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十下马这一事件曾引发广泛关注与长久讨论。将其下马原因简单归结于技术因素,是一种极为荒谬的认知。事实上,运十下马背后的原因十分复杂。当时,国内航空工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面临巨大压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难以持续大规模支撑运十项目推进。同时,国际环境与市场因素也产生了影响,国外成熟航空产品的竞争冲击不容小觑。此外,决策层面还需综合考量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深入探究运十下马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看待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我国国产大飞机运10为什么下马,至今也没有人给出确切的原因,因此各种讨论的声音不时出现。近期,有人发布了一篇名为《结合电影中国机长,探讨“运十试飞成功”谣言的材料学问题》的文章,将运10下马缘由归结为材料问题,并用“据说”声称运10试飞拉萨后机体外形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他最后总结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我国材料科学的进步提升,运十试飞成功将变得遥遥无期,更不可能有以后的c919成功运营。”“所有网络上流传的所谓的运十试飞成功、运十即将量产却因为经费问题被叫停等说法,完全就是为了反对改革开放而自说自话的谣言。”真相到底如何呢?
某人文章截图
据抖音百科介绍,国产大飞机项目是1970年7月提出,同年8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上海市试制生产运输机,并纳入国家计划。该项目定名为“708工程”,飞机代号运10。后来,国家明确大型客机研制工作由上海市统一领导并组织实施,技术业务由三机部统一归口,中央有关部门大力协同。
1975年6月,运10的工作图设计全部完成,1976年4月,运-10第01架静力试验样机制造完毕。 然后,运-10试验样机通过了一系列严格的试验,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1979年12月,运-10第02架飞行试验机完成安装调试、功能试验和测试工作。1980年4月,运-10第02架飞行试验机完成历时一个多月的全机共振试验。同年9月,运-10第02架飞行试验机在上海大场机场首飞成功。
试飞中的运10(网络图片)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运-10第02架飞行试验机穿越了中国各地,进行了一系列飞行试验。1984年1月24日,运-10第02架飞行试验机进行支援西藏的货运试航,成功完成首次高原试飞。随后试验机又完成了6次飞往拉萨的货运试航,共运送各类物资46.7吨。经过多年的测试和改进,运-10第02架飞行试验机在1985年2月11日完成测试任务从郑州飞回上海,从此再也没有起飞。
1979年后,各领域各单位纷纷寻求国际技术合作,“自力更生”的方针开始动摇。民航开始批量进口美国飞机,运10项目面临下马的趋势逐渐明朗。拨给运10的研制费用不断压缩,到1981年基本中断。运10的03架飞机已经完成了65%的工作量,被迫中止。1982年初,上海市曾请求恢复和继续完成运-10第03架机的研制生产工作,并表示上海可承担一半研制费用(约1100万元),但仍未获得批复。1984年10月,航空部口头通知640所:运-10项目下马。各项研制生产工作陷入全面停顿。
运10飞机(网络图片)
以上就是运10飞机从立项、研制、试飞到下马的整个过程。从抖音百科介绍来看,运10借鉴了波音707的设计,各种实验数据正常,试飞工作正常,并没有提到某人所说的材料问题,更没有提到拉萨试飞后飞机变形问题。
从运10发展历程来看,其下马的根本原因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想占了上风。与运10飞机下马伴随而来的是同美国麦道公司的合作。1985年4月,上海航空公司与麦道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在中国购买的26架麦道82飞机中,上海总装25架。后来,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并购,其与中国的合作也无疾而终。2007年,C919正式立项,中国再一次开始推进大飞机制造项目。从第一次的项目上马到第二次项目上马,中间相隔了37年。
运10飞机(网络图片)
必须予以承认,运 10 大飞机于研发进程之中定然遭遇了数不胜数的技术难题,涵盖某人所提及的材料问题,然而坚信会伴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化解所有难题。可他居然斥责“运 10 试飞成功,因资金短缺下马”乃是谣言,是“反对改革开放”,而他自身剖析的运 10 飞机下马原因并非根本所在,甚至以“据说”来佐证自己的分析。此等行径实乃荒谬至极。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