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的历史长河中,诸多战役都具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其中第四次长沙会战便是抗日战争末期一场备受瞩目的大型战役。它发生于1944年(民国33年)5月至8月,处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豫湘桂战役这一关键阶段。当时,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防御战,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较量。从5月27日至6月19日,中日双方围绕长沙展开了激烈争夺,战场集中在湖南北部地区。此次作战,进攻的日军兵力约达36万之众,而处于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近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发起猛烈攻击,6月19日,中国军队无奈撤退,长沙最终被日本攻陷。
不少人认为横山勇破解了薛岳的天炉战法是此次会战失败的原因,但在我看来,这或许并非主要因素。我觉得第四次长沙会战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跟参谋长有着密切关系。
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薛岳和吴逸志这两位关键人物。
说起薛岳,那可是赫赫有名。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他运用天炉战法大破敌军,一时间,“老虎仔”的名号更加响亮,这也让他多少有些飘飘然了。其实,有自信本是好事,但过度自信就未必是好事了。就像在电视剧《长沙保卫战》中对薛岳的评价那样:“很有军事才干,但缺点是容易骄傲。”
过度自信的薛岳,除了少数几个人的话,其他人的建议他基本都听不进去,简直就是“不听不听,全当王八念经”。不过,有一个人是例外。
这个人就是吴逸志,他是第九战区参谋长,也是薛岳的搭档和老同学。
吴逸志和薛岳在保定军校学习时就是同学,两人年龄相仿,一起学习知识,后来又共同参与作战,并肩合作了许多年,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情同手足的老兄弟、老朋友一般,这也是薛岳能够一直和吴逸志共事的重要原因。这有点像电视剧《亮剑》里的李云龙和赵刚,如果两人合不来,不仅无法成为好搭档,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有一次,吴逸志这位战区参谋长闲来无事,写了一篇名为《论亚洲战场的重要性》的论文,并呈报给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御览”。蒋介石当时可能并未仔细审阅这篇文章,为了鼓励将领们保持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他在文章上专门批字对吴逸志进行了一番鼓励。谁能想到,身为中将参谋长的吴逸志看到蒋介石的批复后,十分高兴,一时间竟有些迷失自我,而这篇文章也因此惹出了大事。
实际上,吴逸志写的这篇文章存在很多经不起推敲的错误。兴奋之余,吴逸志头脑发热,将文章托给在外交部工作的表弟转给美方军事将领看。或许是巧合,这篇文章辗转多处,居然到了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手里。罗斯福可能抱着和蒋介石相似的心态,对文章内容并未仔细审阅,只是为了维持国民政府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专门写了一封回信给吴逸志,称会让参谋长联席会议专门研究一下他文章中提到的一些方案。
很明显,罗斯福的这句话只是一句客套话,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吴逸志特殊的心态下,他竟信以为真,天真地认为自己的文章会引起罗斯福乃至美方的重视。吴逸志兴奋之下,立刻打电话将此事告知蒋介石,他原以为会得到蒋介石的表扬,没想到却触及了蒋介石的底线。他兴高采烈地汇报完情况后,得到的回复却是:“免职,交由军法执行总监部严办”。好在薛岳和吴逸志关系好,吴逸志没有受到军法审判,只是被闲置起来。
此后,新来的参谋长是赵子立,他毕业于黄埔军校,不得不说,这个人很有能耐,军事才干也不错,后来还成为了第九战的参谋长。然而,他和薛岳之间关系紧张,两人一见面就像有一股火药味,一点就着,这样的关系想要合作好实在是太难了。
但当时也没有其他办法,吴逸志被调走了,薛岳只能无奈地和赵子立搭档。薛岳这么做,一方面是考虑到赵子立和自己多少还有些交情,勉强算是自己人,在平时工作中好歹还会听从自己的安排;另一方面,薛岳也有自己的私心,他担心如果不推荐赵子立担任战区参谋长一职,蒋介石可能会空降其他亲信人员,那对他来说情况会更糟糕。可没想到的是,赵子立被提拔得越高,就越爱跟薛岳唱反调、抬杠。
到了1944年,赵子立收到情报,日军有可能进攻长沙,他立刻报告给薛岳。薛岳的第一反应却是:“老子不听!全当王八念经。老子有天炉战法,谁怕谁啊!小日本来多少杀多少!”要是换成吴逸志,情况或许会不一样,毕竟他们是同窗,薛岳多少会听进去一些。在了解后续情况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天炉战法。
天炉战法是这样一种战术:在预定的作战区域,构建纵深网形据点式阵地,并配置必要的守备部队。通过伏击、诱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等多种手段,逐步消耗敌人的力量,挫败其锐气。然后在决战阵地投入优势兵力,实行反击和反包围,给予敌人歼灭性打击。简单来说,这就是一种诱敌深入的后退决战方法,会根据敌人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就如同用炉熔铁、用火炼丹一样,因此得名。
然而,横山勇破解了天炉战法。
从第四次长沙会战示意图中可以看到,横山勇改变了日军过去孤军深入的做法,将攻击部队分成两个梯队,轮番向国军发起猛攻,同时在左右两翼都部署了精干师团进行掩护。面对日军这种波浪形的持续进攻,国军正面阻击部队根本抵挡不住,长沙最终沦陷。
总的来说,薛岳过于刚愎自用,当有人报告日军可能进攻长沙时,他根本不重视。等日军真的进攻长沙时,他还坚持使用天炉战法,却没想到已经被横山勇破解。如果当时是吴逸志在,薛岳多少会听取他的建议,从而改变战术。这样一来,长沙或许不会失守,就算失守也不至于失败得这么快。而且,第九战区部队肯定会听从吴逸志的安排,薛岳应该也不会有太多异议。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