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是一段备受瞩目的历史事件。多年来,对于“印度为何输掉62年的边境战争”这一问题众说纷纭。直到1992年,印度政府国防部历史司撰写的《与中国冲突史,1962》一书,揭露了这场战争背后的诸多真相,让我们得以从印度官方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场战争。
在印度群众的普遍认知里,他们觉得是中国背叛了印度的信任,主动袭击了印度在拉达克和东北边境特区的防御力量。然而,当深入探究印度官方资料后,却发现背叛印度的另有其人。
一、穿插迂回战术
1962年10月12日,尼赫鲁发表声明。这份声明看似是印度政治领导层充满乐观的“宣言”,可现实却与他们的预期大相径庭。印度军队在后勤方面实力薄弱,准备也严重不足,根本无法与训练有素、精于山地战的中国军队相抗衡。
根据印度官方资料显示,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0日,战斗在瓦弄、达旺和阿克赛钦等地激烈展开。最终,印军在解放军部队强大的攻势下节节败退,不得不撤离之前占据的数十个据点。
印度军事专家分析印军此次失败的原因时指出,印度情报机构未能清晰了解中国军队的实力、机动性以及战术,尤其是对中国军队擅长的穿插迂回战术认识不足。
自第一阶段作战中的克节朗一役之后,印军王牌第7旅部队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就被全部歼灭。更为戏剧性的是,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也成了解放军的俘虏。这一阶段的胜利,不仅给狂妄自大的印军一记沉重的耳光,也让尼赫鲁等印度内部高层深刻意识到,在维护祖国领土主权方面,中国绝不会坐视不管、任人侵犯。
然而,印军的失败并没有让印方高层进行深刻反思,他们反而变本加厉、咄咄逼人。为了一雪前耻,尼赫鲁命令考尔中将担任第四步兵指挥官,并在国内大规模调兵遣将,誓要继续推行他们所谓的“前进政策”。
10月26日,印度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成立“应付紧急情况”内阁,决心与中国进行长期作战。同时,印方在国内大肆煽动反华舆论,不仅封闭了中国银行驻印机构,还驱赶中国记者。
到了11月中旬,印军在中印边境线西段的兵力增加至3万余人,并再次向中国解放军发起全面进攻。面对印度军队的第二阶段武装入侵,中国边防部队果断实施反击。
在东段路线上,以张国华为指挥的西藏边防部队,针对印军4个旅在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区布下的“一字长蛇阵”战术,采取了巧妙的应对策略。他们一方面派遣一部分兵力牵制正面之敌,另一方面向邦迪拉方向迂回,最终集中主力部队沿西山口两侧实施迂回包围。
战斗进行到17日清晨,西山口地区的印度大军基本被全歼,剩余部队开始向南逃窜。为了彻底让印度认清现实,解放军边防部队接到命令,继续追击逃窜之敌。
直至21日,解放军边防部队先后收复德让宗、申隔宗、邦迪拉及以南的吉莫山口等地。
与此同时,在西段路线上,我新疆边防部队也主动出击。印军部队原本以为我军会从山麓北部进攻,然而,当解放军部队沿着山脉悄无声息地潜入印军据点时,印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很快,我军便全部扫清侵入班公洛地区的印军据点。
彼时,解放军边防部队先后收复瓦弄、汉洋底、金古底、里米金、梅楚卡、更仁等地,逼近传统习惯线。
此次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让印军受到了全面的教训。印军全线主力部队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就连主将都搭乘专机连夜逃跑。对中国政府来说,此次还击战已经达到了让印度认清现实、不敢再轻易侵犯的目的。
于是,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并主动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20公里以内地区。
二、中印战争,印方失败的因素
对于印军的全线溃败,无论是被遣返的达维尔准将,还是印度官方,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据分析人士透露,印度官方历史《与中国冲突史,1962》解密了1962年中印战争文件,其中关于中国战前考虑的新事实也随之浮出水面。
另外,印度官方历史资料中也详细记载了印军在1962年战争中失败的几点关键因素。
首先是陆军总部政治化问题。尼赫鲁成为印度总理后,对印军高层的建议总是持排斥态度。他更倾向于让军官取代军队高层来指挥作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部队更听命于自己。例如,他任命毫无经验的梅农为印度国防部长,还将善于溜须拍马的考尔中将派往中印边境担任第四军军事指挥。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中印边境战失败,让印度在国际上蒙羞。
其次是后勤和领导方面的失败。战前充分准备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然而印军士兵在上战场前连足够的冬装和鞋子都没有。由于当地没有完善的公路网,就连铺设通讯线都困难重重。
据印度官方历史记载,部队的补给和增援大部分只能通过空运来运送。除此之外,部队还严重缺少火炮和弹药,而且他们所拥有的火炮在山中经常无法移动。
另外,军领导决策混乱,常常让士兵们感到困惑不解。比如,有士兵在前往平原重新入伍的道路上,竟然被拦截下来,送往了他们不熟悉的卡门,这使得士兵们一头雾水,只能稀里糊涂地跟着前方部队行动。
据《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中提出的“多次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的问题,印度陆军官方在评论时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印边境发动战争期间,作为主将的考尔竟然临阵脱逃,直接丢下自己的士兵逃离战场。这导致印军士气大跌,军队如同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
再者是未使用印度空军这一因素。印度历史资料记载,印度决定不使用空军,许多分析家和国防专家认为,这一决策改变了战争的最终结果。不过,关于这一点的具体影响,我们在《印度为什么没有使用空军》一文中有过详细分析。
总而言之,印度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当时的政治领导层辜负了印度,而并非所谓的中国背叛。彼时的总理尼赫鲁以及他的国防部长梅农,甚至作为前线指挥官的考尔中将等,这些人才是导致印度战败的真正罪魁祸首。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