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学籍为黄埔军校三期,字号佐民,党派是中国国民党,籍贯是山东省泰安县,被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军衔,生于1904年,卒于1968年,曾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军长等重要军职。他参与指挥了著名的万家岭大捷,在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24年,王耀武踏入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大门,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1928年,他投身北伐战争;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同年9月,凭借出色的表现升任上校。1932年,他参与了第四次围剿行动,因立下战功被蒋介石召见,并升任少将旅长,不久后又升任五十一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王耀武率领部队积极投身“八一三”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此后还多次率部参与抗日会战,为抗击外敌入侵做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他担任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等要职;1945年,出任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等职。然而,1948年济南战役之后,他化装潜逃却不幸被俘。1959年,王耀武获得特赦释放,之后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1964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1968年7月,他在北京病逝。
### 王耀武将军的家世王耀武原名哲让,字佐民,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县夏张乡山王庄。他的父亲王进增以务农为生,家中仅有4亩山田,生活环境十分清寒。王耀武在家中排行第二,长兄王哲坚在部队担任兽医,但不幸早逝。三弟王哲恩跟随王耀武谋事,1948年时任济南市田粮处处长。幼妹王淑珍,最初嫁给补1旅军需主任吴时杰,吴时杰早逝后,改嫁王耀武的爱将孙金铭。
王耀武自幼聪慧过人,在孩童时期的游戏中就常常展现出领导天赋,而且他对父母极为孝顺。当时母亲时常为家境发愁,王耀武总会安慰母亲说:“我长大以后要当大官,到时候咱们就不住这小草屋了,您二老可以跟我去大城市住洋楼。”母亲听后,高兴地抚摸着他的额头,说道:“骡呀,娘可盼着那一天哩。”尽管家中经济条件不佳,但王家依然全力支持王耀武入学读书,用心栽培他,最终他成就了一番伟业。
王耀武从军校毕业之后,凭借赫赫战功一路飞黄腾达。抗战初期,他晋升为军长,随后拿出7000元翻修故居,将其建成一套四合院,并捐出来作为学堂,用以培育后进学子。此外,他还在村里建造了一套住宅安置家人,并购置了20亩土地。然而,1940年泰安沦陷,他的新宅大部分被拆毁。后来,共产党军队占领泰安,将剩余的宅子充公,用作村委办公室。
王耀武11岁进入私塾读书,之后考入高等小学。1921年春天,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支持学费,他只好辍学前往天津北安利饼干公司当店员。1923年,王耀武被派往上海分公司工作,他的族兄王哲玉(在海军中担任副舰长)劝说他,认为长此以往不是长久之计,建议他南下投考黄埔军校。王耀武听后心动不已,于是托朋友弄了一张高小毕业证书,成功考入军校3期。
王耀武早年在第1师发展,起初战功并不显著。1931年,他担任第1师第3旅第5团中校团附。刘峙的侄子刘夷在南昌新编成独14旅,分别向刘峙和何应钦各要一员团长,刘峙便推荐了王耀武,这成为王耀武在军界崛起的开端。1933年6月,红军围攻宜黄,独32旅顽强抵抗,坚守城池22日,最终红军因寡不敌众而溃败。王耀武因此获得蒋委员长的召见,并被升任为补1旅旅长。
在江西围剿即将结束时,蒋委员长派遣钱大钧将军在保定成立编练处,并组建了6个补充团。随后,这些补充团被编成两个补充旅前往江西剿共,王耀武担任补1旅旅长。由于何应钦的特别关照,补1旅并未被编入野战部队,而是独立作战。1934年9月,红10军团从赣东北向浙西撤退,浙江省保安处处长俞济时将军指挥第49师、省团队、第7师第21旅以及补1旅分头进行阻截。王耀武深知新部队需要首战告捷,于是亲自率领卫士排在火线督战,在黄山谭家桥截住红军主力,击毙了红10军团副总指挥兼红19师师长寻维洲,完成了国军的包围圈。随后,王耀武的部队奋勇进攻,又俘虏了红20师师长王汝痴和红21师师长胡天陶,红10军团总指挥方志敏也不幸被俘,红10军团全军覆没。这场战役使王耀武将军声名远扬。战后,蒋委员长命令王耀武的部队移防西安,在陇南又奉命进驻松藩。1936年夏天,补1旅移防汉中,并由重庆行营举荐,升格为新11师,不久后又改编为第51师。
第51师在汉中成立时,是一个3团制的剿匪师。副师长是李天霞,参谋长是刘耀增(保定8期),下辖第301团吴克定、第303团周志道、第306团李天霞(后改为邱维达)。王耀武升任师长之后,积极整顿军队,成立了军官训练班,对师内的连排长进行轮训,并招募学兵担任军士。王耀武的部队驻扎在汉中时,对汉中的主要道路进行了翻修,深受当地人民的好评。1936年11月,军政部将陕西警备旅的一个团并入第51师,使该师成为两旅四团制的甲种师。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王耀武急忙率领部队出子午谷直逼汉中。参谋长认为子午谷多年无人经过,而且如果西安方面在谷北进行堵截,部队将进退两难。但王耀武没有听从建议。谷中山道崎岖难行,部队人马跌伤不少,但他的忠诚也因此给委员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第51师被调往淞沪战场,投入真茹防线与日军激战长达3个月。上海的大报如《申报》《新闻报》等均在头版刊登了王耀武的肖像。11月,部队撤退,第51师被调往南京参战,负责戍守南京东郊的淳化镇、湖熟镇等地,在战斗中伤亡惨重,逐步退往城下。退到南京后,该师在下关集结渡江。12月11日,第51师渡江时,王耀武还乘车入城巡视鼓楼,并晋见唐长官。不料唐生智早已逃离,王耀武只好在乱军之中弃车登上挹江门,驻军第36师的一个排长用绑腿将他送出城。王耀武出城后,找到了师工兵营的一艘渡船,才得以逃离危城。
第51师在蚌端口集合时,只剩下残兵3000余人,稍作收容后,该师被调往开封整补,随后又开往沙市。1938年4月,该师又紧急调往兰封参加兰封会战。兰封会战结束后,该师调往南阳,中途又开往江西,参加了南浔路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该师在张古山与日军血战七日,粉碎了敌军突围的企图,也奠定了一代雄师的威名。战后,该师调往长沙,并协助长沙在文夕大火后的重建工作,受到了民众的一致好评。
1939年,第74军被调往赣北战场,此后在罗卓英将军的指挥下,成为赣北一系列大战的主力部队,王耀武也因此升任第74军军长。1941年3月,上高会战爆发,王耀武因战功卓著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第74军获颁武功状两轴。上高会战也是第74军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时军委会决定调整4个军为攻击军,西北战场确定了第1军与第2军,华中战场只确定了第5军,余下的1个名额由第18军与第74军竞争。战后,第74军由蒋委员长亲批为攻击军,在分宜、新余进行整训。军直部队扩编为炮兵团、工兵团、辎重团、补1团、补2团、搜索营、高炮营、战防炮营、通信营、特务营,战斗力十分强大,成为华中四大战区的总预备军。
整训完毕后,第74军又参加了两次长沙会战。1941年,该军在衡阳整训,随后被调往浙江参加浙赣会战。浙赣会战结束后,第74军被调往第四战区,从闽西、赣南到湖南耒阳,再通过铁运到达来宾,准备进入越南。行军途程长达两千里,但逃兵、病兵极少,军容整肃,受到了广泛好评。第74军到达广西后,由于局势变化,入越军事暂停,1943年春调防湘西。1943年11月,常德会战爆发,第74军再度重创日军,王耀武因功升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1944年春,王耀武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驻节桃源,负责督训第73军、第74军与第100军。蒋委员长对他十分信任,特许他自决团以上人事,集团军特地成立军务科负责此事。王耀武升任总司令后,成立了集团军将校班,并大力栽培有功军官,行伍军官大多被送往2分校或高教班进修,参谋军官送往西南参谋班,军需人员送往军需学校,并选送多名高级将校到印度战术学校受训。第24集团军人事畅通,整训严谨,成为一支劲旅。1944年冬,第24集团军扩编为第4方面军,增辖第18军。美军派金武德准将代表驻方面军总部,团以上单位均配备美国顾问,进行美械调整。1945年4月,第4方面军参加湘西会战,大获全胜。王耀武获得美国金质自由勋章,并当选为国民党第6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抗战胜利后,王耀武在长沙受降,第4方面军受降后调往武汉,所属第74军、新6军卫戍南京,第73军移防镇江,第100军调驻南通,第18军出戍武汉。
1946年1月,王耀武调任第2绥靖区司令官,飞抵“四面八路三面匪,一城司令半城兵”的济南。他先成立山东绥靖统一指挥部,总揽山东全省党政军大权(当时省主席为何思源,党部主委为庞镜塘),统指部秘书长是徐庆誉。王耀武首先大力整顿游击团队,并与共产党济南办事处签订物资交换合约,稳定了当地的局势。在济南,他严格控制物价。1946年中,他进行鲁中剿共行动,打通了胶济线和津浦线,进展较为顺利。然而,1947年2月莱芜战役失利,山东军事转入不利局面。1946年5月,整74师全军覆没,王耀武受到了沉重打击。山东军事也因主力部队的抽调而转入守势。国防部成立了第9绥靖区(兖州)与第11绥靖区(青岛),由王耀武指挥。1947年冬,为了节约兵力,国军在山东以济南、青岛、潍县、兖州四大支点维持防务。1948年间,山东局势全面溃败,王耀武兵败被俘。
### 王耀武将军的为人王耀武在北伐初期途经福州时担任连长,在那里他与郑宜芝相识并结婚,婚后育有子女5人。他的私生活十分严谨,不打牌、不吸烟,也不纳妾。
王耀武本人颇具商业头脑。1929年北伐完成之后,他托友人在武汉开办了振兴饼干厂,获得了丰厚的利润。20世纪30年代中期,他又在长沙设立了分厂。振兴饼干公司成为王耀武的主要财源,分公司广泛分布在长沙、重庆等地。在抗战时期,他还派人在宁波、温州、广州等地贩卖日用品(同时也以低于市价一成的价格将胶鞋、卫生衣等日用品卖给官兵)。到山东之后,他派经理室主任张望伯成立裕鲁公司进行商业活动,派司徒履光担任省银副理,利用省银资本进行黄金美钞交易。王耀武最独特的生意是对共产党控制区的统制购销,负责人是省田粮处长郑希冉。在局势稳定时,绥区用军车载运煤粮到共产党控制区进行物资交换与贸易,赚取了大量利润。王耀武在军界以善于交际著称,他投入大量金钱来疏通关系,这也受到了后人的议论。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财源大多来自他的私人企业。
事实上,王耀武在金钱方面相当明智,他也塑造了第74军的良好风气。在最艰苦的时期,他允许部队长吃长夫缺,并明确规定团长20名,营长10名,连长5名,排长1名(独立排排长2名)。长夫缺每名15元,部队在需要民夫时再临时征用,但严禁抓夫。同时,他严禁部队长吃空额,所以第74军始终保持兵力完整。王耀武非常关心官兵的日常生活,他从第74军特支费中拨款创办子弟学校,一切费用全免。他还在江西安福、广西兴安购置土地,让年老伤残的官兵进行开垦,两年后这些官兵就实现了自给自足。垦殖工作由原第170团团长扈国珍主持,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部队在驻地集训时,允许官兵家属前来团聚,军部统一派车船接送。后方办事处按月发给眷属食米以及军官薪饷的半数。在战斗结束后,他对本军伤兵也关怀备至。此外,他还在军中成立了互助会,官兵按级别每月扣薪1% - 5%,凡有婚丧喜庆等事,可以申请补助。部队在整训时开荒种菜、养鸡养猪,由军师节余经费作为开办费用,改善了官兵的副食供应。1943年,冯玉祥巡视该师时,对该师的生活条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措施深受第74军官兵的拥护。
王耀武在军中以善于交际闻名,可谓是“刀切豆腐面面光”。早年他担任补1旅旅长时,在南昌行营中结识并拉拢了政训处处长邓文仪及行营参谋处第1科科长萧家栋,邓文仪的妻弟黄寿卿转到补1旅任第1团第1营营长,萧家栋的胞弟萧家梁则被委任为旅驻南昌通讯处主任。在第51师时期,他对重庆行营、俞济时也多有打点,对戴笠更是全力周旋。1942年夏天,第74军调往浙江途经江山时,他特派副官处处长向戴笠的母亲问安。在第74军驻衡山期间,军统南岳干训班主任胡靖安常来王耀武处“打秋风”,王耀武从不吝啬。所以,王耀武在军界得到了多方的关照。在讲究人情世故的国军之中,他在人际关系上的深厚基础也是第74军能够成为王牌军的一个侧面因素。
王耀武在第4方面军时代与美军有过接触,这批美军军纪极差,时常奸污民女。王耀武为此头疼不已,他向美军行文要求他们保持军纪,然而美方却强词夺理,宣称其家属远在国内,来华军人不像东方人那样禁欲,希望王耀武能处理这类小事。王耀武无奈之下,只好派人从洪江找了一批妓女来应付。
### 王耀武将军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