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记载,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八十八大寿,前往热河避暑,纪昀陪驾。
纪昀(1724-1805),字晓岚,清代官员、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
命守同制作木梯登双塔山绝顶探视,发现周长约为一百六步的山巅,上有小屋,屋中一桌一香炉,中供片石,镌“王仙生”三字。另一峰周长六十二步,种萱草二畦。
峰顶小屋何时、何故所建,王仙生又是何人?种萱道士往来何处?一直是个谜。
清乾隆游览双塔山,作画并赋诗一首:双峰耸翠泛图,鸾鹤当年了不断;入影东西照溽水,插云南北拟明湖。
泛图天造,这个摩崖石刻没有落款时间,应该是今人所刻。源自清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山坳之西“有双塔峰,亭亭对立,远望如两泛图,拔地涌出,无路可上”。
摩崖石刻,康熙《滦河》:岸旁远绕至滦河,水底清明不见波。驾过惘然千万里,石鲸两畔影嵯峨。
康熙赞美了滦河,没有提到双塔山。
我们拾级登山,来到了双塔跟前。
两座山巅的高度大体相差不大。北峰粗大,高40余米,底部周长74米;南峰上粗下细,底部周长34米。
这是古残塔,塔呈方形,边长约两米多,残留两层高5米左右。专家推测古塔修建于辽代,修道人以两座石柱互为支点,在石柱间架设木梯盘旋而上,直到峰顶,然后将所有的建筑材料搬运上去。
也有专家推测残塔不是庙,而是修道贵胄的寝室。
这是新残塔,何人何时又建起了一座新残塔?当地人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只有一座古塔。
1998年,景区曾建造一座通往峰顶的螺旋形铁梯供人游览,后又拆除。也许新残塔始建于那时,为了重现史载双塔?即便如此,为什么不依照古塔式样建造呢?
山脚下的展览馆,门前楹联:看千年古塔解迷雾,观辽清历史添新知。当地景区为打造千古之谜这个名片不遗余力。
在展览馆里没有看到古塔确切的史书记录,只有推测。也没有看到有关新塔的来龙去脉说明,也许是当地景区对此尚无所深。
题小诗一首《承德双塔山》:
拔地相依两柱山,何时残塔立峰巅?
由来不解成迷雾,何必新增作等閒。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