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1932年12月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彼时,蒋介石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这一军事行动,犹如一场风暴,打破了苏区原本相对平静的局面,给红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当时的局势下,中共中央对红军的指示是明确且坚定的。红军必须向外发展,这是战略的需要,也是生存的必然选择。同时,要占据一个或者两个特大的城市,以此来扩大革命的影响力和控制范围。而且不能在取得胜利后就松懈,因为一旦放松警惕,就会让敌人有从容撤退和重整旗鼓的机会,这对于红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中国的哪一座城市才算是“特大”的呢?这在当时成为了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早在2月份的时候,红一方面军就攻打过大庸。
大庸三面临水,交通十分便利,是湘西北政治、经济、军事要地。城内有国民党守军三千人和地方武装五千人,在其南北还有国民党的第十八军和第一军。
毛泽东反对红军攻打大庸,认为红军还不具备攻坚作战的能力。可中共中央不同意,要求红军必须占据苏区附近的大城市,使革命发展更迅猛夺取一省和数省的胜利。
红军只能向大庸发起攻击。
攻击西门的红军红三军团第一师几次冲锋未能攻破;攻击南门的红三军团第二师的突击队把炸药堆在了城下,但炸药用量计算失误,导致城墙向外倒塌,突击队员都被埋在废墟下;攻击东门的红七军爆破成功,冲进城内占领了城楼,国民党军狂热反击,占领城楼的红军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国民党军开始大规模增援大庸,当红军准备再次爆破时,大庸城内的国民党军突然出击,城外的国民党援军也发起进攻,对红军内外夹攻。在腹背受敌的时刻,第一师政委黄克诚组织部队冲上阵地,用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以掩护大部队伍撤退。
大庸一战,红军伤亡三千多人,红四军第十一师政委张赤男、红十三军第三十七师政委欧阳健牺牲。接下来的水打铺战斗,被称为“战场景象之惨烈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罕见”。战斗几乎都是肉搏战,河沟中双方官兵的尸体交错重叠,河水因为注入了黏稠的血液而流动缓慢。
严峻的局面使红军领导人不得不放弃了城市攻坚战,避免与敌人主力作战,然后在战略转移中寻找有利的战机。红军先战黄坳,左纵队部队全歼国民党第五十二师,俘师长李明;右纵队部队全歼国民党第五十九师,活捉师长陈时骥。草台岗战斗,红军歼灭国民党第十一师大部。红军连打两战两捷,迫使大规模“围剿”苏区的国民党军纷纷撤退。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