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自播出以来就备受观众喜爱,其精彩剧情与鲜活人物让人印象深刻。那么这部电视剧背后的历史背景,你又了解多少呢?《知否》的故事设定在北宋时期。北宋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商业活动蓬勃发展,城市中夜市热闹非凡。在政治上,官僚制度较为复杂,官员选拔通过科举考试。社会阶层分明,家族观念浓厚,像剧中盛家这样的官宦家族,家规森严,家族内部的纷争与秩序遵循着当时的社会规则。了解这些历史背景,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的行为和故事的发展脉络。
影视杂谈2018年底,《知否》一经播出就成为爆款,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而持久的热议,引人入胜的情节,明兰的辛酸成长历程都深深地牵引着观众的内心,其中作为该剧的历史背景北宋一朝也得到大家的积极关注。那么《知否》涉及的“赵宗全和赵策英父子”的原型皇帝你了解多少呢?
“赵宗全”的原型就是宋英宗赵曙,在位5年(1063-1067),实际上只有4年,
治平四年正月八日丁巳(1067年1月25日),赵曙因病驾崩,享年36岁。宋英宗是一个颇有抱负的皇帝,本来可以成为一代明君,却因体弱多病而英年早逝,不得不说造化弄人。在这短短的4年时间里,宋英宗即位不久就因病休息一年,由曹太后垂帘听政,之后又因为讨论生父名分问题引发了长达一年半的"濮议"事件,留给英宗皇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治平三年(1066年),宋英宗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这就是英宗皇帝为数不多的贡献了。
宋英宗赵曙
“赵策英”原型就是宋神宗赵顼,在位18年(1067-1085),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驾崩于福宁殿,享年38岁,算上宋哲宗(享年24岁),这祖孙三代都是英年早逝,39岁的皇帝职业平均年龄都够不到,让人唏嘘不已。神宗在位时间比较长,自身也有远大的抱负,因此能作出一番成就,最为著名的就是“王安石变法”。通过变法,北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神宗无法进行彻底的改革,因此改变不了北宋面临的困境。
宋神宗赵顼
元丰二年(1079年),北宋大文豪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而差点身死,最终被贬黄州。正是在困顿黄州期间,苏轼觉悟了,他的艺术获得了升华,从而创作出今天我们熟知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这一年正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值得一提的是,
最先把苏轼涉嫌作诗讽刺变法举报给宋神宗的正是苏轼好友、北宋大科学家、写下了《梦溪笔谈》的
沈括。抚今追昔多少事,难得糊涂少年时。历史的一幕幕总是让我神情激动,不能自已。北宋最后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在经过靖康之耻后依然活了很长时间,宋徽宗1035年去世,享年54岁,宋钦宗1056年去世,享年57岁。《知否》里的王家老太太在经历女儿被杀后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事多而食少,不是长寿之相”,在那些孤身斗争的日子里,我想英宗和神宗肯定没有好好吃饭。
清明上河图-北宋最后的繁华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