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巨著《红楼梦》的庞大人物体系中,贾雨村是一个极为特殊且复杂的存在。脂砚斋常评其为“奸雄”,还将他比作“王莽、曹操”。所谓“奸雄”,兼具奸与雄的特质。其“奸”体现为精明奸诈,做事全然不顾是非对错,一心只追逐名利,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对他人的议论和百姓的生死毫不在意;而其“雄”则在于干练果敢,勇于承担事务,颇具几分“英雄”的手段与风采。
《荀子》曾对“奸雄”作出这样的定义:这类人有一定的才具,却毫无信义可言,擅长权谋之术却不善于治理政事,对上不足以辅佐贤明的君主,对下不足以教化百姓。而《红楼梦》中则认为此等人是应劫而生,秉天地之邪气,性格残忍乖僻,会搅乱天下,所以有“劫生世危”的说法。
然而,贾雨村究竟是怎样一步步变成“奸雄”的呢?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哪些命运的抉择和人性的扭曲?脂砚斋每每称贾雨村为“奸雄”,这究竟是公正客观的评价,还是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贾雨村的命运起伏与贾家的兴衰成败又存在着怎样的关联?《红楼梦》为何以贾雨村开篇,又以贾雨村收尾,这背后暗示着曹雪芹怎样的人生思考呢?
王和尚读红楼:贾雨村为何是奸雄?
今日这篇文章,王和尚将深入剖析贾雨村此人,此为上篇。
01. 贾雨村生于末世,身负振兴家族之重责
《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宛如一曲繁华消逝的悲歌。贾家“功名奕世,富贵传流”已历经百年,到贾宝玉这一代时已然步入“末世”,气运衰败,大势已去,无法挽回。贾家走向败落的原因之一便是“子孙虽多,竟无一个可继业者”。而贾雨村同样生于“末世”,他家的根基已然耗尽,人口凋零。贾雨村出身于诗书仕宦之家,立志要振兴家族,重现往日的辉煌,这也是他急切想要做官的原因之一。
与贾宝玉“富贵闲人无事忙”的形象截然不同,贾雨村始终在名利之途上孜孜以求。他不仅文采出众,而且性格豪爽、办事干练。
贾雨村的才华常常被人忽视,但在《红楼梦》一书中却多有体现。例如,曹雪芹借贾雨村之口畅谈“正邪二赋”,足以看出他对儒家的“格物致知”有着深刻的研究,对人情世故、沧桑变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正是对贾雨村学问的精准写照。
王和尚读红楼:贾宝玉不如贾雨村?
贾雨村的言谈举止和风度气质深得甄士隐的赏识,因此他能够得到甄士隐的慷慨资助,得以进京赶考;后来他又获得了贾政的喜爱和信任,由此可见贾雨村“言语不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贾雨村寄居在葫芦庙中,每日以卖字作文维持生计。尽管隔壁住着当地的乡宦甄士隐,但他并未向甄士隐低声下气地哀求资助。由此可见,此时的贾雨村虽然处境落魄,但并未丧失尊严,反而颇有几分读书人的骨气。与甄士隐饮酒时,他喝到兴起便诗兴大发,吟诗抒发自己的情怀,这难道不是文人的真性情吗?
02. 贾雨村胸怀抱负,有实现自我的强烈愿望
贾雨村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体现在他的外貌上。
贾雨村虽然穷困潦倒,但他相貌堂堂,气宇轩昂。相貌往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可以暗示其胸怀和抱负。
王和尚读红楼:贾雨村是曹操转世?
贾雨村曾自谦道“若论时尚之学,晚生或可充数沽名”,这恰恰体现了他的自信。难怪甄士隐称赞他“非久居人下者”。而贾政第一次见到贾雨村时,也被他“相貌魁伟,言语不俗”所吸引。由此可见,贾雨村给人的感觉是自信满满、从容淡定且胸有大志。这样的人,终究不会久居人下。
甄士隐慷慨地资助贾雨村银两和衣物,他只是简单地道谢了一句,并未过分在意,依旧谈笑风生地饮酒。这正是贾雨村性格豪爽的体现。而他进京赶考时,也不在意所谓的“黄道黑道”,只以儒家的“事理为要”,甚至没有当面辞别甄士隐,就匆匆踏上了征程。
脂砚斋在此处称赞他“是个真英雄,令人爽快”。由此可知,贾雨村虽然身处困境,但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且不拘泥于世俗的规矩,只以事理为重。
贾雨村在落魄之时,仍然坚守读书人的操守和信仰,虽然生活穷困,但并不自卑怯懦,更不会卑躬屈膝,而是充满自信和豁达,豪爽干练,是一个做事干脆利落、果断决绝的人。
王和尚读红楼:贾政为何赏识贾雨村?
03. 贾雨村绝非腐儒,对于爱情与事业非常用心
贾雨村生于末世,身上背负着振兴家族、重振基业的重任,同时他胸怀大志,对自己的才学充满自信。然而,他毫无背景根基,想要凭借个人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谈何容易。在流离失所的生活中,他也锻炼出了与世俗打交道的能力。
其一,他善于收集信息,时刻关注局势的变化。贾雨村第一次见到甄士隐时,就询问“街市上有甚新闻否”;与冷子兴相遇后,也急忙问道“都中可有新闻没有”。由此可见,贾雨村对世态人情极为关注,他积极收集周围的信息,以此来观察社会和官场的动态,随时调整自己的定位和方向。这是一个没有根基的人必须掌握的技能。
其二,他渴望得到知己的认可,更渴望得到他人的提携。甄士隐家中的丫鬟娇杏,被贾雨村的相貌所吸引,无意中回头看了他几次。贾雨村立刻认为她是个“巨眼英豪”,并将她引为“风尘知己”。这表明贾雨村此时内心十分苦闷,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赏识。
王和尚读红楼:贾雨村为何看上娇杏?
贾雨村还写诗感叹“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由此可见他对爱情的渴望。但他对爱情并非仅仅停留在幻想层面,他内心最为感慨的还是“平生抱负苦未逢时”。因此可以看出,贾雨村内心最为焦虑的是爱情和抱负,他渴望得到知己的理解和他人的提携,这是不言而喻的。
贾雨村“迎娶”娇杏这件事也值得细细品味。贾雨村并未因为升任知府而自高自大,反而对娇杏“旧情难忘”。他没有采取巧取豪夺的手段,而是用金钱将娇杏买为妾室。
由此可见,此时的贾雨村虽然已经踏入官场,但并未丧失读书人的“真性情”。他对甄士隐家的败落“伤感叹息了一回”,并承诺要帮忙寻找苦命的婴儿甄英莲。对于曾经对他回眸留情的娇杏,他也写信告知,并委托封肃为媒将其迎娶。虽然不算“明媒正娶”,但也合乎人情事理,并没有仗势欺人。
王和尚读红楼:贾雨村会搭救香菱么?
04. 贾雨村为何被罢官?分析考语秘密
尽管贾雨村此时已经进入官场,但他并未丢掉读书人的正直作风。然而,正是因为如此,他却被罢官了。关于他罢官的“考语”非常值得深入分析,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的为官风格。
贾雨村这个人做事干练果断,没有读书人的那种迂腐和拘泥。
在“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一回中,贾雨村听闻有人打死人后扬长而去的案件后,他的反应是“大怒”,然后说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地走了,再拿不来的?”从他的大怒可以看出,他心中仍然存有天理王法。而他的话语虽然粗俗,但却充满正气,不像其他读书人那样言辞委婉,而是直接斥之为“放屁的事”。从这一段可以大致看出贾雨村为官做事的风格。
王和尚读红楼:贾雨村像王莽奸诈么?
此时的贾雨村已经与世家大族贾家有了交往,这是他被罢官后重新起复时的表现。而贾雨村第一次被罢官的原因,却值得我们仔细探究。
贾雨村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了官职,担任一府知府。书中说他“才干优长”,能够凭借个人能力升任知府,可见他的才能十分出众。然而,他的才能过于突出,引起了其他官员的嫉妒和不满,因此被安上了“恃才侮上”的罪名。
所谓“侮上”,就是不把上司放在眼里。这一方面源于贾雨村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的上司做事可能并不符合事理。从后文贾府王熙凤的“弄权”,贾珍对佃户的盘剥可以看出,这些“上司”大多不把百姓放在心上,只知道养尊处优、肆意妄为。所以这里的“侮上”,恰恰说明贾雨村做事正直,却因此得罪了上司。
王和尚读红楼:贾雨村怎么扭曲性格?
至于说他为官“有贪酷之弊”,这个评价其实非常模糊。所谓“贪”,就是贪婪财物,疯狂敛财;所谓“酷”,就是残害百姓,滥用民力。贾雨村生于末世,当时有多少官员不贪婪呢?贾雨村出身于没落家族,又怎能不聚敛钱财呢?贾雨村的贪婪,固然不是为官的正道,但在当时的官场中,这种现象十分普遍,算不上什么大的弊端。
而“酷”就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了。当官的如果想要有所作为,必然需要动用民力。特别是贾雨村刚刚担任知府,他何尝不想做出一番政绩呢?政绩从何而来?必然是通过动用民力来实现。所谓“地方多事,民命不堪”,正是对这件事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有很多良吏都被冠以“酷刻”的名声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