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拥有同样报国志向的后来者,却仍然在追寻前人的足迹,寻找着前进的方向。
思想进步,一心向党
傅冬菊对于国人而言,做出的最杰出贡献,莫过于极力劝说自己的父亲傅作义参加和北平的和平解放活动。
思想上的觉悟,使她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也为自己的父亲,赢得了一世清名。
傅冬菊的父亲傅作义,原是国民党的二级上将,位高权重、麾下无数。
1949年初,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
率部攻打北京城,当部队兵临城下之时,傅作义率部起义,才使得千万北京民众免于战乱。
但这次劝说和策反傅作义最终促成北平和平解放的工作,却绝非易事。
当时的傅作义身体抱恙,傅冬菊便借着照料父亲的便利,向他传输党的思想主张,说服父亲和自己统一战线。
在动员傅作义之余,傅冬菊还担任着秘密党员,向组织传递重要情报。
反动派耳目众多,手段毒辣,稍有不慎就会成为黑名单上的清除对象,这样的工作无异于深入虎穴,其险非常。
作为一名专业记者,傅冬菊在对民众的思想启蒙和时事剖析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一向低调行事的她,却并未对自己的功劳事迹留下只言片语,只是默默退隐,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
策反的成功,一是得益于傅冬菊的苦心劝导,二是傅作义自身的思想主张也与国家统一不谋而合。
投于蒋介石的门下,算是遇人不淑,在相同的政治倾向的影响下,他在难取抉择后与反动势力彻底决裂。
众说纷纭,晚年境遇成谜
晚年的傅冬菊究竟处境如何,各家一直议论纷纷难以统一。有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着“傅冬菊晚年凄惨”的猜想。
更有甚者高举着抱不平的大旗,扬言要为这位获得过解放勋章的英雄豪杰鸣冤。
网络上对她晚年生活的表述,主要集中在病痛缠身和家境困苦两个方面。
年轻时常年拼搏劳累,到老身体落下病根实属在所难免,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现象,无法阻拦。
其次便是谣传傅老的退休金在承担医药费用后已经所剩不多,她与丈夫无人照料,却连基本的生活用水都负担不起。
在赞颂前人功绩之时,总是会陷入将其捧上悲情神坛的思考逻辑中去。
总有笔者认为,只有架空了自己去奉献,牺牲了自己去付出的人,才称得上伟人,才能在后人回首历史的时候油然生出敬佩之心。于是,一批鼠目寸光之徒便大行其道,将事实断章取义地任意曲解。
国家和平稳定之后,傅冬菊将自己名下的房产上交给了国家,并且热衷于慈善事业,积极帮助乡村学校搞建设。心存民众是真,但要说落得个“凄凄惨惨戚戚”的下场,实在是有些言过其实。
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以同一种方式去宣传、夸大,一时间竟然分不清真假,混淆了事实。实则,并非要做出巨大牺牲才值得被铭记,后人感恩历史,功勋和伟业并不需要用凄惨处境去衬托。
淡泊名利,静度晚年
时间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傅老还在新华社香港分社任编辑室副主任。她和丈夫在香港立足多年,经济上的收入应该来说还是比较可观的。
且不说如何富裕,至少衣食无忧,温饱不愁。
新世纪到来,国家繁荣昌盛,傅老终于可以卸下重任,安度晚年,她还曾随女儿在美国居住过两年。后来傅老返回国内,但三个女儿都于美国定居。
劳累了一生,才将重心放回了自己的身上。
傅冬菊的起点并不低,出生在官宦家庭中,从小也是锦衣玉食地养着,然而优越的成长环境却并未让她养成骄纵的性格。相反,在经历了动荡年代,亲眼目睹了民众之苦后,却让傅老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作风。
傅老家中置备的家具十分简单,一套布面的沙发也已经许久未曾更换了。对于她而言,纷繁骄纵的生活享受过,艰苦难捱的日子也经历过,如今物质上的富足与否,早已不再值得过分追究和追求。
唯一令人惋惜的,就是傅冬菊老人的三个女儿都远在美国,加上年老体弱病痛缠身,她晚年的生活要说如何幸福美满,也太过牵强。但是傅老的医疗费用全权由国家报销,也免去了许多后顾之忧。
傅冬菊于2007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3岁。
可以说,她这传奇的一生跨越了两个时代。对于一个心系民众、心怀国家的人来说,能够见证祖国从分裂到统一,从贫穷到富强,是怎样的倍感自豪与欣慰啊。
眼前之景,不就是他们那一代人,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无数汗水与血水,苦苦追求的吗?如今我们身在此世,享受着前人的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果实,更应该铭记历史,感恩社会。
结语
对于那些为国为民的伟人,我们尊敬,却不夸大,我们崇敬,却不盲目崇拜。
在信息杂乱,人人自媒体,万物自媒体的时代,当代年轻人更应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做人云亦云的墙头之草。
国家稳定了,社会富足了,但并不是说,就可以松懈了,可以坐享其成了。
一代伟人的肉体之身离开了,但他们的精神尚存!新一代青年应该接过这个火炬,成为下一代伟人,成为后人的伟人。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伟人,去做那盏明灯,指明前进的方向,去告诉尚在迷茫中的后生,怎样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
伟人并不会永生,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都会后继有人。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