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如果她选择一直做演员,应该也会成为演艺圈中的一棵常青树。
那么宛苹为什么会在,演艺事业如日中天时远渡海外?当初她是在怎样的机缘下成了演员?在这60余年里,她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01
宛苹是上海人,出生于1955年。她的父母是高分子弟研究所的总工程师,母亲在染料研究所工作。
她的外公是某医院院长,外婆是妇产科主任。
在那个大多数人没有余力上学读书的时代,老百姓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像宛苹家里长辈这样各个学有所长,足以见得她祖上家境不错。
宛苹继承了父母的学习天赋,又从小在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中熏陶,在成长方面自然也是极为优秀。
很多人都认为女孩子在文科方面会比较突出,可宛苹完全不是这样,在所有文化学科中,她最擅长的偏偏是数理化。
那个时候,宛家的所有人可能都不会想到,这个孩子以后会成为演员。
在他们的设想里,宛苹应该像家里的长辈一样,考上一个好大学,学成之后搞搞学术研究。
然而一个特殊时代的来临,扼杀了宛苹的学术之路,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她来到了杭州湾某个小农场,开始了一段让人难忘的新生活。
其实在演艺圈中,有很多老一辈的演员,都有过和宛苹相似的经历。
在那几年里,储存在被分到了黑龙江养马、割麦子,竺水招被分到了崇明岛卖票。由此可以想象,宛苹到了杭州湾之后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而对于宛苹来说,参加劳动虽然艰辛,但更苦的是她的内心。
成长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她学习那样拔尖,却在阴差阳错下无缘上大学,一时间宛苹真的很难接受这种落差。
就在她为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无助的时候,一个转机出现了。
02
1973年,宛苹凭着一身出众的文艺特长,成了农场业余宣传队的队长。
其实,宛苹一直很喜欢文艺,只不过原来的她专注于学业,对此没怎么太上心,自从到了农场之后,她反倒在参加活动的时候,把这方面的优势展现出来了。
另外,她也确实长得很明艳、耐看,如今很多人在看到她年轻时的照片后,都觉得她与李秀明是同一类型的美女,而在气质上她又与高圆圆有几分相似。
这样一个秀外慧中的小姑娘,到了哪儿都是会散发光彩的,所以当上了宣传队队长也很正常。
而在做事一向认真的宛苹眼里,宣传队虽然是业余的,但自己的工作表现一定要够专业。
在一份早期的报道中,记录过这样一件事儿。
1976年左右,农场要举办一场文艺活动,领导让宛苹协助连队排一个诗朗诵节目,这首诗由场里另一个人来写。
宛苹接到任务后,立刻给对方打了个电话沟通起来,对方也非常高产,没几天就写出了初稿。
当诗歌作者拿着初稿找到宛苹后,她看着稿纸思索片刻,便试着在几处地方修改了一下。在经过她这样一番改动后,这首诗顿时更加有韵味了。
确定了诗稿,接下来就要排练了。尽管只是农场内的一次演出,宛苹还是希望能够精益求精,为了朗诵者在台上能够展现出最好的效果,她每天都编排节目到深夜。
而即便这样辛苦,在指导演员的时候,宛苹还是拿出了十二分的耐心。
在做队长的那些年里,她一直是表现得这样全面周到。
03
在文艺宣传队经过了几年的磨炼,宛苹收获了很多演出经验。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宛苹立即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
不过遗憾的是,那一年她以几分之差,与华东师大失之交臂,最后成了上海第四师范学校的学生。
虽然晚了几年,但能够重回校园,宛苹已经是欢天喜地,在师范学校里,她度过了非常充实的几年。
毕业后,宛苹被宋丹丹与张爱玲的母校,第三女子中学聘为了音乐老师。
不得不承认,宛苹真的是很爱学习,走上了工作岗位之后,她依然没有放弃向上攀登,在一番努力之后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并由此进入到上海乐团担任报幕工作。
那年夏天,想要放松一下、开阔视野的宛苹,跑到了北京去游玩。
巧的是,当时滕文骥导演正在为新片《苏醒》选角,他找遍了北京知名的文艺团体,希望能找到一个满意的女主角。
当滕文骥来到总政歌舞团的时候,一位乐队指挥把宛苹推荐给了他。
滕文骥一见到宛苹就非常满意,也愿意请她做自己片中的女主角。
可从来没有拍戏经验的宛苹却有些胆怯,她担心毫无经验的自己搞砸了人家的心血,所以婉言谢绝了滕文骥导演的邀请。
滕文骥却觉得这个小姑娘是个可造之材,于是选了陈冲做女主角后,又把片中一个戏份较少的配角给了她,这次宛苹没再拒绝,而是爽快地答应了。
那时的宛苹,也许只是抱着体验一下的心情走进了片场,没想到这一走进就是7年。
04
自从在滕文骥的电影《苏醒》中打了次酱油之后,宛苹就开始和这位导演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合作。
在她拍过的5部影片中,有3部都是滕文骥导演的作品。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认可。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