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5日,蒋介石离开溪口,从此再也没回到故土。在蒋介石抵达台湾初期,台湾本土的居民对于蒋介石的态度是模糊的。在老一辈人的眼中,蒋介石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大总统。
蒋介石上岛后,他也没有放弃反攻大陆的幻想。而这一点从蒋介石1950年提出的“光复运动”就可以看出来。而当时岛内的群众对于蒋介石这个计划都是将信将疑的态度,没有人敢相信这个任务能成功,但也没有人敢质疑这个任务能否成功。
随之而来的就是由蒋经国主导的“克难运动”。这场运动中蒋经国提出人是可以用精神克服苦难,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军事中。之后又由蒋介石在背后站台,去奖掖“克难英雄”。
而造就这些变化的原因就是蒋介石和其附庸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来源于他们真的能守住台湾吗?
为了守住台湾,那蒋介石就必须要将自己的权威辐射到最大,无论是高层大官还是基层百姓,他们必须在听到命令是来自蒋介石的时候,无条件执行。
而国民党高层官员从根本上就已经看透了。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财团,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大发战争财。而到达台湾后,他们更多的思考就是自己能否继续他们的享乐之路。这种情况下,“造神运动”开始了。
神在某种情况下特指的是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或者是一种精神一样的存在。就类似于二战时期希特勒的狂热演讲。这就是“造神运动”的一种展开方式,在法西斯军队中希特勒就是神。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台湾当局暂时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知道,无论这场战争大陆的输赢如何,他们和美国的关系肯定会有很大程度的变化,而在此期间他们就应该想一想,关于自己政权的归属问题了。
此外,蒋介石是1887年生人,在那个国民寿命平均值只有40岁的年纪,蒋介石已然算高寿,对此他必须要做好自己百年后的打算,不管是在政治交接上,还是自己的后事上。
在大陆蒋介石是战犯,但是在台湾民众的眼中,蒋介石是国父孙中山的精神传承人。而他又靠着逃到台湾时在大陆搜刮的巨额财富,完成了新台币的改革,使得台湾经济达到了一个发展期。
这种情况下,在台湾民众的心中,蒋介石和蒋经国的声望达到了一定程度。但这还远远不够。权力的交接并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蒋介石所奉行的主义是民主主义。所以蒋介石开始刻意在民间造势。
这种势是权势。台湾老居民曾经回忆,在他们小时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蒋”这个姓氏就变成了一种很特别的姓氏。
在上小学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学生姓蒋,那么同学们就会猜测他和蒋介石有着什么关系,而老师也会对他格外有加。就算这位同学家庭普通,但是同学和老师却有一种莫名的预感,这位蒋姓同学,凭借着自己的姓氏以后也能当大官。
蒋介石这个名字就好像是串联着那个时期台湾居民记忆的珠子。在某一个时刻关于蒋介石的记忆就会出现,他虽然并不在民众当中,但是却始终影响着民众的生活。
老一代的台湾人是在蒋介石的权势下生活的,而新一代的台湾人是听着蒋介石的口号,和他的方针成长的。
除了这种现实的神化,迷信和八卦的台湾人,还喜欢将蒋介石和封建魔神联系起来,当时如果有人敢批评蒋介石,肯定是要被抓去坐牢的。
但唯独在这一件事情上,蒋介石就好像根本不关心,甚至他还有推波助澜的态势。在台湾群众的口中,蒋介石的头很尖很像鸟头,所以他有可能是鸟精转世。
中国古代很多民间人都很喜欢说自己是什么上古大神,或者精灵鬼怪转世的。例如文状元就是文曲星,武状元就是武曲星等。但以蒋介石的身份,被说成鸟精转世格局还是有点低了。
但蒋介石认了,因为鸟在很多人眼中等同于长寿。而在台湾也有很多官员去刻意以此讨好蒋介石的。就比如曾有报纸就以“万岁”、“万寿无疆”等词来形容蒋介石。而台湾也有一条马路就叫“介寿路”。
在台湾群众心里,蒋介石就是一个能活万年的鸟精,是不可能死的,这就是他手段的可怕之处。在蒋介石生前的一系列行为来看,他是一个对于权力有着强烈渴望的人,而到达台湾后,他也真正做到了一手掌控权力。
即使蒋介石去世后,他留下的后手却依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人们熟知的蒋经国“造神运动”。
而在蒋介石生前,他下了一手秒棋。那就是并没有直接让蒋经国上台,而是让严家淦为蒋经国做了一手缓冲。这也是在维护民主最后一层面子,他蒋介石的吃相很好看,蒋经国是凭能力上台,和自己没关系。
而在蒋经国上台后,果然台湾局势没有遭遇太大的动荡。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群众阶层眼中,蒋介石的儿子接管蒋介石的职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如果不是蒋经国接手那才会出事。
而在蒋经国上台后,在1976年的时候就开始建立中正纪念堂。建立中正纪念堂的目的,是为了让台湾民众更好地纪念蒋介石这位“伟人”。
从这开始台湾的“造神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先是中正纪念堂落成,之后台湾百姓开始在清明节当天自发前往中正纪念堂,纪念蒋介石,其声势震天,还有不少台湾民众挤破了过去。
可能很多人有疑问,按理来说,台湾群众对于蒋介石的情感应该是恨,为什么又会在他死后迅速转变为敬呢?这就要从台湾当局所实行的手段说起了。
正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当时台湾当局采用了愚民政策,因为蒋介石在生前和基层接触不是太多,所以有关蒋介石的事情,群众一般的来源途径都是靠广播,和所谓的小道消息。
而掌握了舆论走向的台湾当局,一改以往对蒋介石的说法,他们将蒋介石夸赞成古代的良将忠勇,并且利用群众的好奇心进行宣传。正所谓“三人成虎”,一个人说蒋介石好,他做出了什么贡献,他做了什么事情,大家可能不信。但当群众中的一部分群体都在说的时候,大部分群体就会动摇。
长时间这样,他们在主观意识中就会相信,蒋介石真的是一位好领袖。在有心人带领下,蒋介石在死后的声望达到了高潮,而与此相对的就是蒋家的权势也达到了高潮。
在台湾蒋家所代表的就是蒋介石生前的意志,享受到民意带来的加持后,有关蒋介石的“造神运动”开展得就更加彻底。
在那个时期,台湾各地几乎随处可见有关蒋介石的铜像。而学生每天也会唱一遍歌颂蒋介石功德的歌曲。
而在这种影响下,导致不管在什么场景,只要大众听到“蒋公”二字,都会立刻站得笔直。再调皮的学生也会正襟危坐。而在路上要是看到有蒋公塑像,大家也会主动停留,在蒋公的塑像前一鞠躬。
然而这种情况在蒋经国死后一切都变了,蒋经国死后李登辉上台。他上台后转头就放弃了国民党联合民进党的极右力量,并且将蒋家后人都排挤了出去。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