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何制裁王健林,王健林“大逃亡”告终难避法律制裁,万达集团遭法院强制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截至2024年7月,并没有所谓“国家制裁王健林”的官方事实依据,此类表述可能存在没有事实支撑的情况。在传播
更新时间: 2025-02-02 19:18 作者: 36创业加盟网
近期,一则重磅消息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万达集团被法院强制执行1.3亿,162亿股权再度被冻结。这一事件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万达集团,这个曾经在商业领域叱咤风云的巨头,如今却陷入了如此困境,着实令人唏嘘不已。而王健林,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似乎也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他将如何应对当前的局面,能否实现东山再起,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万达集团被法院强制执行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13年,王健林以860亿身家成为中国首富,两年后,他的财富翻倍至2600亿,成为全球华人中最富有的人,同时,李嘉诚在20年来首次被内地富豪超越。彼时的王健林可谓是声名远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健林这个名字渐渐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中,直到最近,网络上突然传出了万达的窘况。
据财联社2024年5月15日消息,万达商管所持162亿股权再度被冻结。5月14日,有网友发现,“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冻结了162亿股权资金,冻结期限为3年,由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执行。这已经是今年万达的第二次股份被冻结了,早在3月份的时候,这家公司的资金就已经被冻结了,不过五天后就解冻了,现在又被冻结了,想要再解冻就没那么容易了。5月16日,大连万达体育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董事长王健林被执行了一亿三千八百万元,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被执行了,除此之外,还有两次执行,总价值3.4亿。
种种迹象和官方消息都表明:万达似乎已经到了“末路”。有专家表示之前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大规模资产被冻结,这次突发情况非常罕见,这将导致万达资金链断裂,加大企业生存压力,影响公司正常运转。万达集团接二连三的被冻结资产、被强制执行,引起了社会热议,网友这才发现万达陷入如今这种地步其实早有端倪,王健林在近两年不断抛售股份促使经济回流,但如今看来似乎并不顺利。那么,万达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没落的呢?
2017年6月,我国证监会突然点名万达,要排查万达海外并购企业的债务风险,当时万达资产高达六千亿,但负债也同样很高,有四千亿左右,万达当时注重海外投资,却忽略了自身的负债。在很早之前,王健林接受采访表示:万达做生意就是空手套白狼,一分不出就能赚钱,这些钱就是人民的钱,银行的钱,万达却一毛不出,万达把这些钱用在国外投资,对银行来说风险很大。不久之后,银监会再次声明:要求银行不得给万达贷款,并且要求海外资本不得注入万达的上市公司,这一下子断了万达的资金链。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万达开启了“卖卖卖”模式,拆东墙补西墙,酒店、影院、包括万达广场也开始出售,万达不断出售、融资,试图缓解资金链问题。就这样过了几年,万达的情况终于又稳定了下来,2022年王健林再次稳定了下来,进入到了中国富豪榜榜单,直到去年,万达又开始不断出售股权的动作。去年七月,为偿还4亿美元债务,王健林将其49%的北京万达股份转让给上海儒意影业有限公司,但股份转让价格尚未公布,交易完成后,万达持有49.8%、儒意持有49%。
据信网2024年5月17日消息,大连万达集团被强执1.3亿,当前被执行共计3.4亿。股份虽然卖了很多,但实际控股股东并未改变,可能也是因为舍不得,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重新再买回来,之后万达还转让了其他公司股份,总共募集了大约68亿人民币,缓解了万达的窘境。那么,王健林作为人民企业家,他究竟是怎样打造出来的商业帝国呢?
1954年,王健林出生在四川广元,4岁的时候,因为父母的工作变动,他跟随父母来到了四川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并顺利地读完了初中。1969年,王健林成为了森工局下属的营林处的职工,但没过多久他就不干了,选择回到老家参军,在那里,他成为了军营里的一名侦察兵。1978年,王健林考入大连的军事学院,毕业后进入学校宣传部工作,边工作边学习,后来考入辽宁大学,198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管理系。
之后他选择了从事商业,1989年,正是改革开放正酣时期,他抓住机遇,创办企业,但他却有些迷茫,不知该进军哪些产业,但命运就是这么巧,正好有个机会摆在他面前。当年王健林老家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因为做生意失败,欠了几百万的外债,让当地政府头疼不已,就想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别人,期盼有好心人帮助政府。王健林虽然接了这个连政府都有心无力的企业,但是心里却是没底,所以当初离开机关单位的时候,并没有选择离职,而是停薪,这也算是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
创业是有风险的,所以王健林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所以王健林才会成为这个公司的总经理。起初,王健林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但他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与拼搏精神,最终获得了成功。在王健林的带领下,万达集团迅速崛起为强。只能说做生意非常需要头脑,王健林初出茅庐,就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实在让人钦佩。
1992年,大连西岗区房地产开发公司改制为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王健林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随着社会的进步,住房成了一种必需品,王健林开始关注商业地产。那时,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万达抓住了机遇,以其独有的“规模大,效率高,成本低”的开发模式,在中国房地产行业中独树一帜。
但是,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王健林也意识到了一家公司的局限,于是开始向多元化发展,逐步涉足文化旅游、影视传媒、金融等行业,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2015年8月20日17时17分央视网消息,王健林首超李嘉诚成全球华人首富,财富达2600亿元。2013年王健林以860亿身家成为中国首富,两年之后,他的身家再次翻倍,以2600亿人民币的财富成为全球华人首富,王健林站在了他人生的最高峰,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
除了事业上的成功之外,王健林还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捐助了大量的教育、扶贫、灾后重建,回报社会,为人民谋福利,以实际行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王健林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勇气、有行动,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他的成功启示着每一个人,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定信念,不懈努力,勇敢追求梦想。
万达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自1988年王健林创办万达开始,它就以创新、拼搏、顽强的精神走上了康庄大道,这是万达的辉煌,也是民族企业的辉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万达集团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通过收购优质的资产与公司,万达已经在海外建立起了庞大的商业帝国,东南亚和欧洲都有万达的身影。
此外,万达影业在好莱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万达酒店更是遍布世界各国,万达体育也成为了体育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没有哪一家公司的成功是侥幸的,万达亦是如此,当万达的版图不断扩张,名气越来越大之时,其背后潜藏的危机却如一把利刃,直指万达的心脏,随时都可能被刺穿。
王健林建立的“空手套白狼”战略,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正在透支万达的根基,一系列疯狂的并购,虽然赚了很多钱,却也让无数人眼红,毕竟“过犹不及”,风险和回报往往并不能成正比。据澎湃新闻2023年7月23日消息,王健林转让北京万达投资49%股权,所得资金将用于偿还7月23日到期美元债。当世人还在为万达的快速崛起与扩张欢呼时,万达却已经步入了财务危机的深渊,万达作为一家以商业地产起家的大型企业集团,其资产负债表上的巨额负债触目惊心。
所以当银监会开始介入万达资产之后,万达逐渐走向了衰败,万达最鼎盛之时,全国万达广场足足有473座,如今数量却在急剧下滑,这一切都象征着万达的衰败。
现在万达想要东山再起,可不是简单的修补账目那么简单,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能顺利度过此次危机,那么万达将成为业内的标杆!纵观全局,万达的成功经验如同是平面镜,让我们看到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如何平衡扩张与稳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能保持一份责任,这是每个企业应该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