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红军的坑道成功挖到了赣州城下。爆破队小心翼翼地将一口棺材抬入坑道内,在棺材里填满了黑火药。与此同时,红军敢死队也悄然隐蔽在城墙脚下,静静等待着行动的信号。
城内的“瞎子听音队”很快察觉到了异常情况。城内守军立即增派人手,严阵以待。他们制定了严密的防御计划,一旦城墙被炸开缺口,就全力阻止红军登上城墙。并且,除了阻击人员外,其他可调动的力量都被安排扛上麻袋,随时准备堵住城墙的缺口。
双方都在紧张地进行着最后的准备工作。此时,红军的爆破人员已经将棺材里的火药压实,然后将一根导火线引出棺材外。爆破员用剪刀将导火线剪开并掰开,使其呈现出一个“Y”字形状。稍作等待后,爆破员从右边的大口袋中掏出一节竹节,拔掉盖子,从中倒出一个火捻子。他将火捻子拿在手中,凑近嘴边,轻轻吸了一口气,嘴唇微微颤抖,缓缓地呼出一口气流。只见火捻子闪出一点蓝色的火苗,闪烁不定。过了一会儿,爆破员停止吹气,火苗瞬间变长、变亮。他将火捻子倒转过来,把火头塞进导火索的“Y”字口处。片刻之后,导火索冒出一股蓝烟。
“撤……”爆破员向两名助手发出指令,然后转身迅速走向坑道口。
“咚……”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传来,只见一处城墙被炸开了一个十几米长的缺口。乱石如雨点般冲天而起,直插天际,随后又四散开来,在空中肆意飞舞。一块块碎石和残砖划出一道道抛物线,纷纷砸向地面。
此次爆破的药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国军官兵当场有200余人阵亡。而埋伏在城墙附近的红军敢死队,也仅仅剩下四人幸存。这样的结果是任何人都始料未及的,这也使得红军原本计划在爆破后立即攻击、占领赣州城池的计划落空。
马昆迅速赶到东门,组织力量在东门外建起了第二道防御工事,并加强了兵力部署。早些时候准备好的装满土的麻袋被迅速丢到城墙的缺口处。红七军一度冲进城墙内并占领了城楼,但在国民党军的猛烈反扑下,坚守城楼的红军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攻击西门的红三军团第一师多次发起冲锋,但都未能突破敌军的防线。
攻击南门的红三军团第二师组成突击队,将炸药秘密埋在城墙下。然而,由于炸药用量计算失误,爆破时城墙向外倒塌,突击队队员全部被埋在了废墟之下。
不久之后,红军希望趁着赣州城缺口尚未牢固,先后组织了四次冲锋,但均未取得丝毫优势,全部被国军打退。至此,东门爆破宣告失败。
东门爆炸攻城失败后,红军开始开展由总政治部负责的政治策反工作。他们印制了大量招降小传单,用弓箭射进城内,呼吁国军官兵与红军合作抗日。晚间,红军还组织宣传队,在城边用铁皮喇叭高声呼喊口号:取消一切苛捐杂税、提高工资待遇、实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苏维埃万岁!
红军围攻赣州一个多月,多次爆破均未成功。
延伸阅读:雩都麻芫村标语
标语主要内容:反对日本出兵侵佔東三省!武装擁護蘇联,消滅靖卫團。
延伸阅读:雩都麻芫村标语
标语主要内容:消滅豪绅地主武装,消滅AB團改组派第二,打倒日本帝国主義佔领东¨¨,消滅豪绅地主。特别注明:这条标语在狭窄的走廊里,实在无法正常拍摄。
次日,红军调来了十二军军长罗炳辉(他和马昆是云南同乡),让他亲自到赣州城边给守城旅长马昆写信,劝其投降,并约马昆次日到城墙上面面谈。两人用云南方言交谈,谈话内容无人知晓。
这一举动使得赣州城内官兵人心动摇,乡绅和商人担心守军开门投降会影响城里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这次政治攻势最终还是失败了。
南门的红三军团第二师吸取了东门爆破失败的经验教训,改进了方法,将坑道挖到了赣州城墙下面。
“盲人听音队”察觉到红军在地下埋炸药后,守军在这段城墙上适当撤离,并开辟了第二防线,同时准备好了大量沙袋。
又是一声“咚……”的巨响,南门的情况和东门如出一辙,被炸塌了一个二十多米的“V”型巨大口子。红军第二师的士兵如潮水般涌向“V”型缺口。
守军设在第二道防线的十几架机枪对着城墙缺口来回扫射,红军的冲锋一次次被压制下去。
守军一边还击,一边派出大量人员背上沙袋,迅速将缺口堵住。南门爆破也宣告失败。
西门由于地势较低,坑道里全是水,根本无法实施爆破。
多次爆破均未成功,中央苏区中革军委及时发布了《围攻赣州的训令》。《训令》中提出要在赣州附近建立许多红色政权,将赣州围困在苏区之中。红军不仅要攻下赣州,还要消灭前来援助的国军,以便更顺利地夺取吉安。为此,中革军委增调红五军团参战,要求“坚决夺取赣州”。
红七军再次组成爆破队,由姜茂生负责;重组的突击队,由第55团团长黄勉昌指挥。之后又进行了四次爆破强攻,但仍未能攻克赣州城。此时,红军只得暂时放弃爆破攻城的计划。
马昆不断告急求救,在蒋介石多次连电督促下,并且以赣南钨矿相许,广东陈济棠才派出范德星旅驰援赣州。范德星旅到达新城时,立即遭到红军打援部队林彪的红四军伏击,损失惨重,失去了两个营的兵力。这让陈济棠后悔不已。
与此同时,马昆又多次向朱绍良将军紧急电告,请求救援。朱绍良命令吉安陈诚部增援赣州。
陈诚派出11师、14师,由罗卓英率部驰援赣州。罗卓英部经过重重阻击,终于在2月29日抵达赣州西北,并紧急在北门架设起一座浮桥。
罗卓英奉陈诚军令,率援军到达赣州外围后,赣州守将马昆当晚冒险潜出赣州与罗卓英密谋。经过商量,两人决定“缩小阵地,增兵进城,内外夹攻,以解赣围”。
罗卓英派出黄维带领二个团和一个工兵营偷渡入城,更换赣州城里的守兵出城,并令其一部从两侧秘密包围红军,行动十分隐秘,未被红军察觉。
3月1日,国军第11师31旅推进至黄金渡、欧潭、黎人坡一线,第32旅进至横石、神背、通天岩。第14师41旅进至南桥、杨梅渡,第40旅进至赤珠岭。粤军余汉谋部第一军共二师二旅和一个教导团有增援之势。他们准备利用红军无防御设施、部队伤亡过大且疲惫的时机进行偷袭。
3月4日,红军又连续四次攻城,但依旧未能攻克,部队仍然屯兵城下。
3月5日,当红军正打算再次攻城时,国军先前潜入城中的两个团开始在城墙上打出小洞,运马昆部的两个团秘密出城。
这时,红军高级指挥员龚楚军长得到侦察员报告:“赣州北门昨夜已悄悄架设一座浮桥,由吉安南下增援部队,陈诚十八军之十一师、十四师,这两师已进入赣州城”。到了下午六时,龚楚又得到侦察员报告:“赣州北面沙地担任对南昌方面警戒的第四军一个团已经撤退,因为国军有两个师,昨晚已通过沙地,向赣州增援,我军因兵力薄弱,无法阻止,已向塘江撤退”。
龚楚立刻将这些情报送到彭德怀处,但这些国军资料并未引起彭德怀的重视。
3月7日,国军分三路向红军发动夜袭攻击。红军由于苦战一个月,疲惫不堪,一时难以抵挡。
午夜过后,黄克诚在师指挥所里忧心忡忡,难以入眠。他也得知了罗卓英的到来,担忧上级此时没有应对的策略。
突然,外面枪声大作,黄克诚暗自叫道“不好”。他料定敌兵已至,且采取突击手段,对红军实施内外夹攻。
黄克诚走出师指挥所,此时天空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云层遮住了星月之光。四周枪炮声连成一片,但却看不到敌人的身影。
黄克诚立即下令将师指挥所转移到100多米以外的一个隐蔽地段,同时让通讯排架线接通与上级的联系。线路接通后,黄克诚立刻抓起电话,向上级建议指挥各部队及早撤退突围。他对着话筒大声喊道:“不能再犹豫了,若耽搁下去,想撤走也不可能了!”
然而,黄克诚的建议被否决了。
黄克诚带着通讯班,循着密集的枪声走去,遇到了一些被打散且失去建制指挥的兄弟部队。他立刻收拢和指挥这些零散部队乘夜突围。有些红军部队未接到总部的突围命令,不敢突围。黄克诚只得连说带劝,表示一切后果由他黄克诚负责。这样,才使一些部队及时突出重围。
赣州一役,红三军团第一师侯中英及其大部分官兵被俘,红四军第17师政委张赤男、红五军团第13军政委欧阳健等10多名师、团级红军将领牺牲。
在这关键时刻,红五军团第13军董振堂星夜驰援,及时赶到了赣州外围,接替红三军团,正巧遭遇罗卓英部。
此一战,是整个中央苏区时期最大规模的正规军遭遇战。红五军团前身为国民党第26军孙连仲部,在宁都兵变后改编为红五军团。这场战斗可谓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两军从天亮一直战到夜幕降临,方才各自罢手,撤回驻地。
红五军团的及时出现,避免了进攻赣州的主力部队全军覆灭。
从二月底至三月初,红军一再向赣州发起攻击。国民党军开始大量增援赣州,当红军准备再次爆破时,城内的国民党军突然出击,城外的国民党援军也发起了进攻。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第一师政委黄克诚组织部队用大刀与冲上阵地的敌人展开肉搏,以掩护大部队撤退。
赣州一役,红军伤亡三千多人,红四军第十一师政委张赤男、红十三军第三十七师政委欧阳健阵亡。
接下来发生在水口的战斗,被形容为“战场景象之惨烈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罕见”。战斗几乎完全在肉搏中进行,沟渠中双方官兵的尸体交错重叠,河水因注入大量鲜血而流动迟缓。
严峻的局面使红军领导人果断放弃了城市攻坚战,避免与敌人主力决战,然后在战略转移中寻找有利的战机。
红军先在黄陂作战,左翼部队全歼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俘虏师长李明;右翼部队全歼国民党军第五十九师,活捉师长陈时骥。
再战草台岗时,红军歼灭国民党军第十一师大部。红军连续两战两捷,迫使大规模“围剿”苏区的国民党军纷纷撤退。
此时,由于局势危急,上海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迁往中央苏区。
1933年1月,经秘密交通站的护送,博古、张闻天、陈云先后到达瑞金。自此,创建于上海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在繁华的大城市里存在了十二年后搬到乡村,并一直在乡村间领导中国革命,直至1949年赢得胜利。
3月8日,中革军委意识到攻克赣州已不可能,下令撤围赣州。这次战役导致红七军伤亡指战员百余人,红五军伤亡最重,超过五百人以上,且被国军俘去师长一员,及指战员二百余人。红四军在新城击退了粤军独立第二旅,伤亡较少。
至此,历时33天的赣州战役以红军惨败告终。红军伤亡总计约3000余人。
侯中英随后被押上国民党军事法庭,被国民党政府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
延伸阅读赣县梅林镇桃源村榕树下张家老祠堂:武装消滅残馀白匪活抓何逆
延伸阅读赣县梅林镇桃源村榕树下张家老祠堂:武装消灭靖卫匪
这些标语书写于1932年“赣州战役”期间。在这一年2月之前,中央苏区就已开始组织人马准备进攻赣州。红军部队进驻张家老宅祠堂时,留下了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标语。
石城(瑞金)绵水存在一些争议,主要是关于赣江正源的问题。瑞金认为此河的源头在瑞金,而石城则坚持源头在石城。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