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古海军司令”竟然真有其事?
萨镇冰是福建福州人,可是这个姓萨非常的稀有,从理论研究上不是蒙古旗就是回旗,往上追溯的话就是元朝的色目人,这也让我想起来蒙古海军总司令的段子其实真的是有迹可循的。萨镇冰生于福州澳桥,即如今福州鼓楼区东大路边上。萨镇冰家庭是著名的福州色目人萨氏家族。始祖为辅佐元世祖经略吐蕃有功的色目人(属西突厥部落拉施都丁族)答失蛮,元代中期赐姓萨,后为蒙古旗同化,明后更“从汉俗,统称萨”。故如今其后裔有的自认为蒙古旗,有的自认为汉旗,有的自认为回旗。因为祖先曾经世居雁门,故常称为雁门萨氏。
元代末期一支后裔迁居福州,名列福州八大家族。始祖萨拉布哈,为元世祖忽必列所信任,使掌兵权,“元统年间,家于闽”世居榕城朱紫坊。萨镇冰家族中人才辈出,包括元朝诗人萨都剌、明朝宣德时礼部仪制司主事萨都蚺,近代曾经出任厦门大学校长的萨本栋和中山舰遇难时的舰长萨师俊等。其父萨怡臣,字怀良,号纳吉,是道光年间的秀才,以教书为业,家贫。幼年时父母将其安置在族兄名医萨觉民家,得学经书。
二、初出茅庐
萨镇冰出生于1859年,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前夜。此时的中华大地,还在咸丰皇帝的统治下,萨镇冰从小寄养在叔叔的家中,而他的童年时期,正是清朝走向衰败的年代。
从小时候起,萨镇冰就听大人们讲述,从远方来的洋人驾驶着战舰,将清朝的军队轻易打败,残害大量的中国百姓,逼迫朝廷割让土地、赔款金银,民族遭受屈辱,国家陷入危机,给童年萨镇冰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
同治八年(1869年),由于时任福建船政的沈葆桢与萨镇冰之父萨怡臣关系较好,经其父推荐,萨镇冰考入福州船政学堂(马尾船政学堂)二期,学习天文、驾驶,毕业时名列第一。同学中还有严复。
同治十一年(1872年),萨镇冰从船政学堂毕业,在“扬武”练船实习。比起在学堂里枯燥地学习,军舰上的岁月是刺激而又新奇的,萨镇冰去了台湾一带捉拿海盗,又南下数千里,访问新加坡和槟榔屿,他的眼界越来越开阔。
光绪二年(1876年)冬,他与叶祖珪、刘步蟾、方伯谦、严复等作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学生出国,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驾驶。临行前其父题联“家有健儿驰海上;国凭骁将靖边圻”,送子涉英。
光绪六年(1880年)4月,期满回国。时值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爆发。在战舰数量领先3艘,兵力为对方3倍的优势下,大清海军依然惨败于法国舰队,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目睹这样的惨状,萨镇冰坐不住了,他不想继续留在学堂内授课,而是请愿去到前线战场,履行自己身为军人的天职,保家卫国。
光绪十二年(1886年),萨镇冰任威远练船管带。
光绪十四年(1888年)擢为参将。光绪十五年(1889年)升精练左营游击。
三、甲午海战
光绪二十年(1894年)5月,萨镇冰擢升副将衔实授精练左营游击,同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海军在丰岛海面突然袭击北洋水师舰队,挑起了甲午战争,战火很快蔓延到黄海、渤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让萨镇冰感到遗憾的是,他未能指挥军舰参加黄海海战。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月,威海卫之战打响,萨镇冰奉命守卫日岛。恶劣的生活环境,加上劳累过度,萨镇冰病倒了,夫人陈氏闻讯从福州赶来探视,被萨镇冰下令撤开舢板,不准夫人登舰。左右将士极力相劝,萨镇冰断然答道:“此地非同寻常,此时非同寻常,怎能容其登舰?告诉她当我已死,令其速回!”月底,日岛保卫战爆发,时值隆冬,大雪纷飞。日军以18艘舰艇分四批轮番进攻,并从已被日军占领的威海卫南北炮台以猛烈的炮火狂轰日岛,在十分险恶的情况下,萨镇冰始终沉着指挥反击,英勇抵抗了11天,最后在接到提督丁汝昌的命令下才撤回刘公岛。2月3日,威海卫陆地尽数被日军占领,刘公岛已是孤岛。丁汝昌在数次拒绝投降后,于2月11日晚服毒殉国。三天后,北洋海军威海营务处提调道员牛昶昞与伊东祐亨签订《威海降约》。北洋水师练习舰康济号被解除武装,交还中国。
甲午战争以清军失败告终,幸存下来的所有海军官兵被革职遣返,萨镇冰也回到福州。此时他父母已亡,不久妻子也过世了,萨镇冰冷如凉水,家难维持,连两个子女也无法抚养,只好到官绅家庭当塾师糊口,过了半年。
四、任职新军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两江总督张之洞礼聘他当吴淞炮台总台官,升他为自强军帮统。1898年,清政府议重建海军,分别向英国和德国定购了“海天”、“海圻”等舰,并恢复北洋海军副将叶祖珪的革职处分,授为北洋海军水师统领。叶祖珪认为萨镇冰的学识、经验、为人等均远胜于己,遂向朝廷推荐由萨镇冰来任水师统领一职,萨镇冰坚持不受,于是清廷授予萨镇冰担任帮统兼“海圻”号管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任通济练习舰管带,旋调任北洋海军帮统。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兼带海圻巡海舰。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议和大臣中有提出将“海天”、“海圻”等5艘大型军舰出售,撤销一切防务,以表示中国绝无对外备战之意,以此讨好外国人,此提议一经提出,即遭到萨镇冰等的强烈反对,后来在叶祖珪等爱国将领的抗议下被废除。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叶祖珪调任天津,萨镇冰开始统领全部北洋海军舰艇。萨镇冰到任之后,成立了负责训练士卒的海军练营。海军练营设在东炮台附近,“正当海边,且内有馀屋”。萨镇冰认为,这些旧营房加以整修,就可以用来作为海军学校的校舍。
五、创建海军学堂
自甲午战争结束后不久,清政府开始重建北洋海军。此时,急需大批海军人才,而北洋原有的海军学校——天津水师学堂,在八国联军之役中已毁于战火。于是,萨镇冰奉命另建海军学校。经过反复论证,最后他把校址选在了烟台。当时,曾经作为北洋海军基地的天津、旅顺、青岛、威海等港口相继被列强分割,在剩下的北洋港口中,烟台的条件相对较好。选择在烟台建校也有“就地取材”的考虑。他在甲午战争中曾亲眼目睹文登、荣成一带的水手英勇善战。因此,他决定在烟台建校,以便多招收一些烟、威一带的学生入校学习。随即开始对北洋海军进行整顿,萨镇冰不尚空谈,经常乘坐舰艇在海上巡视,并亲自指导海军官兵练习航海驾驶技术以及施放鱼雷、打靶、备战操练等战术技术。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升任北洋海军统领,仍兼带“海圻”舰。冬天,烟台海军学校正式开办,当时称“水师学堂”,附设在海军练营内,萨镇冰亲自为学校制订了“开办水师学堂章程”。为适应快出人才的需要,萨镇冰进行了大胆改革,把学制从原来的5年缩短为3年,只保留驾驶专业,专门培养海军指挥军官。烟台海军学校创办不久,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升任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调,担负起重组北洋水师、复兴海军的重任。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中国首次派遣海军留学生赴日本留学,烟台海军学校就有24人入选,居各海军学校之首。同年,又有两人被选派到美国留学。此时,萨镇冰已成为中国海军的头号人物,总理南北洋海军。在他的建议下,清政府决定扩大烟台海军学校的办学规模。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烟台海军学校的新校在金沟寨村以南建成,正式命名为“烟台海军学堂”。新校三面环山,东面濒海,距离烟台港口约7华里,校园占地90余亩,校内建筑中西结合。萨镇冰对新校建设十分重视。新校落成之时,正值烟台海军学校第二届学生毕业,萨镇冰亲自监考,还为学校题写了“才储作楫”四个大字,寄托对学校的期望。后来,这4个字被制成匾额,悬挂在学校的礼堂上。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萨镇冰陈请清政府今后每年派舰访问华侨较集中的南洋各地抚慰侨胞。清政府采纳萨镇冰建议,由他率“海圻”、“海容”二舰前往新加坡、槟榔屿、越南等地抚慰侨胞,南洋各地侨胞甚多,闽籍华侨尤为集中,这是近代中国政府要员宣抚华侨的开端,萨镇冰也在华侨中广为传颂。
宣统元年(1909年),萨镇冰被任命为筹备海军大臣和海军提督,他上任后合并了过去分裂的南北水师,建立起统一的指挥系统,下设巡洋、长江两舰队,还统一了官制、旗式、军服、号令,这是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次实行的科学管理。宣统元年(1909年)8月24日至9月24日,载洵、萨镇冰等人从北京出发,巡视了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北、安徽、直隶、山东、江苏等9个沿海(及长江)省的海防情况,考察了海军学堂、船厂,并参加了象山港开港典礼。
10月16日,载洵、萨镇冰等乘船赴欧洲考察海军,程璧光、曾以鼎等23人随同前往英国学习海军。载洵一行先后访问了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的海军学校和船厂,并向意大利定购炮舰1艘,向奥地利定购驱逐舰1艘,向德国定购驱逐舰3艘、江防炮舰2艘,向英国定购巡洋舰2艘。宣统二年(1910年)8月24日,载洵、萨镇冰乘船前往美国、日本考察海军,参观了船厂及其它海军机构,向美国定购巡洋舰1艘,向日本定购炮舰2艘。
六、民国时期
民国成立后,萨镇冰在黎元洪的邀请下出任海军临时总司令、海军总长、福建巡阅使,1917年又任海军总长、海疆巡阅使。1919年5月14日在总统徐世昌的邀请下暂代国务院总理一职。
国民革命军北伐打到福建后,萨镇冰辞去了省长一职,在南港、南平一带分发粮米、物资赈济灾民,三年时间里,萨镇冰不分昼夜的从事赈济工作,被当地百姓誉为“萨菩萨”。
1933年,萨镇冰赞助了李济深等人的福建事变,担任在福州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延建省省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此时的萨镇冰已经是78岁高龄的老者,在那个人均寿命仅三四十岁的时代,萨镇冰已经是高寿了。然而他不顾年事已高,仍然在各地宣传抗日救国,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萨镇冰被授予国军海军二级上将并除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