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中,除夕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除夕,又被称作大年夜,它是中国农历一年里最后一天的夜晚,象征着旧年的终结与新年的启幕。“除夕”寓意着一年岁月在此夜逝去,旧岁到此时结束,来年另换新春。这一夜,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的情感与期盼,是团圆、纪念和祈福的重要时刻。
### 除夕的历史背景
除夕的历史极为悠久,尽管它的起源和庆祝方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展变化,但其核心始终围绕着团圆、纪念和祈福。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变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传说中的由来
#### 由来 1
关于除夕的由来,最为著名的传说与一个叫“年”的怪兽有关。据说,“年”是一种居住在深海或山林中的怪兽,每到年末便会上岸或出山破坏农作物、攻击人畜。为了抵御“年”,人们发现红色可以驱赶“年”怪,于是他们开始在门上贴上红色的对联,点燃爆竹来驱赶“年”。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被称为除夕了。这一传说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们在面对未知恐惧时的智慧和勇气。
#### 由来 2
除夕,是岁末的最后一个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就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夜、除夜等,时值年末的最后一个晚上。传统的除夕,在国人心中具有特殊意义,这个年末最重要的日子,即便游子漂泊再远,也要赶着回家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岁”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

#### 由来 3
相传,古代有一个名叫“夕”的怪兽,会在年三十这天晚上出现,袭击村落,祸害百姓。因此,人们在这天放烟花鞭炮、挂起大红灯笼,赶走“夕”这个怪兽,这就是所谓的“除夕”。这一传说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平安生活的渴望,以及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对抗邪恶的决心。
### 历史演变
在汉代以前,中国的年终年初并无固定之时,直到汉武帝采用太初历,正式确定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视当年农历是闰年还是平年)为岁末,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从而确定了除夕的时间。这一确定使得除夕在时间上有了明确的规定,也为后世的庆祝活动奠定了基础。
### 除夕和春节有什么区别
如果说的是广义的春节,那么是包括正月和除夕的,所以说在这样的春节说法下,过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实际上指的都是同一天了。如果是属于特定意义下的春节,那么指的就是大年初一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历新年第一天。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反映了春节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性。
### 除夕的习俗
#### 1. 年夜饭
除夕夜晚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这餐饭富含各种象征性的食物,寓意着吉祥、团圆和丰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温馨的氛围弥漫在整个房间,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 2. 守岁
除夕夜晚还有守岁的习俗,家人们团聚在一起,通宵达旦地聊天、玩游戏或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以此驱赶旧年的不幸,并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个习俗源于古代的一种信仰,认为守岁可以增加寿命。在守岁的过程中,人们回顾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展望新的一年,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 3.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发祥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春联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 4. 忌讳打破器物
除夕还有忌讳打破器物的习俗。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破碗碟,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民间认为,将红纸包起来的碎片放在神案上几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灾难。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谨慎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 5. 放烟花鞭炮
除夕夜晚放烟花鞭炮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据说这个习俗起源于古代的“年”怪传说,人们通过燃放鞭炮的响声来驱赶“年”怪,保障新一年的平安顺利。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营造出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

#### 6. 拜年
虽然拜年主要在大年初一进行,但很多地方的家庭成员会在除夕夜晚或大年初一的清晨相互拜年,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对彼此的祝福。一句句温暖的祝福,传递着浓浓的亲情和友情,让整个节日更加温馨和谐。

#### 7. 穿新衣
除夕和春节期间穿新衣服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特别是儿童,通常会穿上漂亮的新衣庆祝新年。崭新的衣服不仅让人焕然一新,也寓意着新的一年能够有新的气象和好运。
#### 8. 祭祖宗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盛的菜肴,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后,人们才开始享用。祭祀祖先的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祖先的敬重和感恩之情,也传承了家族的文化和传统。

### 现代庆祝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除夕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现代科技和社会的变迁使得人们在保持传统习俗的同时,也融入了新的元素,如电视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很多家庭除夕夜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让除夕的意义更加丰富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