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采玉生平经历坎坷
1863年8月,一个名叫王采玉的女孩诞生在浙江省嵊县葛溪村一个书香门第。
她本名彩玉,是父亲王有则的长女。王有则世代经商,后来还开垦荒地,最终致富了。
王采玉从小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受父母疼爱,学习诗书和女红。
然而好景不长,19岁那年,王采玉的父母不幸病故,家道中落,她只能靠自己的女红赚钱养家。
王采玉虽然勤劳,但收入有限,根本维持不了一个家。
两个兄弟整天无所事事,王采玉倍感家庭担子沉重。
不久,王采玉被许配给了一名竺姓男子。可婚后的生活却不幸福,竺某经常无理取闹,动辄打骂王采玉。
婚后王采玉生了一个儿子,她满心欢喜,认为终于有了依靠。
她想借此机会感化丈夫,改善关系。然而好景不长,儿子很快就夭折了,王采玉的希望破灭。
再次受到竺某毒打的王采玉处在崩溃边缘。
很快,竺某也因病去世,王采玉也被周围人戴上了克夫克子的帽子 ,闲言碎语让她一度陷入痛苦。
这一系列变故彻底击垮了王采玉。
她决意要和尘世诀别,削发出家。在父母劝说下,王采玉选择带发修行。
一位江湖术士曾预言她会生贵子,但王采玉不以为然,只想在佛门中忘却人世间一切烦恼,得享平静。
王采玉嫁戴家悉心培养
王采玉在金竹庵带发修行时,她的堂兄王贤东在一户大户人家戴家做工。
戴善福的第一位妻子去世后,王贤东想到自己的堂妹王采玉也是孀妇,于是为他们做了媒。
戴善福比王采玉大22岁,但王采玉还是接受了这门婚事。
1886年,她嫁到戴家,与戴善福感情很好,获得了第二次婚姻的幸福。一年多后,王采玉生下了戴笠。
此后她又生了两女一子,但都早夭。1895年,戴善福也去世,王采玉再次守寡。
王采玉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对儿子的培养中。
她聘请名师,严格教育戴笠读书识字。看到儿子聪慧好学,王采玉很是欣慰。
戴笠志不在科举出仕,而想去日本留学军校。
王采玉支持他的决定,面对亲友反对,她还是鼓励儿子到国外见见闻。王采玉用自己的积蓄资助儿子出国深造。
她悉心培养,见证儿子茁壮成长,预感到他必将有大成就。
王采玉对戴笠一生影响深远
王采玉忍痛送儿子远渡留学,但她时刻关心儿子在国外的学习生活。
戴笠放暑假回家,与妻子毛福梅发生争吵,一气之下打伤了她的肚子。
王采玉严厉责备了儿子的鲁莽。
在她的感化下,戴笠态度软化,毛福梅也重获幸福。
1910年,毛福梅为戴笠生下一子,取名戴安国,王采玉对这个孙子尤为疼爱。
她在儿子外出求学期间,悉心照料家中大小事务,积极力量支持儿子事业。
虽然王采玉未能看到儿子最终当上总统,但她对戴笠一生影响深远。
1922年,王采玉因病去世,终年59岁。
她没有目睹儿子成就一生伟业的景象,但毫无疑问,正是王采玉的悉心养育,让戴笠成为了一代杰出领袖。
戴笠非常敬重和怀念母亲,每逢母亲忌日,都会过节,不食荤腥,以示缅怀。
在台湾,戴笠专门为母亲修建了慈庵,立碑纪念,每年还亲自前往扫墓祭拜。
王采玉对儿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她高尚的母性情愫永远活在戴笠心中。
母子二人跨越生死维系的深厚情感,令人动容。戴笠用慈庵纪念王采玉
王采玉在1922年因病去世,对戴笠影响深远。
为纪念母亲,戴笠在台湾日月潭修建了慈庵,立碑纪念。
慈庵坐落风景秀丽的日月潭山林间,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琉璃的瓦片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碑文中“慈庵”二字,则代表了王采玉对儿子一生的慈爱之情。
每逢母亲的忌日或清明节,戴笠也会偕夫人宋美龄及其它亲人前来祭拜,以示哀思。
王采玉虽已离世多年,但她那独特的母性光辉永远点亮儿子的一生。
慈庵不仅见证了母子二人跨越生死的深情,也成为了台湾景点中的历史见证。
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前来瞻仰,感受这段可歌可泣的母子故事。它提醒世人要孝敬父母,传承中华美德。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