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在党的革命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他曾因执行王明的错误路线,在遵义会议被解除了中共最高领导的职务,但谈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博古依旧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诸多贡献,其家庭和子女的故事也同样令人感慨。
在革命年代,博古曾两次结婚,育有6个子女。然而,这些子女大多历经坎坷。其中,最有出息的女儿是为了纪念《新华日报》而得名的,她的丈夫曾官至“副国级”。
• 辛锐抚养博古的6个孩子
博古在192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在1926年时前往苏联留学,他犯过“左”倾机会主义的路线错误,也参加过长征,在被解除了中共最高领导职务后,博古又担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部长等职务,在1941年后,博古还在延安创办和主持《解放日报》和新华社的工作。
不过,在1946年4月,博古在由重庆返回延安汇报工作时,因为飞机失事而遇难了,留下了6个等待抚养的孩子。
在博古生前,他因为忙于革命而对孩子疏于照料,虽然博古和两任妻子育有6个孩子,但他们大多散落在全国各地,直到1950年党中央派人寻找,才将他们“找齐”,并送到了北京,由博古的第二任妻子张越霞进行抚养。
博古的6个孩子中,5个都是博古和第一任妻子刘群先所生的。刘群先曾领导过无锡工人罢工运动,被视为“中国杰出的女工领袖”,她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还是女子队队长。
1939年,刘群先前往莫斯科治病,随后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刘群先就与博古失去了联系,后有消息称,刘群先牺牲于苏联卫国战争中,留下了在苏联诞下的女儿吉玛,吉玛在苏联的孤儿院中长大,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才重新和家人取得联系,而博古直到去世前,都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女儿在苏联。
博古遇难时,他与张越霞结婚只有6年,张越霞自己也只有30多岁,当时很多人劝张越霞重新组建家庭,但她觉得,如果自己真的组建了新的家庭,那博古的孩子谁来管?为了这6个孩子,张越霞拒绝再婚,一门心思抚养孩子。
新中国成立之后,张越霞曾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单位工作,一开始,抚养6个孩子虽然辛苦,但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初,干部供给制改为了薪金制,张越霞仅凭自己的工资根本无力抚养6个孩子,于是她只能找到组织求助。
当时,张越霞找到杨尚昆表示,博古的孩子她“养不大”,并向组织表达了自己的困难。考虑到博古的孩子也是烈士子弟,组织上给他们每人每个月发放20元的生活费,这才缓解了张越霞的生活压力。
• 最有出息的女儿秦新华
博古的6个孩子大多历经坎坷,比如长子秦刚,他出生后就被奶奶带到无锡抚养,后来还曾辗转广州、香港等地生活,飘零离散。张越霞将其接到北京之后,还供他在北京上大学,可在读书期间,他却因为不幸染上了肺病,在1954年时就英年早逝了。
但张越霞对他们的精心培养,还是让大多数孩子学有所成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比如博古的长女秦曼娅,由于秦曼娅从小被寄养在嬷嬷家中,生活过得很不容易,但在1950年张越霞请中组部将秦曼娅接回了北京,并送她去北京师范大学读书。
大学毕业后,秦曼娅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她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还担任过中文系的党支部书记,退休后她还曾前往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语言学院等学校讲授语文课程。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秦曼娅教书育人也是对新中国做出的重要贡献。
而且,秦曼娅还曾写作和发表与博古相关的各种文章,累计共有40万字。
比如博古的次子秦刚——给第二个儿子起名字的时候,博古忘记自己的大儿子已经叫秦刚了,就给二儿子也取名叫了秦刚,一般大家叫他“小秦刚”。小秦刚学习成绩优异,先后在哈军工、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回国后曾担任北京航空学院教授等职务,后来还担任海南省开发建设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等职务,为国家建设做出了不少贡献。
在博古的孩子中,最有“出息”的还是秦新华,秦新华是博古的二女儿,同样是刘群先的孩子。她出生于1938年,当时《新华日报》正好在武汉出版,博古为了纪念《新华日报》就给女儿取名为“新华”。
如今,《新华日报》是我国最为权威的刊物之一,其名气远大于秦新华,对此,秦新华曾多次公开表示,爹爹给了她一个好名字。
在博古去世时,秦新华只有8岁,她对父亲的印象可能没有那么深,但继母张越霞经常给她讲,博古和刘群先的革命故事,还坚持供秦新华读书、帮她规划未来的人生。这让秦新华不仅对父母有了深刻的了解,也有了远大的志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为秦新华之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1962年,秦新华从北京医学院毕业,立志成为一名医生。参加工作后,她确实在临床一线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也对我国的医疗保健工作有了更多地了解。随着秦新华工作的深入,她越来越觉得自己从事医疗服务工作面很小,能够帮助的人有限,1985年,领导决定将她调离一线,去负责全国的妇幼保健工作,秦新华没考虑多久就答应了。
我国在1982年时将“优生优育”定为了一项基本国策,可到底要如何实现“优生优育”,如何才能真正改善中国人口素质?这就是秦新华等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由于秦新华拥有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她很快抓住了“母婴安全”“儿童优生”两个重点,并起草和制定了包括预防新生儿窒息、妊高症等在内的多项“产科质量标准”。不仅如此,秦新华还主持起草了我国第一部《母婴保健法》,这对于我国的妇幼卫生和优生优育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确保《母婴保健法》的落实,秦新华还组织建立了“出生缺陷监测中心”,通过对我国100多万例出生缺陷案例的监测和研究,编纂了《中国出生缺陷地图集》,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降低出生缺陷的各项措施,对“优生优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秦新华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推进优生优育的工作网络,不仅开展优生优育的教育研究、培训学习工作,还进行优生优育的知识宣传,对我国优生优育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丈夫官至副国级
与此同时,秦新华的丈夫也十分优秀。秦新华的丈夫名叫李铁映,他的父亲是李维汉。李维汉在1922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过中共中央统战部顾问等职务,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民族工作方面的卓越领导人。
李铁映出生于1936年,他毕业于捷克斯洛伐克卡理士大学物理系,1961年参军到国防十院十三所工作,后曾担任过沈阳市委书记、辽宁省委书记、电子工业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务,还曾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如今是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的总顾问,他最高干到了“副国级”,可以说曾是国家比较重要的领导人之一。
秦新华和李铁映两人感情深厚,还有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刻瓷”。刻瓷是我国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需要用特制的刀具在烧好的瓷器上刻出绘画或书法图案,对于绘画书法、刀具等要求很高。
2004年,李铁映喜爱上了这项艺术,在之后的6年时间里,他创作出来了上千件刻瓷作品,甚至还因此得到了“中国铁笔刻瓷第一人”的称号,这也影响到了秦新华。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