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大背景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准发力、严格落实政策,以确保真正的贫困户能够得到应有的帮扶。然而,在贵阳宅吉乡潘桐村,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贵阳市委第一巡察组在巡察工作中发现,潘桐村党支部书记余强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竟采用了“抓阄”的方式来识别贫困户。2017年12月,宅吉乡纪委收到了开阳县纪委转来的这一问题线索。
“余强都当了多年的村干部了,怎么会犯这种如此荒唐的错误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宅吉乡纪委迅速成立核查组展开调查,很快便查清了这场在扶贫领域中上演的“闹剧”。
时间回溯到2016年3月,宅吉乡党委政府召开了低收入困难户评审会。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全乡包保干部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开展评审工作,并且宣读了县扶贫办着重强调的“四条硬杠杠”,即有车、有房、有工商营业执照、有财政供养人员的家庭不能纳入低收入困难户群体。
余强身为宅吉乡潘桐村同二组包组干部,在会后马不停蹄地赶到同二组组长陈永万家,召集全组群众开会。
“今晚把大家召集过来开会,主要是为了评选出2016年低收入困难户,请大家投票选出符合条件的人家……”会上,余强认真传达了宅吉乡低收入困难户评审会的要求,还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详细宣讲。

余强话音刚落,村民们就炸开了锅。“这可怎么选呀,家家都有特殊情况。”“我觉得就我家最困难。”“没错,大家情况都差不多,我也选我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
见此情形,余强提出了新办法:“我们优先保证低保户入选,剩下的名额由参会群众投票选出。”但这个办法并没有得到群众的认可,因为谁都觉得自己家最困难,最应该入选。
就在场面陷入僵持之时,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都这么晚了,再争下去也不是办法,我看不如直接抓阄,得不得全凭运气!”
“我觉得这个办法行,大家凭运气,抓到就得。”“是啊,抓不到就怪自己运气不好。”这一提议得到了不少群众的附和。
一开始,余强对此表示反对。但大家却坚持认为不抓阄就选不出来,有的村民甚至吵闹着说不会投票,只会抓阄。为了能按时向乡里提供评选名单,余强最终妥协了:“那就抓阄吧,不过违反‘四条硬杠杠’的家庭,即使抓到了也不能当选。”
就这样,同二组除了4家低保户无条件进入2016年低收入困难户名单外,另外24户群众通过抓阄也被纳入了该名单。
由于“抓阄”定贫困户是群众“决定”的,在公示期间也未收到任何质疑,所以这个问题直到2017年才被贵阳市委第一巡察组在对宅吉乡开展巡察时发现。
扶贫工作的关键在于精准,精准是扶贫工作的成败之所在。而这种“抓阄”扶贫的粗暴工作方式,完全偏离了国家扶贫政策的出发点,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和政府的公信力。2018年3月,宅吉乡纪委给予余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来源:百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