会唱阳春白雪之曲。”他又用手指向最后一个最美的歌女说,“她若唱的不是我的诗,我甘拜下风,以后再不与你们比高下,若是唱的是我的诗,你们都得拜我为师。”
话音刚落,便听见这位歌女唱道:
三位诗人听到果真唱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都不禁哈哈大笑。
歌女们不解何意,便上前询问,“不知诸位郎君,为何如此大笑?”
三人高兴道,“你们刚才唱的诗正是我们三人写的。”
歌女们听后,纷纷施礼,“我们有眼不识泰山,愿各位大人原谅,还请继续宴饮!”
之后,这个故事也被传开,被唐人薛用弱写进《集异录》。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