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兰登堡迅速崛起,很快就能挑战哈布斯堡君主国在德意志的霸权地位,随后又能够与任何一个大国争夺欧洲霸权。开始了中央集权进程的“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1640—1688年在位)并没有一个长期的计划,而是对眼下的紧急状况不断做出反应。欧洲北部的大平原从北海海岸延伸到乌拉尔山脉,对任何一位其领土位于大平原上的统治者而言,缺乏天然疆界都意味着机遇与威胁一样大。腓特烈·威廉的前任格奥尔格·威廉(Georg Wilhelm)竭力想在“三十年战争”中置身事外,曾于1630年给自己刚刚在波美拉尼亚登陆的妹夫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 Adolf)送去一名使者,请求他尊重勃兰登堡的中立。古斯塔夫·阿道夫斩钉截铁地回复说,在善与恶(新教与天主教)的生死斗争中,勃兰登堡是无权置身事外的。
腓特烈·威廉
他也许还可以补充说,要么成为捕食者,要么成为猎物。腓特烈·威廉决定让他的选帝侯国摆脱猎物的地位。那就意味着要征集军队,征集军队意味着筹集资金,筹集资金又意味着克服等级会议的抵制。选帝侯设法在1643—1644年相当费力地拼凑了一支7800人的军队,这让他能够在“三十年战争”的最艰难时期享有一定的独立行动空间。在最后的和平协议中,腓特烈·威廉得到了奖赏。虽然未能索得西波美拉尼亚和至关重要的奥得河口令他伤心失望,可他毕竟保住了贫穷的东波美拉尼亚,还得到了三块世袭化的藩侯主教领地[卡明(Kammin)、哈尔伯施塔特(Halberstadt)和明登(Minden)]以及马格德堡大主教区的继承权,他最终于1680年得到了这个既富饶又具备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腓特烈·威廉此时
正处于上升辉煌当中:
他掌握的兵力越多,就越能从等级会议榨取钱财,他能榨取的钱财越多,能招募的兵力也就越多。神圣罗马帝国在1654年做出了决定,承认选帝侯有权征税以维持必要的驻军和要塞,这有利于腓特烈·威廉。此外,国际形势动荡,对于各省等级会议的抱怨——腓特烈·威廉正在非法征税——皇帝只能装作没听见,这也为他提供了进一步的帮助。
波美拉尼亚
波美拉尼亚(波兰语:Pomorze;德语:Pommern;卡舒比语(Kashubian):Pòmòrze 或 'Pòmòrskô;拉丁语:Pomerania 或 'Pomorania)是中欧一个历史地域名称,现位于德国和波兰北部,处于波罗的海南岸,主要河流包括
维斯瓦河
、奥得河和雷克尼茨河。
腓特烈·威廉显然没有一个“绝对主义”议程,也就是说他显然不希望完全摆脱等级会议。他总是倾向于走谈判和妥协的道路。然而,他有时也会采用暴力手段,特别是在对付尤为顽固的东普鲁士等级会议的时候。1662年,腓特烈·威廉宣称自己会这么对付他们最棘手的领袖——希罗尼穆斯·罗特(HieronymusRoth):“明天审讯(他),后天判决,周二或周三处决。”事实上,罗特从未出庭受审——可能是害怕法庭把他无罪开释——而是被直接关进牢里,关到他在16年后死亡为止。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冯·卡尔克施泰因(Christian Ludwig von Kalckstein)藩侯受到了更为残酷的对待,他虽然逃到华沙避难,可还是遭到绑架,被悻悻地带回勃兰登堡处决。两年后,军事行动终结了柯尼斯堡的抵抗。
“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于1688年逝世前,已经实现了自己的
三个主要目标:创建了自己的中央政府、自己的财政体系和自己的常备军。
他还强迫等级会议接受了上述三者。在17世纪中叶那个极度危险的年代里,他也完美地保存了自己分散的零星领地。人们也许会问,他是如何在其他颇有大志的专制君主——例如瑞典王朝的君主——一受挫的地方取得成功的?部分原因在于勃兰登堡等级会议的经济地位要虚弱得多,这也是该地区的天然贫瘠和“三十年战争”所造成破坏的综合产物。因此,在1683年和1686年谈判达成的协定中,是选帝侯清偿了等级会议的债务,这与其他君主的情况恰恰相反。瑞典军队和帝国军队曾在选帝侯国内四处横行,人们关于这个恐怖时期的记忆不会轻易消散,所以,需要一支强大军队的论据拥有持久的说服力。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