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体系中,医院的等级划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它不仅反映了医院的综合实力,也影响着患者对就医地点的选择。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医院等级划分的相关情况。

曾经,全国的医院被划分为三级十等,其中最高等级为三级特等。这一分级标准源自 1989 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大家不妨回忆一下,自己是否有过在三级特等医院就医的经历呢?

很多人或许会好奇,全国究竟有多少家三级特等医院呢?大家可以登录国家卫健委官网进行查询。当你查询北京协和医院和成都华西医院时会发现,它们并非三级特等医院,而是三级甲等医院。再查询北京 301 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同样也都是三级甲等医院。实际上,中国目前并没有三级特等医院。

回溯到 1989 年,当时的国家卫生部(即如今的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将全国医院分为三级十等,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一级医院通常对应社区医院,主要为周边居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二级医院对应县医院,能承担一定区域内的常见疾病诊治;三级医院则对应地区综合性医院,具备更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更完善的医疗设施。该办法的第五条规定“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共三级十等”。同时还规定,卫生部仅负责评定三级特等医院,其余九等由各省自行评定,一级医院市级即可自行评定。然而,直至今日,中国都未曾评定出一家三级特等医院,就连声名远扬的北京协和医院也不是。

不过,如今医院的等级划分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三级十等。2011 年,卫生部颁布了《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医院分级标准调整为三级六等。具体而言,一、二、三级医院仅保留甲等、乙等,之前的三级特等以及各级的丙等都被取消了。这是因为丙等意味着不合格,所以也就不存在丙等医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