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说朗格“25”这个数字。回顾过去,朗格在二十世纪可以说是命运多舛,它经历了各种战事与经济纷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朗格表厂先被轰炸成废墟,后因德国被一分为二,表厂被收归国有,从此销声匿迹。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标志着一场政治角力的完结,背后却不知隐藏着多少人的心酸血泪。把握当下机遇,朗格家族第四代传人沃尔特·朗格(Walter Lange)先生决定重振德国制表业的辉煌。
君特·布吕姆莱因(Günter Blümlein)和沃尔特·朗格(Walter Lange)先生
1990年代初的朗格表厂
虽说当时朗格没有完善的制表设备、员工、产品等等一系列的准备,但是朗格这个品牌,本身就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度和极高声望,再加上君特·布吕姆莱因先生的全力支持,朗格表厂得以复兴。
朗格1994年于德累斯顿皇宫举行的首发仪式
1994年10月24日,朗格在萨克森州德累斯顿皇宫发布了朗格复兴之后首批四款腕表,震惊表坛。
重温这一小段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当年配有大日历显示的三款新作,日期显示便是“25”日。这是因为当年虽然发布日期定为10月24日,但是报社媒体报道的时间却是在第二天,也就是25日才会面向广大受众(当时通讯远不及现在发达),为保证第二天大众看到报道里的腕表日期与当日同步,朗格特意在提前将腕表日期显示调至“25”。
朗格1994年推出的首批四款腕表,由左至右:LANGE 1、ARKADE、SAXONIA、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
从此“25”成为朗格大日历装置的数字代表,很多朗格表友们也会在25号这一天不约而同地佩戴朗格。
朗格首发的LANGE 1系列25周年纪念版
可掀开的白金底盖镌刻了1873年的朗格表厂的原图,并在两侧界刻了沃尔特·朗格(Walter Lange)和君特·布吕姆莱因(Günter Blümlein)的名字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通常以“25”作为重要的庆贺周年。2019年正是LANGE 1朗格 1面世的25周年,朗格也是相应地推出了一系列25周年纪念表款,其中一款首发的LANGE 1 朗格 1 25周年纪念版为全球250只,其他纪念表款均为全球25只。另外,朗格也特意选择在当年品牌首发仪式的同一日,在25年后发布第六个腕表系列ODYSSEUS奥德修斯,推出精钢款腕表,其大日历显示依旧设为“25”日。“25”这个数字早已成为了朗格标志性的品牌文化。
然后,我们再谈到表友们比较关注的大日历显示功能,为什么代表十位数字的左侧视窗有留白显示的设计呢?
回顾历史,朗格先生在1842年游学归来后,协助师傅皇宫制表师古特弗斯共同为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建造了著名的五分钟数字钟,让皇室贵胄们在歌剧院中欣赏歌剧的同时,也能清楚知晓时间。朗格大日历显示装置的设计灵感便来源于此。
如果仔细观察这个大日历显示窗的外框设计,不难看出它与五分钟数字钟如出一辙。五分钟数字钟为长方形样式,中间一道梁,左右两扇窗,其中左边视窗用罗马数字显示小时,右边视窗则以阿拉伯数字显示分钟(每五分钟)。移步至朗格的大日历视窗内,因为罗马数字没有“0”,为了向历史致敬,朗格特意将1 - 9号期间的十位留白,这就是为什么到了日期是个位数数字时,左边的十位数字视窗显示空白的原因。
朗格独有的大日历显示机制
这里说到大日历显示装置,一些表友总是将各家装置相互对比。首先,与同等尺寸的腕表相比,朗格大日历显示的数字大约三倍,凡是见过实物的表友都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先不说表款设计,单从实际角度来说,朗格大日历显示更加清晰直观。身边有不少年过五百的朋友,抬手查看日期总是先绷紧眉头,拿远拿近都看不清,而朗格的大日历窗口的尺寸设计正好满足一些实际生活当中的需求。
其次从技术层面上看,朗格大日历装置最大的特点便在于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呈现最大型的日期显示,由两个独立的程序轮系组成:
1. 个位数:刻有数字0 - 9的圆形个位数数字盘每天向前推进,在月底31日转至下个月1日时,则整天停留原位。
2. 十位数:刻有数字1至3以及白色空白格的交叉形十位数数字盘,每十天向前推进一个单位。
当显示转至“3”时,交叉十位数数字盘在两天后随即移至空格位置。切换过程由一个程序轮控制,其具有精确计算的轮系设计,按照每个月的日数编排。
据官方数据介绍,个位数数字盘与叠置的交叉十位数数字盘仅仅相距0.15毫米,可见朗格的大日历装置设计十分精巧,唯有极致精准的技术才能完成组装。
1994年首发的LANGE 1
再从设计上来看,朗格标志性的表款LANGE 1朗格 1腕表自1994年推出便搭载了这项醒目的大日历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