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 包子
在商业的风云变幻中,总有一些传奇人物的经历令人惊叹不已。就像有人感慨“谁能想到,一个人能在三年内还清6000亿债款,再次王者归来”,还有那句广为流传的“定个小目标,先挣一个亿”。而当我们谈及万达广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名字必然是王健林。这位在中国商业界堪称传奇的人物,其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
王健林的人生就像一部精彩的商业大片,充满了波澜曲折。2024年3月24日,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王健林旗下的万达集团资产再次被冻结,金额高达162亿!这一消息让不少网友为之感慨,有人说“没事,老王会再次翻盘,比那些许家印好多了,起码没有坑老百姓的钱,也没给人留下一大块烂尾楼”。
回顾王健林的商业生涯,他也曾有过辉煌无比的时刻。曾经,王健林成为亚洲首富,那时他的身价一度超过马云、李嘉诚,在商界可谓是傲视群雄。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仅仅过了短短几年,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商界传奇,竟陷入了极为狼狈的境地。
2017年,对王健林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既是他的巅峰,也是低谷的开端。当时,王健林在全球进行着大手笔的持续投资,可国家政策的突然出台,如同晴天霹雳,让他的庞大商业版图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王健林就从亚洲首富的宝座上跌落下来,沦为了人们口中的“首负”。
当一切尘埃落定,王健林发现自己背负上了6000亿元的巨额债务,身家也瞬间大幅缩水。甚至连约见沃尔玛副总裁这样的机会都被拒绝,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王健林选择了沉默。但没有人知道,在这份沉默的背后,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商界大佬,正在为自己的再次崛起精心谋划着。
时间来到2022年,5年过去了,68岁的王健林重新出现在财富榜上,成为了富豪中少有的能够东山再起的幸运儿。而此时,那些曾经与他一同在地产界并肩作战的大佬们,却相继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日子过得并不轻松。一位与王健林相识已久、饱经风霜的朋友由衷地赞叹道:“老王这一场翻身战打得实在太精彩了!”
的确,当所有人都对王健林的未来感到迷茫和不确定时,这位传奇商人却在困境中努力寻找着出路,为自己赢得了重新腾飞的机会。正如他所说,危机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有人询问王健林是如何力挽狂澜时,他只是平静地给出了回答。这句看似平淡的话语,却蕴含着他五年来付出的无数艰辛与汗水。回想起从低谷到崛起的这段历程,王健林的内心想必也是百感交集。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2017年6月,当时王健林的商业帝国万达正面临着国家政策带来的巨大冲击。为了遏制房地产、酒店等行业对外投资的非理性扩张,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性条例。万达作为重点投资领域的企业,自然难以幸免。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王健林在全球的众多投资项目,如80家五星酒店、1300家影城、2家美国电影公司等,都陷入了被叫停或终止的困境。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也开始出现疲软的迹象。万达试水的电商业务以失败告终,旗下广场的商业地产发展也举步维艰。再加上股票表现持续下跌,万达的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原本就高达4000亿元的负债,一下子飙升到了6000亿的天文数字。就连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也成为了“老赖”,资产遭到冻结,还被限制消费。曾经那个张口就说“先赚一个亿小目标”的王健林,此时也陷入了狼狈的境地,人们都在等着看这位首富从云端跌落的模样。
然而,在这最绝望的时刻,王健林并没有慌乱。他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被动等待,万达最终将被债务淹没。只有主动做出调整,才有可能找到生存的机会。于是,王健林开启了他人生中最大规模的“减负”行动。
面对资金枯竭的困境,王健林果断决定放弃曾经极为看重的文旅项目。他忍痛以438亿元的价格,将万达文旅股权91%的部分打包卖给了融创中国。同样,代表着万达“走向世界酒店品牌”的77间酒店资产,也被王健林以199亿元的低价出让给了富力地产,这一交易创下了中国地产史上单一交易的新高。
对于王健林来说,这些交易无疑是割肉之痛。据说交易当天,他因为实在舍不得,甚至摔杯为号。但为了保住万达,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抉择。除了这些大型交易,王健林还将九江、南昌、盐城等地的广场资产抛售给珠江人寿,只为了尽快回笼现金。
到了2018年,万达的负债率相比同行已经降低了20%,进入了相对安全的区间。在一系列的资产出售过程中,王健林获得了几百亿元的回笼资金,稳住了摇摇欲坠的资金链条。最终,万达凭借自身的努力还清了2000多亿元的债务。曾经让王健林陷入绝境的巨额债务,此时却成为了他扭转乾坤的动力。整个世界都在关注着王健林的下一步行动。
在进行资产出售的同时,王健林还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主动撤离海外市场,将主要投资领域集中在国内。实际上,早在王健林进军海外市场时,国家对外资流动的管控政策就已经在不断升级。到了2017年8月,限制对外投资的“指导性意见”出台,彻底切断了王健林海外扩张的道路。王健林意识到,继续在海外市场坚持下去只会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局面,于是他决定主动收手。
2017年6月,万达酒店发展出售了在马德里的西班牙大厦项目,虽然折价不少,但至少避免了更大的损失。随后,王健林又放弃了在伦敦的九榆树广场地块的收购计划。2018年1月,万达酒店发展宣布以5.25亿英镑的价格出售首个海外项目——伦敦的万达。这个曾经耗资32亿英镑、被寄予厚望的项目,如今却成了万达的燃眉之急。
此后,王健林陆续出售了位于悉尼和黄金海岸等地的商业地产项目,筹集到了不少资金。最终,曾经作为万达收购平台的万达酒店发展,也不得不放弃在芝加哥的最后一个海外地产项目。到了2018年底,王健林超过73.9%的海外投资项目都被终止,他彻底告别了海外扩张的梦想。
回首这些出售资产的决定,难免让人感到遗憾。当年万达通过海外并购,曾有过许多宏伟的计划和目标。但在现实面前,适时调整策略也是一种明智之举。更令人惊喜的是,王健林在回收损失后,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精彩表现。
王健林深知,万达的未来不能仅仅停留在生存层面。在撤出海外市场后,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国内市场。经过三年的风雨洗礼,万达已经不再是那个高度依赖地产、负债经营的企业。这次惨痛的经历让王健林在思想和实践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转变。
2018年3月,王健林将主业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商业管理公司”,去掉了“地产”二字。这一举措标志着万达从高风险的重资产模式向轻资产模式的转变。公司的主营产品万达广场,也从自持模式转变为输出管理、租金分成的模式。从此,王健林再也不用为筹集大量资金而四处奔波,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
对于万达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变革;对于王健林个人而言,更是一种解脱。在三年的还债过程中,他对地产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做好了防范风险的准备。2019年,万达重新开始对地产领域进行投资,当年的地产权益销售额达到了430.8亿元,为2020年预计的1000亿元销售目标奠定了基础。
在努力追赶的过程中,王健林并没有放松对轻资产模式的发展。他不断签约新的广场项目,将业务版图从一二线城市拓展到了三四线城市。据统计,截至2020年,王健林旗下的万达广场轻资产数量已经超过27个,相比之前增长了60%以上。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他还接连签下60份新的轻资产协议,将业务向更广阔的下沉市场延伸。
如今,王健林的转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在自救的过程中,他不仅还清了6000亿的巨额债务,还将万达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模式下,万达摆脱了“高收入、高风险”的困境,变得更加灵活和稳健。这样一来,万达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扩张过快而面临风险。
即使在2024年3月24日,万达旗下公司因借贷纠纷再次遭遇资产被冻结的情况,王健林依然表现得十分从容。据知情人透露,银行与万达方面已经就此事展开了协商。对于经历过无数风雨的王健林来说,这点困难根本不算什么。相信他很快就能化解这次危机,带领万达再次走向辉煌。
从辉煌到低谷,再从低谷重新崛起,这一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无论未来的道路多么崎岖,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这位70岁老将的身上,始终燃烧着重振雄风的斗志。正是凭借着这股永不磨灭的激情,他必将带领万达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