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六年的学习历程里,涵盖四年本科与两年研究生时光,我大量接触戏剧、影视剧本,且通过课堂学习和外出拍摄实践,塑造了诸多人物形象。期间,我留意到英雄形象在这些艺术作品中地位关键,绝大多数作品都彰显着英雄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于文学、影视主题而言,恰似重金属般不可或缺,若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缺失它的浇灌,便会显得空洞无力。自人类文明诞生,英雄人物就因象征着对更高、更完美精神境界的追求而备受崇敬。可以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难以想象的,同理,一个没有英雄人物形象的文艺时代也不可思议。
身为男演员,饰演英雄形象是我自幼的梦想。从初涉电影到进入北京电影学院的近20年里,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总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像《英雄儿女》里的王成,他手持爆破筒的形象以及那首《英雄赞歌》,已然成为经典。王成的形象长期以来是中国军事题材电影人物的标杆,代表着那个时代的英雄精神。
随着对英雄形象的持续关注,我发现从《英雄儿女》《董存瑞》等经典作品,到《高山下的花环》中靳开来这类别样英雄的受青睐,再到如今《亮剑》李云龙、《永不磨灭的番号》李大本事等角色的火热,历经电影事业多年发展,观众对英雄形象的审美、看法及塑造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显著变化,对英雄形象的要求也不断改变。中国当代文学和电影在塑造英雄形象上历经波折,虽有不少令人难忘的形象,但也存在诸多遗憾与缺陷,所以探讨英雄形象塑造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从“高大全”英雄向“人性化”英雄的转变成为趋势。影视创作逐渐从纯粹的教化功能中解放出来,回归反映现实。以《亮剑》李云龙形象为例,他性格复杂,既是作战天才、铮铮铁汉,又有“亦正亦邪”的一面。他的“亮剑精神”获观众认可,其个性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亮剑》前后,石光荣、姜大牙、常发等“另类英雄”形象涌现。这些引发我思考,如何塑造英雄形象成为当代表演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而演员将“英雄”形象“人性化”则是本论文研究的重要部分。
本论文论点为:所有英雄形象的塑造都应符合人性本质,避免“高大全”的塑造方式。首先论述“英雄”与“人性”的概念及关系,证明英雄也是普通人,有人性共同点;接着结合实例指出英雄形象塑造中的弊端和错误表演倾向;最后阐述演员在塑造英雄形象时实现“人性化”的方法,望能对演员人性化塑造英雄角色有所助益。
关键词:英雄、普通人、表演创作、英雄形象
序言
英雄主义精神是文学、影视主题的核心要素,犹如重金属般赋予作品坚实的力量。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若缺乏它的滋养,就会显得空洞、轻飘。自人类文明发端,英雄人物便象征着对更高、更完美精神境界的追求,深受人们崇敬。可以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难以想象的,一个没有英雄人物形象的文艺时代同样不可思议。
回顾电影发展历程,从《英雄儿女》《董存瑞》的经典之作,到《高山下的花环》中靳开来这类别样英雄的受大众喜爱,再到当下《亮剑》里李云龙、《永不磨灭的番号》中李大本事等角色的火热,经过电影事业几十年的沉淀与发展,观众对英雄形象的审美观念、看法以及塑造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观众对英雄形象的要求日益提高,中国当代文学和电影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虽然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英雄形象,但也暴露出种种遗憾和缺陷。因此,探讨英雄形象塑造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演员在表演创作中对英雄形象进行人性化塑造也变得尤为必要。
1. 英雄的定义
首先,“英雄”是一个汉语词语。在字典里,对英雄有多种解释。其一,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其二,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其三,指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其次,英雄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通常来说,在普通人中具有超出常人能力的人,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对大众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或者自己成就了非凡的功绩,都可被视为英雄。
再者,英雄也是文学分析与心理学中常用的概念。在容格分析心理学里,童话中的主人翁就是英雄的典型代表。人生宛如一场战争,人在生活中往往需要扮演英雄的角色。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英雄呢?实际上,世界上并没有一种绝对的标准可以定义“英雄”。所有关于“英雄”的定义,大多源于认知者自身的立场和价值观。随着时间、地点和场合的变化,对于同一个人物是否为英雄以及是何种英雄的评价,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源于时间、空间和文化,而是源于对“英雄”和“非英雄”做出评判的人的内心和目的。
一个人被称为英雄,往往是因为他的某些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从而被赋予了英雄的精神。例如,消防员在火势凶猛时,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救出孩子,他的这一行为让大家觉得他是英雄,因为他展现出了为生命奋不顾身的精神。然而,从他自己的角度看,救火是他的工作,在火海中挽救生命是他的职责,他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责任,他不一定认为自己是英雄,他也可能有自己生活中的烦恼,比如酗酒、脾气不好等,但我们依然视他为英雄。又如邱少云,他在火中坚守不动直至牺牲,我们认为他具有爱国、团结、奋不顾身的精神,但可以想象,邱少云当时更多的是在履行一个士兵的责任,是我们通过他的行为赋予了他英雄的精神,并将他视为伟大的英雄。
在很多艺术作品中,常常先设定一种“精神”,然后将其套在人物身上,而不是通过塑造人物在生活中的具体行为来体现英雄精神,这就导致了很多“高大全”的银幕形象出现。以1963版本的《雷锋》和《焦裕禄》为例,早期的《雷锋》简单地塑造雷锋做好事的生活,显得有些老套,因为雷锋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扶老人过马路、补袜子等表面的好人好事上。而《焦裕禄》则大量刻画了焦裕禄在生活中的常态,通过展现他在社会中的日常表现和性格特点,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银幕形象,让观众看到了他对工作和生活的责任担当,进而体会到高尚精神的启示。因此,我们在塑造英雄形象时,不能脱离对角色所涵盖的社会学、心理学和人性的分析,不能单一地塑造某种英雄精神,而应回归“英雄”本是“普通人”的本质,对人性的理解和人性化的塑造是塑造英雄形象成败的关键环节。
2.“人性”的定义—关于人的本质
探索自身以及自身与周围物质的关系,一直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课题。从物种起源、人体奥秘、疾病防治,到人类居住环境、其他星球的生存可能性,再到与其他生物的相处之道、外来生物的威胁等,人类如同勤劳的探索者,努力破解一道道难题,以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改善生存状态,优化自我。无论是全球问题、国家大事,还是家庭琐事、个人生活,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的迷茫与焦虑中,通过生活、科学、宗教和艺术等多种途径,逐渐领悟、自省和释怀。
在众多领域中,表演艺术无疑是研究人的学科,其主体是人。通常说表演创作者是“杂家”,表演学科建立在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基础之上,是这些学科精神的升华。与其他艺术一样,表演艺术是集众家成果之大成,展现着精华。表演者通过广泛学习,探究人的本质,并通过自身媒介将其表现出来,这是表演创作的必经之路。然而,现实中演员表演存在诸多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对人本质的认识不足。一方面,演员喜欢“走捷径”,不从人本质的角度思考和创作;另一方面,对人本质的分析片面且不够深入,同时对自身本质的开拓也不足。
人通过外在的“语言”和“形体”表现内在的“情感”和“思想”,而“情感”和“思想”的深处是人的“本性”,“性格”则是“语言”和“形体”色彩化的可见外壳,能让人感知。下面结合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从“人本质”的构成部分来初步认识人的本质。
第一:人的本性
“本性”是最基础的性质,分为善与恶。善代表向上、能动、发展和积极,恶则意味着发动、阻碍和破坏。我们相信,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以及我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本性是善良的。人在出生时并无善恶之分,后天的经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本性。研究表明,婴儿在母亲臂弯里时被震荡的程度,即大人动作的粗鲁或温柔,都会对其本性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一个人的本性只能是善或恶,不存在善恶兼备的情况。我们常说“好人有坏的一面,坏人有好的一面”,这指的是性格层面,而非本性。虽然本性只有善恶之分,但每个人善恶的程度不同,并且一个人的善恶及其程度会随着外界和自身内部的变化而改变。
可以这样理解,人越接近本源越简单,而如何在表演中既展现复杂的外在表象,又体现最本质的简单,这是极为深刻的表演。就像《码头风云》中马龙·白兰度饰演的为公平利益抗争的问题青年特里,他有自己的狭隘顾虑,对世俗黑白感到迷茫,也做过错事并一直活在悔恨中,但他依然做出了令人敬佩的事。马龙·白兰度没有一味地塑造角色的优点,而是展现了角色本性中的善恶,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鲜活的草根英雄形象。
第二:人的情感本质
《现代汉语词典》将情感解释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者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俗话说“人是情感动物”,情感似乎是人类精神层面最基本的单位,如同精神空间中游离的片状浮云。我们常说人有“七情六欲”,《文艺心理学大辞典》中对“七情”的解释是“中国古代对人的各种自然情感心理的合称”。《礼记·礼运》中提到“何为人情?喜、怒、哀、乐、恶、欲,七者弗学而能”。《文心雕龙·明诗》中也有“人秉七情”的说法,这是古人总结的人七种与生俱来的最基本情感元素。现实中的情感复杂多样,是由基本原始情感元素复合衍变而成的复杂、深刻、微妙的情感结晶体。
情感产生的四种情况
情感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上产生。一是与嗅、味、触、声音、颜色等感觉刺激相联系的简单情感,例如噪声、臭味引起的厌恶等;二是与饥饿、疼痛等机体感觉相联系的简单情感,例如饱食后的满足、身体良好状态的舒适等;三是基于个体社会经验和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社会性情感,如对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道德感,与人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探索等智力活动相联系的理智感,在自然风景和艺术欣赏中产生的和谐与美的审美感,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被称为高级社会性情感或情操;四是表现个人气质的情感,如乐观、生气勃勃、冷静、忧郁等。
第三:人的性格
1界定性格
“性格”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诸如诚实或虚伪、勤劳或懒惰、自豪或自卑、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都属于性格特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有些与他人相似,有些则是个人独有的,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一个人的各种性格特征相互交织,构成了他的性格。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