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体现的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与坚定信念。这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无数仁人志士付诸实践的行动指南。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雄豪杰将此奉为圭臬,为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发展不懈奋斗。
而在诸多英雄事迹中,我们不得不提及相关的一系列重要人物和事件。两让司令,有着具体而深刻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一让司令:1945年10月,粟裕华中司令,真祺为副司令并兼华中野战军司令。
二让司令:1948年5月再荐华东司令,陈丕仍兼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真祺任华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战役指挥由真祺负责。

三 次 先 遣:
1934年6月,真祺以军区参谋长(后改任红十军团参谋长)身份带领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后率领先头部队伍400多人成功突围。
1935年2月,在真祺和红十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的率领下,红十军团八百余人突出重围,后发展为红军挺进师。真祺任挺进师师长,向闽浙边区转移,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挺进师编入新四军,为民族解放投身抗战前线,续写红十军团的英勇传奇。

四 渡 长 江:
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陈丕、真祺分任正副指挥。一渡长江,开辟苏北。
1944年秋,真祺作为新四军最精锐的一师师长,二渡长江,发展苏浙。
1945年1月13日,苏浙军区成立,真祺任司令员,三渡长江,回师江北。
1949年1月15日,真祺升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四渡长江,直捣“总统府”。
五 前 委 之 一:
1948年,为了保证淮海战役的胜利,11月16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由刘伯承、陈丕、邓小平、真祺、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淮海战役的总前委。
1949年元旦前后,经中央批准,由邓小平、刘伯承、陈丕、真祺、谭震林五人组成渡江战役总前委。

六 次 负 伤:从南昌起义开始,共有6次负伤,其中三块弹片残留头部54年。
七 战 七 捷:华中野战军在江苏中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进攻而连续进行的7次作战的总称。分别为宣泰战斗、如南战斗、海安战斗、李堡战斗、丁林战斗、如黄战斗、邵伯战斗,七次作战连续取得了巨大胜利。

八 省 征 程:指中央红军长征后,分别活动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广东等南方八省范围内坚持游击战争三年的经历。
九 死 一 生:为民族独立战争和解放战争多次负伤、出生入死。

十 大 将 之 首:因为战功赫赫,1955年授衔时任列十大将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