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伽罗,这位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皇后,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饱读史书,见解独到,极具政治头脑。在杨坚成就帝业的过程中,她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智慧与谋略,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杨坚前行的道路。
杨坚建立隋朝后,独孤伽罗被册立为皇后。她并非那种温柔娴静、安于在后宫享受清福的女子。相反,她常常与杨坚讨论时事,积极参与朝政。正因如此,在宫中她与杨坚并称为“二圣”,足见其在当时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独孤皇后和杨坚感情深厚,恩爱有加。二人共育有 5 男 5 女。在独孤皇后生前,杨坚身边并无其他宠妾,这充分说明独孤皇后驭夫有术,当然也证明了杨坚对独孤皇后的专情。
0 1、
独孤伽罗,河南洛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独孤伽罗的祖辈为匈奴贵族,父亲独孤信在北魏六镇起义时曾协助宇文泰开创霸业,位列西魏八柱国、大司马。北周时担任大司马、卫国公。母亲崔氏出自清河崔氏,清河崔氏也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族中人才辈出,谋略出众,曾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立下赫赫的功勋。
独孤伽罗是独孤信的第七个女儿。独孤信为女儿取了一个寓意十分美好的名字:伽罗,意思为香木、沉香木、奇楠香。
受家庭的影响,独孤伽罗从小就喜欢读书,手不释卷,所以后来的她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她身上融合了父系游牧民族的独立英气和母亲汉文化的博雅,使她具有坚韧并存的独特气质。

北周明帝元年(557 年),独孤信见好友杨忠的长子杨坚沉稳内敛、气度不凡,相貌奇特,便想把独孤伽罗许配给他为妻。
此时独孤伽罗十四岁,而杨坚十七,正是婚配的年纪,且两家背景相当,门当户对。经人说合后,都十分高兴,于是这段贵族联姻便圆满缔结。
杨坚热血男儿且是新婚,正是踌躇满志,渴望一展抱负为国立功。而此时,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病重,临终时命其侄宇文护辅政。宇文护辅政后迫使西魏恭帝禅位于宇文觉,建立北周。
北周建立后,宇文护掌握实权,先后弑杀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三帝。独孤信对其专政十分不满,暗中谋划将其除之而后快,然而事不机密反被宇文护杀害。
独孤信被杀,家族受到牵连,妻儿都被流放至蜀地多年,独孤家从此家道中落。杨坚因与独孤信家有联姻关系,导致他仕途受阻,甚至有性命之忧。
独孤伽罗因与杨坚的婚姻才保留了贵族身份且免遭流放之苦。残酷的政治斗争没有影响到夫妻之间的关系,反而使二人感情更加牢固且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
面对风起云涌的政治风云中,杨坚和妻子相互鼓励,共商对策,独孤伽罗成了杨坚的知己、智囊和精神支柱。

此时北周形势非常严峻,突厥、北齐、南朝战火纷飞,杨坚的父亲杨忠身为将士、奋力抗击立下不朽战功,在北周位高权重。杨坚的两个弟弟也相继和皇室联姻,杨坚夫妇在父亲的庇护下得以保全。
02、
北周天和七年(572 年),受制多年的周武帝宇文邕突然发动政变,诛杀权臣宇文护。 宇文邕英明果断,有远见、有智谋,铲除了权臣宇文护后掌握大权。到这时整日提心吊胆度日的杨坚夫妇终于卸下身上的重担。
之后周武帝宇文邕任命杨忠为北周元帅,周武帝并迎娶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太子宇文赟的太子妃。
周武帝掌权后,改革和发展府兵制,扩大兵源,充实军事力量,一举攻灭北齐,北齐灭亡。后来周武帝讨伐突厥时因病停止进军,不久病逝。于是其子宇文赟即位,即为周宣帝,杨丽华为皇后。
周宣帝登基后,让岳父杨坚辅政,但又不信任杨坚。他荒淫无道,朝政一塌糊涂,宇文赟打破旧制一连册立四个皇后,与元配皇后杨丽华平起平坐。行为乖张的他随即又想赐死杨丽华。
面对帝王的喜怒无常,杨家束手无策,家族命运命悬一线。就在危急关头,独孤伽罗表现出了果敢和坚毅,她奋力闯入宫廷向周宣帝宇文赟磕头直到流血,使杨后免于赐死,也使家族免遭横连的厄运。

一度乖张暴虐、玩乐成性的宣帝在即位两年后暴病而亡。年仅九岁的太子静帝继位,此时宣帝幸臣刘昉、郑译矫诏让杨坚入宫辅政,企图通过操纵他掌握最高权力。
周宣帝的暴死让一直如履薄冰的杨坚夫妇终于松了一口气,不过在政治的波澜中几经沉浮,使得他们也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
杨坚在辅政期间,通过一番斗争,反制住宣帝幸臣,控制了朝中大权。此时,摆在杨坚面前有两条路,第一继续辅佐年幼的周帝,做一个独揽大权的朝臣。第二,趁机取而代之自立为王。
当然后者风险更大一些,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让杨坚犹豫不决、迟疑不定。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独孤伽罗潜心入宫向丈夫进言:“大事已然,骑虎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独孤伽罗一句话使杨坚坚定了方向,与其做一个像宇文护那样不得善终的权臣,不如自己取而代之,改朝换代。在独孤伽罗的支持鼓励下,他下定决心建立隋朝。

独孤伽罗胸怀大略,巾帼不让须眉,在丈夫难以抉择的关键时刻,给丈夫吃了一颗定心丸,由此表现出了果敢善断的政治家气魄。
03、
隋开皇元年(581 年),杨坚建立隋朝登上皇位,紧接着便册立独孤伽罗为皇后。独孤皇后聪慧过人,博学多才,当时她总是手不释卷,研读史书,以至于博古通今学识不凡。
隋文帝每次上朝,她必随行坐于内殿,若隋文帝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情,便让随从传达与独孤皇后相商,所以说,朝堂上很多问题都是两人共同商议决定的。
隋文帝对独孤皇后是既宠爱又信服,几乎是言听计从,宫中同尊帝后为“二圣” 。二人感情深厚,形影不离,隋文帝虽然身为皇帝,但身边并无内宠,这也是对独孤皇后情深意重最有力的证明。二人一生共育有 5 男 5 女,自始至终都对彼此赞誉不断。

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下,隋朝很快稳定了政局。之后便是招纳贤士实行全面改革,恢复汉制,开创科举制度,修订律法,减轻税收等等。同时击破突厥和陈朝,统一了分裂将近四百年的中华大地。
自此国家富足,百姓安居乐业,隋朝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气象,隋朝能有今天的发展,独孤皇后对此功不可没。
此外,独孤皇后在废除太子杨勇另立次子杨广一事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太子杨勇率性、不拘小节,喜好声色且东宫没有嫡子,尤其是不善对待太子妃引起了独孤皇后强烈的不满。后来太子的宠妾云昭训越发加深了母子之间的裂痕,独孤皇后觉得杨勇不适合当大隋的接班人。
夫妻二人将目光投向了次子晋王杨广。杨广聪慧睿智、有理想有抱负,在平陈的战争中英勇善战表现突出,且在镇守江南期间政绩卓著。
其实杨广并不甘于只做晋王,一直有夺嫡篡位之计,为此他始终表现得生活简朴、恭敬有礼,不好声色,以此来博得隋文帝夫妇的欢心。独孤皇后看到杨广的表现后十分赞赏,再看看太子杨勇,两相对比,于是萌生了权力交接的大主意。
经过权衡再三,独孤皇后终于下定决心,利用自身强大影响力策动了开国勋贵的易储大计。
但她无法预料的是,被她一手推举上去的杨广并没有将隋朝发扬光大,隋朝在二世时便灭亡了,这主要是因为杨广刚愎自用、好大喜功导致的结果。
虽然他为后世做出了大运河绵延千年的壮举,使隋朝声威大震。但他对朝政却猜忌苛察、疑心重重,造成君臣之间离心离德;对外用兵无度劳民伤财、信誉大失;对下滥用民力,使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直至群盗蜂起。从而导致富强的隋朝在第二代就灭亡了。
独孤皇后虽然对爱子杨广寄予了厚望,但杨广还是辜负了她的一片苦心。

隋仁寿二年(602 年)八月,为隋朝奉献了毕生精力的独孤皇后逝世于永安宫,享年 59 岁。独孤皇后的离世对已是暮年的隋文帝打击很大。
二人相伴四十五年从青春走向暮年,如此朝夕相伴、形影不离,一旦分离,生者尤为痛苦。自从独孤皇后病逝,隋文帝便失魂落魄、精神不振,他每每想起往昔与独孤皇后的点点滴滴,便不知不觉地落下泪来。
隋文帝为独孤皇后举办了隆重的葬礼,根据《续高僧传》等记载,皇后去世后,隋文帝即召高僧大德五十余人入宫,在皇宫内举行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大法会超度皇后亡魂。
仁寿四年七月,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深爱妻子的隋文帝病逝了,隋文帝去世后,根据其遗愿与皇后合葬。
杨坚夫妇的关系非常波澜,他们相随一生,形影不离、同起同宿,这在中国帝后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能让一个男人钟爱一生,说明独孤伽罗自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女性魅力。
这种魅力不仅体现在自身德行方面,还体现在政治作为等方面。独孤伽罗果敢善断、有远见、有谋略,是隋文帝的得力助手,所以隋文帝杨坚对其言听计从,深情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