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会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的首次大规模战斗,意义非凡。当时,日寇野心勃勃,妄图通过占领缅甸切断中国的国际援助通道。中国远征军临危受命,奔赴战场。在同古地区,他们与日寇展开了长达 12 天的鏖战。远征军将士们英勇无畏,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给日寇以沉重打击。然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诸多因素导致远征军最终被迫撤离缅甸。究竟是怎样的原因让这场原本有望取得更大战果的战役走向了不同结局呢?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寻。
1942年2月底,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不到一个月,就在缅甸的同古,迎来与日军的首场恶战,史称“同古会战”或者“同古战役”。同古战役
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战斗。
当时的情景是,消极怠战的英国人匆匆撤退了,只留下中国远征军独自对抗已经占领缅甸首都的日军。日军占领缅甸
戴安澜,时任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入缅先头部队
国民革命军
第200师师长。
在戴安澜师长的指挥下,200师拼死抵抗、将日军挡在城外。恼羞成怒的日军调兵增援,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部孤军无援、陷入到苦战当中。戴安澜部苦战12天,伤亡两千余人,内缺粮弹、外无援兵,面对增援后四倍于己的敌人,200师困守孤城,形势万分危急。
戴安澜将军
站在阵地前,戴安澜看着硝烟弥漫的战场,很是心痛。连日鏖战,却无增援。他脸上的肌肉在不停的抖动着,面对与他共同出生入死的战士们,戴安澜大声的喊道:“我们的国家虽然穷,落后,但不等于我们没有骨气!就算没有洋人的帮助,咱们国家不也抗战了那么多年吗?咱们这次出来打仗,不怕失败,不怕牺牲,就怕打不出咱中国军人的军威!”
与此同时,气愤的杜聿明对英国盟军再也不抱任何希望了,他立即起草电文,直接向蒋介石请求批准第200师突围。但是,几份电报接连发出,却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任何回应。面对如此紧急的战局,多拖延一分钟都可能酿成大祸。
杜聿明将军
于是,杜聿明当即下令,第200师放弃同古,直接突围。然而就在当天下午,日军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突入同古城内,配合从机场方向突击的日军部队,从南北两面将第200师分割开来。同时,另一部分日军则占领了同古城东面阵地,切断了第200师东面突围的最后希望。直到当天晚上,中国远征军新22师赶到同古,他们从南阳车站北面杀开一条血路,第200师才最终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同古战役
戴安澜带领200师死守同古12天,打响了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的第一战,不仅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与气节,也给了骄狂的日军当头一棒。随着战势变化,日军企图对同古城进行包抄,在杜聿明的支持下,戴安澜带着200师安然撤出了同古城。
同古之役初步矫正了西方人对中国军队的歧视和偏见。《
戴安澜传
》载:“……敌酋东条英机在日本议会上承认,同古之役为旅顺攻城以来从未有过之苦仗。”《
印度快报
》:“韦维乐爵士:‘我原以为中国人不能做什么……现在看来他们确实能够做点什么’。”史迪威
:“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中国战场失败的责任不应归咎士兵。不是士兵怕死,而是军官无能,不是军队没有士气,而是统帅没有信心。”中国远征军
由于英军一再溃退,预设的防线根本无法建立。他们为了不增加伤亡,便违背了共同防御计划,单方面向印度方向撤退。这样一样,孤军奋战的中国远征军便处境堪忧,不得不也下达了共同撤退的命令。远征军兵分两路,一部分远征军在孙立人的带领下,随英军一同前往印度。而另一部分,则在杜聿明的带领下,决定穿越野人山,回到中国。
明天请继续关注:
走出野人山的唯一女性回忆:中国远征军最惨烈一幕!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