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火腿肠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有众多企业和人物书写着传奇故事。其中,春都、双汇和雨润的发展历程更是充满了波折与竞争。
回溯到1987年,河南春都集团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根火腿肠,这一创举开启了国内火腿肠行业的先河。缔造春都火腿肠辉煌的,是工程师高凤来。与此同时,河南人万隆独具商业眼光,不久后便开始生产双汇火腿肠。从此,春都和双汇成为了火腿肠行业的先行者,在市场上形成了双雄并立的局面。

然而,行业格局并非一成不变。后来,安徽人祝义才怀揣着200元踏上创业之路,犹如一匹黑马闯入火腿肠行业。他带领雨润集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成功占据了一席之地,狂赚20亿,自此,火腿肠行业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这位敢于后来居上的祝义才,是如何寻找到进入火腿肠行业的路径的呢?如今他又为何消失在大众视野中了呢?
祝义才在家中排行老四,由于他有两位哥哥在荒年不幸饿死,所以他格外受到父母的宠爱。即便在那个温饱都是难题的时代,祝义才依然赶上了上大学的浪潮。毕业后,他在合肥获得了一个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工作。但祝义才并不满足于在平淡的岗位上度过一生,他怀揣着辛苦存下的200元,毅然决然地告别了安稳但无所事事的日子,全身心地投身到商海之中。
对于祝义才来说,这200元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要知道,他大学时期的生活费每月最高都不超过30元,200元足够他生活大半年。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在合肥,他没有人脉资源,200元对于做生意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刚开始创业就遭遇了挫折。好在祝义才有几个在合肥的朋友,其中一位朋友给他出主意:“最近水产市场的生意很不错,你可以去那里找找机会。”
祝义才听后,立刻前往水产市场进行调研。一个月后,他没有选择在市场里摆小摊,而是决定从事水产贸易,开展批发业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祝义才,大胆地来到一家外贸水产公司,贸然提出合作的请求。对方看到祝义才既没有资金,也没有经营执照,就是一个单枪匹马的创业者,二话不说就把他轰了出去。但祝义才并没有轻易放弃,他不甘心失败,于是第二次、第三次登门拜访,连续五天都去找外贸水产老板软磨硬泡。或许是被祝义才的坚持所打动,老板对他说:“要不你拿着样品去试试?”
水产样品成为了祝义才打开商业大门的敲门砖。他拿着这些样品四处谈生意,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从价格到数量都谈得十分顺利,最终拿下了第一份订单。而这份订单就让祝义才赚到了10万。这次成功让祝义才尝到了商业的甜头,他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从此,他开始起早贪黑地工作,无论是大单还是小单,他都亲自运输。一年下来,他累积了480万的财富。
祝义才身上流淌着徽商的血液,在赚到第一桶金后,他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行业。由于他的第一份生意是水产生意,所以他对消费者的需求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察觉到,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吃肉不再是一种奢侈行为。而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意味着在饮食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于是,祝义才找到了新的市场需求和创业方向——肉制品加工行业。

1991年,祝义才在合肥建立工厂,成立了雨润公司。他模仿当时的行业巨头双汇、春都、金锣生产火腿肠。然而,这三家企业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雨润想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突出重围并非易事。在实体经济中,单纯的模仿和跟风很难取得成功,更何况当时有两万家企业都在生产火腿肠,祝义才在这场“模仿风波”中吃尽了苦头。
为了更好地获取外界的最新信息,祝义才将雨润搬迁到了南京。善于寻找商机的他了解到,国际市场上低温肉制品加工是最新的主流方向,而在国内市场,这个领域还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的巨头。1994年,祝义才再次大胆地调整战略目标,将重点放在了低温肉制品加工上。雨润仿佛进入了一片市场蓝海,迅速在肉制品市场撕开了一个缺口。
同时,在产品终端的销售方面,祝义才非常注重品牌的打造。他积极与零售商建立良好的关系,一旦货款出现错误,他会亲自带着业务员上门赔礼道歉。祝义才深知食品行业的长尾效应,一旦消费者认可了一个品牌,日后购买相关产品时,往往会优先选择该品牌。果然,两年后,雨润的年产值达到了亿元级别,祝义才成功带领雨润挤进了肉制品加工行业的前列。

也是在这一年,祝义才手中拥有了大量的现金。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策,上演了一场“蛇吞象”的大戏。他用极少的资金收购了南京罐头厂,并对其进行重组,为雨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次收购成为了雨润扩张的起点,祝义才并不满足于只在江苏成为行业领先者,他的目标是成为肉制品加工行业的龙头老大。
当时,各地有许多罐头厂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的危机,祝义才则凭借雨润充足的现金流,轻松地进行并购。他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36个子公司,不断扩大雨润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到了1998年,春都由于四处投资,导致入不敷出,面临着破产的危机。资金短缺的春都已经没有实力在低温肉制品加工领域竞争。而回过神来的双汇,对雨润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势,但此时雨润的江湖地位已经稳固,这些攻势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2001年,春都宣告破产,肉制品加工市场的巨头只剩下双汇和雨润。未来的行业竞争,将由祝义才和万隆继续书写。双汇与春都交手多年,万隆老爷子深知春都溃败的原因。在日后的战略规划中,他为双汇制定了一个原则:绝对不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然而,乱阵杀入的雨润并没有从春都的破产重组中吸取教训。当时,雨润已经成为低温肉制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在疯狂扩张的过程中,祝义才眼睁睁地看着资金大量流出,却没有实现资金的回流。依靠自身的利润累积并不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商业讲究的是抓住时机。为了寻找资金来源,祝义才将目光投向了资本市场。这一小小的举动,使肉制品加工行业进入了资本时代。
祝义才在资本市场上是个行家,他效仿万隆老爷子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规则:三年内无法收回成本的项目坚决不做。也就是说,雨润开始跨行业发展,不再仅仅专注于肉制品加工行业。从2001年到2005年,祝义才先后涉足房地产、高科技和金融领域,并且取得了丰厚的收益。
虽然祝义才在资本市场上顺风顺水,但当机遇来临时,他还是接受了高盛的3000万美元投资。在高盛的运作下,雨润成功在香港上市IPO,募集资金20多亿。到了2006年,雨润的业绩大幅增长,股价也随之上涨,祝义才的身家达到了百亿。
另一边,在雨润的强势竞争下,双汇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一定的挤压。于是,在2006年,高盛用20亿收购了双汇集团100%的股权,间接控制了双汇发展35.72%的股权。自从肉制品加工行业进入资本时代后,这两家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已经不再完全由自己掌控。
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出色的运作能力,雨润集团在当时仍处于上升期,祝义才还是多个上市公司的股东。在2011年之前,他明显在竞争中占据上风。然而,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双汇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国际集团,而雨润却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似乎有落幕的趋势。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食品行业最重要的就是产品的安全和健康。2011年,火腿肠市场爆出“瘦肉精”事件,雨润和双汇都受到了影响,双方都提高了警惕。但在这场风波中,万隆老爷子不惜成本,严格把关安全问题,而雨润却没能挺过去。
这是因为,在2007年到2010年这四年间,祝义才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扩张模式。他动辄投入几十亿进行收购,建立采购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这种大规模的扩张虽然让雨润风光无限,使其成为一个横跨地产、物流、食品、旅游、建筑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集团,但也导致雨润的资金流变得十分紧张。
到了2011年,雨润的负面消息不断传出,业绩急剧下降,现金流也出现了缺口。祝义才当年没有从春都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如今只能采取断臂求生的策略。开始走下坡路的雨润,开启了疯狂甩卖资产的模式。如果雨润能够成功转型,或许还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但在2015年的一桩商场收购案中,祝义才再次陷入风波,并被强制监视了4年。
2019年,祝义才重新出山,看到的却是一个千疮百孔的雨润集团。各大股东都期待他能够带领雨润东山再起,可惜此时的祝义才已经无能为力。2020年11月,与雨润相关的7家公司申请破产重整。资不抵债的雨润,或许只能等待下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
对于祝义才来说,他已经将雨润交给了自己的女儿祝媛。属于他的商业江湖,似乎已经画上了句号。接下来的肉制品加工行业,只剩下双汇一家独大。而年事已高的万隆老爷子,如今依然坚守在一线,继续书写着未来的商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