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琉球群岛的归属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1880年,日本提出将琉球一分为二,归还大清先岛群岛。然而,李鸿章却表示大清不要。这就令人十分疑惑了,日本归还土地本应是好事,李鸿章为何要拒绝呢?其实,这背后涉及到一段复杂且充满波折的历史。早在1879年,大清就与日本人坐到了同一张桌子上,此次要谈的事情正是琉球群岛的划分与归属问题。琉球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毋庸置疑。从三国时期开始,中原王朝就对琉球进行了开发和管理,这些都是有史料可查的,不然日本人也不会和大清坐到一起谈判。
从明朝开始,琉球开始使用大明的年号,历代琉球王继位都由明朝进行册封。公元1609年,琉球王向大明发出了十万火急的求救。因为日本出兵琉球,强迫琉球王认日本为宗主。但是琉球王等了3年5个月,都没有盼到浩浩荡荡的明朝大军,琉球王最终彻底绝望,从此琉球开启了一臣二主的模式。
1872年,日本强行单方面册封琉球王为藩王,对于日本人赤裸裸的侵略,大清除了抗议,并未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回应。1879年4月4日,日本更加恶意叵测,直接宣布琉球为日本冲绳县。
1879年,大清与日本就琉球的归属问题进行了谈判。大清提了一个非常折中的方案,处处显示大清的软弱和妥协。内容如下:琉球一分为三,琉球王国必须存在,区域是琉球本岛和他附近的岛屿。北部的奄美大岛归日本,南部的先岛群岛归中国。
可是日本政府并没有理会大清的建议,直接提出只有南部的先岛群岛属于大清,琉球本岛及其北部的岛屿属于日本,谈判最终不欢而散。
1880年9月,在日本人的威胁恫吓下,北洋大臣李鸿章代表大清又一次与日本人坐到了一起。日本人的态度非常强硬,表示只有南部的先岛群岛归属清朝,其余归日本。看到该方案,李鸿章直接表示拒绝在协议上签字。
原来,只要没有清政府的签字,琉球群岛从法律上讲就仍属于大清。日本人占据琉球就属于侵占行为,是暂时的,清政府随时可以收复琉球。如果李鸿章当时签字,则意味着我们永远失去琉球。单从这件事上来看,李鸿章此举是值得称赞的。日本人当然心里清楚李鸿章的意图,只是当时没有办法而已。从此琉球的归属问题就被搁置起来,直到二战后。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