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抵巇产生的原因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但现实中人们总是忽略了漏洞和纰漏。
人们为什么总是会忽略呢?
是指不善于分析别人言论的漏洞,或者是熟视无睹、视而不见;
借鉴历史上同类事物的经验与教训,以古为鉴,强调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三、漏洞或缝隙变化的规律
如果小的缝隙或瑕疵,不能及时填补与修补,慢慢变成中等大小的缝隙或瑕疵,还不加紧修补,就会变成大的缝隙或瑕疵,那样就修补不了了。
四、认识柔弱状态下巇隙
当事情危急时,圣人会有所觉知,并做到保全自身。根据客观情况分析事情,通晓各种谋略,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观察事物间的细微处,无一不是起于秋毫之末,逐渐发展而撼动泰山的根本。圣人施展谋略,教给众人防患于未然的道理,是从填补缝隙这个道理而来。发现事物间的瑕疵,并用以“抵巇”的方法补益,这是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天下动乱不止,国无明君,那么公侯缺乏道德约束,就会任由小人谗言害人,贤能之士不得任用,圣人逃离隐匿。贪婪残暴之人兴风作浪,君臣上下相互猜疑,国家就会土崩瓦解,诸侯之间相互攻伐。父子离散,没有规则,反目成仇,以上这些,都是国家出现微小瑕疵的状况。
五、如何处理柔弱状态下巇隙
圣人看到这些柔弱中的微小瑕疵,则会想方设法加以补益。假如国家还有治理的希望,就用“抵巇”法去填补;假如国家乱到不可治理时,就用“抵巇”法使其崩溃并取而代之。
处理抵巇的具体方法:
漏洞产生前必有先兆或迹象,因此可以根据缝隙或漏洞的大小采取适当的抵巇之法来处理,以下列举了5种抵巇之法:
可抵而塞:
事物的内部,缝隙还未形成 ,可以用填补的方法
可抵而却:
缝隙或漏洞已经形成或柔弱,已显示在事物外部。
可抵而息:
缝隙或漏洞已经完全公开化,尽快使它停息,免得敌人可乘之机。
可抵而匿:
隐匿缝隙或漏洞
可抵而得:
缝隙或漏洞已经大得不能补益,就采取攻击的方法,取而代之。
总之在事物内部的缝隙还未形成时,仔细留心先兆或迹象,审慎分析、求证,发现其缝隙或漏洞 ,可以用填补的方法,如果无法阻止,就只能权宜尽量降低其危害,保全自己。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