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冰城哈尔滨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冰雪文化和城市魅力闻名遐迩。而它的辖区呼兰,很多人最初了解它,大多是源于著名作家萧红以及她那部脍炙人口的《呼兰河传》,这部作品如同一幅细腻的民俗画卷,将呼兰的风土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在 2019 年前后,呼兰又因一场轰轰烈烈的打黑除恶行动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在呼兰这片土地上,曾经盘踞着以于杨王董“四大家族”为首的黑恶势力。他们嚣张跋扈、横行霸道长达十多年之久,当地老百姓心中满是愤怒,却又敢怒不敢言。其中,黑老大于文波更是首恶中的首恶。他在黑白两道之间肆意游走,政商通吃,不仅欺压百姓、作威作福,甚至连政府都敢公然要挟。随着全国范围内打黑除恶的浪潮汹涌而来,呼兰的黑恶势力如同被连根拔起的毒草,于文波这个不可一世的黑老大也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呼兰的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一、大名鼎鼎“于区长”
在呼兰区乃至整个哈尔滨,于家、杨家、王家、董家这四大恶霸家族可谓是声名狼藉、无人不知。而其中为首的于家,更是如同恶魔一般,让人闻之色变。于家的话事人于文波,也被称作于大波,人称“于区长”,是个令人胆战心惊的狠角色。
2020 年 6 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人民法院对于呼兰涉黑人员进行了一审宣判。其中,于文波被判处 25 年有期徒刑,他涉及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妨害公务罪、敲诈勒索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行贿罪等多达 10 项罪名。
说起于文波的发家史,那简直就是现实版的“黑吃黑”剧情,其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上个世纪 90 年代风靡一时的港片。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呼兰一带活跃着两个势力较为庞大的黑社会团伙,一个是赵纯团伙,另一个是廉博伟团伙。于文波是赵纯的妹夫,同时也是他的跟班小弟。
赵纯主要的敛财手段有两种。其一,他控制着当地的客车运输行业,以此谋取暴利;其二,他向民企老板、商贩收取保护费。他在盘剥民企老板时可谓是花样繁多,除了收取保护费之外,还会拉着人家去赌博,并且在赌博过程中通过抽老千的方式赚钱。廉博伟的敛财手段也大同小异。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双方常常因为争抢“生意”、争夺地盘而爆发激烈的冲突和械斗。
于文波呢,凭借着与赵纯的关系,涉足了客运生意。后来,为了争抢客源,他与人打架并将对方打成重伤,随后潜逃了 2 年才投案自首。虽然最终没有坐牢,但他却因此留下了案底。尽管在于文波在于赵纯手下做事,但他与赵纯的关系并不融洽。这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哪个马仔不想有朝一日能够当上老大呢?很快,他就等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2000 年,在两大黑社会团伙的激烈火拼中,廉博伟雇凶杀害了赵纯。眼见赵纯倒台,于文波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扳倒廉博伟的绝佳机会。他开始搜集廉博伟的犯罪证据,并将这些证据举报给了公安局。最终,廉博伟被警方抓获并被判处死刑。随着两个黑老大相继倒台,于文波坐收渔翁之利,成功登上了新任黑老大的宝座。
2004 年,于文波当上了呼兰亿兴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此后,他如同一只贪婪的野兽,不断地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接连成立了十多家公司,业务范围涉猎房地产、公交线路、供暖、环卫、菜市场、殡葬等多个行业。在他疯狂扩张的过程中,充满了野蛮暴力和违法违规的行为。
他虚开发票、偷税漏税,直到被警方抓获时,他手中的 8 家公司还有 1 亿多元的税款未缴纳;在买地和强拆的过程中,他无所不用其极,采用断水停电、入室打砸抢烧等恶劣手段;他还私设公堂,随意殴打员工和马仔;甚至连官员得罪了他,他也毫不留情地照打不误。2009 年,于文波派人殴打了呼兰区建设局局长,起因仅仅是他怀疑这位官员在背地里编排他,让他心里很不痛快。
多年来,于文波在黑白两道之间游走自如,他在呼兰的江湖地位也越来越稳固。在当地,人们可能不知道区长姓甚名谁,但绝对知道这个千万不能得罪的“于区长”。这位“于区长”连区政府都敢要挟,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做的呢?
二、政府协调黑吃黑
对于黑社会团伙来说,在冬天动辄零下十几二十多度的哈尔滨,供暖行业无疑是一门稳赚不赔的大生意,就像一块诱人的肥肉,黑老大们都对它垂涎三尺。而谁能够在这块肥肉中分得更大的份额,就取决于谁的拳头更硬。在四大恶霸家族中,排名前两位的于家和杨家,就为了争夺更大的利益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杨家的话事人杨光,人称“杨书记”。他家几代人都从事商业活动,他本人也是在黑白两道都吃得开,业务范围涉及房地产、贸易、供热、冥品市场等多个行业。一直以来,呼兰老城区的供暖生意被杨家独家垄断。他们通过暴力手段收取暖费,还成立了双来热力公司,并拿到了哈第三发电厂独家趸售方式供热的资格。其他公司如果想要并入供热网管,就必须向杨家购买热源,而且价格还是按照市场价来定。凭借着这种垄断经营的方式,杨家赚得盆满钵满。
于文波看到杨家在供暖生意上赚得如此丰厚,心中不免眼红起来。他向杨家提出,自己的热力公司也想要以同样的方式并入供热网管,但却遭到了杨家的拒绝。在杨家这边碰了钉子之后,于文波便将目标转向了区政府,逼迫区政府掏钱解决问题。他以锅炉故障为借口,先后 4 次停止了 3 个小区的供暖,导致 6000 多户人家遭受了寒冷之苦。民众对此极为不满,纷纷堵在呼兰河大桥上向政府请愿。
区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出面调和于杨两家在供热利益分配上的矛盾。最终,杨家做出了让步,同意于文波的热力公司以同样的方式并入供热网管。区政府还拿出了 1500 多万元用于铺设管道,而这笔钱是从区政府财政应急支出中支出的,这显然是违规操作。
于文波的这一系列操作,堪称升级版的“黑吃黑”套路。当年赵纯他们那种打打杀杀的手段,在他看来已经显得段位太低了。“于区长”直接逼着政府出面压制对方,从而让自己获得了利益。
在呼兰,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于区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但讽刺的是,尽管他身上背负着满满的黑历史,他却还想方设法地想要将自己漂白。他一边在黑白两道通吃、无恶不作,一边通过违规操作,将自己包装成了一位杰出企业家。自 2004 年开始,他多次当选区人大代表、哈市人大代表,就在被捕前,他还入围了哈市杰出青年候选人。
那么,他是如何做到在黑白两道都如鱼得水、政商通吃的呢?最关键的一点,自然是拉拢政府官员下马,为自己充当保护伞。据纪检部门研究分析,被黑老大拉下马的官员主要分为 4 种类型。第一种是主动贴上去的,他们会主动为黑老大提供帮助,甚至提供一条龙服务;第二种是有求必应的,他们会违规批准那些资质不够、财力不足的项目;第三种是被迫屈从的,他们被黑老大的恐吓吓住了,最终选择妥协配合;第四种是间接助力的,比如税收稽查部门不执行相关规定,任凭黑老大偷税逃税。
为了打通政府“渠道”,于文波团伙可谓是不择手段,他们采用各种威逼利诱的方式,向官员贿赂送礼金、购物卡、办公用品等,总计达到了 230 余万元。此外,他还学会了当年赵纯的那一招,逼迫官员赌博。如果官员接到他的邀请却不去赌博,他就会派人“招待”人家的妻儿。
很多官员经不住诱惑和恐吓,纷纷落入了他的陷阱。有了这些官员的保驾护航,于文波在呼兰作威作福长达 16 年之久,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那么,他后来又是如何倒台的呢?
三、正义终将来临
于文波的倒台,源于一个名叫冯文利的人的举报。冯文利曾经是呼兰区康金镇的镇长,同时也是一个贪官。他早年曾经当过警察,在执行任务时开枪打死了人。当时,这件事情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但死者家属却声称,他是帮人打私架时开的枪,并且买通了办案人员才得以逃避法律制裁。
之后,他又担任了康金镇副镇长、镇长等职务。当上镇长之后,他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近 50 万元。事情败露后,他在 2010 年因受贿罪被判处入狱 4 年。然而,几个月后他申请保外就医并获得了批准。
刑满释放后,他开始录制视频,声称自己是含冤入狱,是被于文波陷害的,原因是自己拒绝利用职务为他提供方便。不过,有知情人士爆料称,冯文利举报于文波,其实是收了杨家的好处,只不过是拿钱为人办事而已。
冯文利举报的不仅仅是于文波一人,还包括他的保护伞,其中涉及呼兰区委原书记朱辉、区政协原主席孙绍文等多位高官。由于牵扯到多名呼兰区的重量级官员,他的举报视频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时间,呼兰黑社会及其保护伞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另一边的于文波自然不甘示弱,2017 年,他在北京朝阳的居住地将冯文利以诽谤罪告上了法庭,要求追究冯文利的法律责任。然而,由于证据不足,他的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此时的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个不可一世的黑老大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2018 年 5 月,齐齐哈尔市警方受理了冯文利的举报,并以涉嫌非法拘禁对于文波实施了刑事拘留。4 个月后,黑龙江省公安厅正式宣布,于文波已被批准逮捕。至此,一场扫黑除恶的行动悄然拉开了帷幕。
随着冯文利的落网,他背后的黑社会内幕被彻底揭开。据调查,他的保护伞“阵容”十分强大,涉及呼兰区委、区政府、公安、国土、税务、住建等 20 余个部门,涉案官员多达 190 余人,其中厅局级官员有 3 人。这些官员最终都被依法查处。
说起来也颇具讽刺意味,当年于文波得益于赵纯跟廉博伟的“黑吃黑”,坐收渔利成为了黑老大。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作为黑老大的他,最终也难逃“黑吃黑”被团灭的命运。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