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职场环境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很多劳动者在日常工作里,往往对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感到迷茫。这种情况就给了部分不良公司可乘之机,它们千方百计地想要规避运营风险,甚至不惜损害劳动者的利益。

近日,我的一位朋友就遭遇了这样的糟心事。去年,杭州的一家公司为了降低自身运营风险,竟要求公司三分之一的员工与第三方改签劳务派遣协议。该公司还以停止缴纳社保相威胁,如果员工不签协议,就会面临社保中断的困境。
面对公司的这种无理要求,大部分员工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选择妥协,被迫与第三方签署了劳务派遣协议。然而,仍有少部分员工对公司的这种行为感到不齿,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职,去寻找更合适的工作机会。
或许有人会疑惑,劳务派遣协议在很多公司都比较常见,而且它本身并不违法。那么,与公司直接签订的劳动合同和与第三方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包合同)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实际上,这里面隐藏着诸多猫腻。其一,签订外包合同的员工一旦遭遇被辞退、发生工作事故或者违反合同等情况,企业无需承担责任,所有的责任都由人力资源公司来承担。
其二,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和签订外包合同存在明显区别。所谓签订外包合同,就是员工的工作由人力资源公司派遣到指定的工作单位。通俗来讲,就是工作企业将人事部的部分职能外包给了人力资源公司。员工的工资和待遇由企业先支付给人力资源公司,再由人力资源公司为员工办理福利等相关事宜后,将工资转发到员工手中。
虽然从薪酬福利方面来看,两者可能相差不大,但其中存在的风险却不容小觑。如果企业不再需要员工,员工将得不到任何经济补偿,只能被遣返至派遣单位。要是派遣单位没有新的工作安排,员工就只能领取当地的最低工资,或者选择主动离职,而且得不到任何赔偿。
大家不妨跟着我一起来看看这张图片,这是某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动者签订的合同中双方约定的内容。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这份劳务派遣合同里是否存在一些不平等条款。

首先看第一条,合同中明确规定,只要甲方(人力资源公司)或者用工单位(员工当前就职的企业)不想继续使用该员工,就可以直接将其派遣到其他公司上班,而且无需征得员工的同意。
第六条显示,当用工单位需要裁员或者单纯想要减员时,可以直接将员工退回给甲方,而甲方有权为员工另行安排工作地点和工作岗位,同样无需征得员工的同意。
第七条指出,一旦员工被用工单位退回,甲方安排其去其他单位上班,如果员工不同意前往,就会被视为自动解除合同,甲方不会有任何损失。
第八条最为苛刻,只要用人单位不想继续雇佣员工,无论合同是否到期,都可以直接将其辞退,而员工除了能拿到正常工资外,无法获得其他任何补偿。
由此可见,正规的劳务合同和劳务派遣合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的劳动合同,能让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负责。无论日后用人单位是进行裁员还是解聘,劳动者都能获得一笔可观的补偿。而一旦签订了外包或者派遣协议,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将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即便被开除,也无法获得分毫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