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长征征程中,红军与国民党展开了600余次激烈血拼。诸如湘江血战、四渡赤水这些著名战役,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不过,1935年8月红四方面军穿越草地后的一场进攻战——包座战役,却鲜为人知。它在红军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是一段被低估的辉煌战斗历程。
这场战役歼灭了胡宗南49师和包座一线之敌,为红军北上拔掉了最后一颗钉子,打通了向甘南进军的生命通道,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不言而喻。
拔掉“北进阻路楔”胡宗南!
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在毛儿盖召开重要会议,做出了以主力迅速占领以岷州(今甘肃岷县)为中心的洮河流域地区,进而向东发展建立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策。会后,右路军开始穿越荒无人烟的若尔盖草地。
包座位于松潘北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红军要想北上甘南,却又无法避开。
胡宗南自认为卡住了松潘,也就切断了红军北上之路。但他万万没想到,红军竟然不顾生死地走过了死亡草地,出现在了自己的“眼皮”底下。慌乱之中,胡宗南急令主力49师驰援包座,强令其务必将红军歼灭在包座河流域一带。
盘踞在松潘地区的是敌独立旅2团。2团在包座达金寺一带放了1个营、求吉寺2个营守备,两处遥相呼应,凭借地形和火力优势山险林密,妄图构筑起铜墙铁壁,彻底切断红军进入甘南的生命通道。
于是,歼灭包座之敌,开辟前进道路,成为了摆在右路军面前最迫切的任务。
当时,红3军担任后卫,还在草地中行进,红1军作为开路先锋锐不可当。危急关头,红4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主动请战,接下了这一重要任务。他决定采取红军擅长的围点打援战术,彻底歼灭包座和来援之敌。
战斗规划是这样的:由红30军264团率先进攻达金寺守军。与此同时,88、89师主力在上下包座西北的密林里设下强大埋伏,为264团的进攻争取缓冲时间。红4军第10师攻击求吉寺的守军,主力部队控制各要道,随时准备出击;以红一方面军第1军为预备队,位于巴西和班佑地区机动备战。
全歼敌49师,红军大获全胜
8月29日,战斗打响了。
89师第264团率先向达金寺发起进攻,激战1夜,歼其2个连,其余部退守达金寺后山碉堡顽抗待援。
敌居高临下,工事坚固。为减少伤亡,红军暂时将该残敌围困。
30日夜,敌第49师先头291团抵达达金寺南与红军接触,264团稍作阻击后即向达金寺东北后撤,将敌诱至达金寺。
31日,敌49师主力进抵包座地区,以两个团沿包座河西岸背水为阵,另1个团位于包座河东岸,胡宗南将指挥部设在达金寺以南,亲自督战前线。
此时,红30军主力先敌一步,已在包座西北山地中完成了伏击圈构筑。
当日15时,红军发起攻击。88师268团由包座河西深入敌军3个团之间,将其一分为3块。接着263团在268团的配合下,猛攻位于包座河西北侧之敌291团,经1小时战斗,将其歼灭,随后攻击位于南面之敌389团。
同时,红90师267团向敌左侧迂回,断其后路,264团由正面进攻沿包座河东岸北犯之敌294团。激战至晚,49师大部被歼。一直处于包围中的达金寺后山高地200余残敌,早已弹尽粮绝无心恋战,红军乘机发起劝降攻势,守军最终走下高地,缴枪投降。
包座一战,包括包座地区守军在内的敌49师5000多人被全歼。我军缴获颇丰,包括机枪50余挺,各类枪支1500余支,另外还得到了大量的牛马、弹药等物资,使各部队的物资消耗得到了有力补充。
红军用兵,天下无双
红军迅速越过草地到达班佑后,及时了解敌情,通过急行军先于增援部队进入包座,并认真勘察了地形,设好伏击圈,以逸待劳,这就为打击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当敌军到来时,就能按照预定计划诱敌进入伏击地区将其歼灭。红军想在敌人前面,时时领先敌军一步,对战斗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打击战斗,正确地采取了诱敌深入和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术手段。
在敌人前进时,红军先用部分兵力以防御姿态诱敌进入我预定的作战地区,这就抓住了敌人并将敌处于不利的态势。
以后,我军根据战场态势,大胆的用一个团深入敌三个团腹地,将其分割为三块,以一个团实行外迂回,断敌退路,同时又增调三个团配合前面势单力薄的两个团,发动猛烈进攻。这样,我军就集中起五个团的重压,将敌人三个团逐个吃掉。这种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堪称我共产党军队的看家本领!
这次战斗是在山区的原始森林中进行的,鉴于这种情况,红军采取了以快捷的动作突然接近敌人,充分发挥小分队独立作战的能力,与敌人展开近战肉搏,这样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利用了敌人的弱点,从而达到了速战速决。
在战斗前,毛泽东亲自向30军军长程世才和政委李先念等详细地交代了占领包座作战,打开北进甘南通道的任务和注意的事项。
徐向前不顾连日过草地的疲劳,亲自到距包座、求吉寺几百米的地方察看地形,详察敌情,且不顾个人安危,将自己的指挥部设在上下包座之间的一座山头上,以便随时根据战场情况变化,第一时间做出正确调整,避免贻误战机造成较大伤亡。
战斗中,红10师师长王友钧亲自端起机枪,架在警卫员肩膀上,向敌人猛烈扫射,掩护部队攻击,不幸中弹牺牲,牺牲时年仅24岁。
包座战斗大获全胜,毛泽东热情称赞说:“四方面军干部战士英勇善战,打得漂亮!”
包座之战是由党中央和毛泽东直接领导,徐向前主动请战并亲自指挥的一次重大胜利。这一战,打掉了胡宗南的嚣张气焰,使蒋介石妄图最后把红军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甘南门户大开,陕甘根据地终于连接成片,为实现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是史海浪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