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覃在一次掩护任务中不幸牺牲,这如同晴天霹雳,让毛岸红的消息从此石沉大海。毛岸红的丢失,成了毛主席和贺子珍心中难以触碰的伤痛,此后的十几年里,寻找丢失的毛岸红成为贺子珍心头无法释怀的心病。
1953年,从江西省政府那里终于传来了毛岸红的消息,贺子珍满心期待,然而就在即将相认之际,孩子的身份却出现了争议。面对这一复杂的局面,毛主席做出的决定,至今仍令人由衷佩服。
### 少有的幸福时光 毛主席一生育有10个孩子,但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能够平安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其中4个孩子因战乱而走丢,尽管毛主席一直派人四处寻找,可往往都是无功而返。毛岸红虽然不是贺子珍和毛主席的第一个孩子,但却是他们6个孩子中少有的能在身边成长的孩子。1928年,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贺子珍和毛主席结为伴侣。当时革命形势严峻,这场婚礼简单朴素,只是和好友们聚在一起热闹了一下。
次年,他们迎来了可爱的女儿毛金花。然而,孩子出生不久,就被托付给老乡抚养。后来得到的消息是孩子不幸夭折,这让毛主席和贺子珍悲痛万分。
直到1932年,毛岸红的诞生给痛苦中的贺子珍带来了一丝慰藉。毛主席对这个在战火中出生的孩子格外喜爱,每次见到都抱着舍不得放下。看着襁褓中的婴儿,再看看形势逐渐好转的红军,毛主席为他取名为毛岸红。
贺子珍怀孕时一直跟着部队四处转移,导致她奶水不足,无法亲自喂养毛岸红。毛主席只好托人找来了一位奶妈照顾孩子。这位奶妈是地道的江西人,在当地大家都管男孩子叫毛毛,又因为毛岸红在母体时营养不足,瘦瘦小小,大家便都亲切地叫他小毛毛。
那几年在农村的日子虽然艰苦,但小毛毛的出现温暖了许多人的心。毛主席在小毛毛的陪伴下,也减少了不少烦恼。每当毛主席因军中事务而烦恼时,小毛毛总会用奶声奶气的声音喊着爸爸,这时毛主席总会舒展眉头,抱着毛毛让他再喊大声一点。无论毛主席在外忙到多晚,毛毛总会懂事地等着爸爸一起回来吃饭。
或许这段其乐融融的日子是贺子珍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但革命尚未成功,这样的快乐很快就被打破了。
最终,毛主席向妻子说出了那个残酷的消息:红军要立刻转移,孩子绝对不能跟着队伍走!贺子珍其实早就知道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部队会进行转移,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她的毛毛刚刚两岁,就要面临一家人分离的痛苦,这对她来说实在是太残忍了。
但作为一名军人,贺子珍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和毛主席商量后,他们决定将孩子交给弟弟毛泽覃和弟媳贺怡抚养。
出发前的那个深夜,贺子珍在昏暗的灯光下,紧赶慢赶地为即将分别的儿子做棉衣。她拆掉了自己的军装,还从老乡那里借来了一些棉花。她动作迅速,针脚却细密均匀,只为了让棉衣更加耐穿、更加暖和。
看着渐渐泛白的天空和床上熟睡的孩子,贺子珍多么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些,再慢一些……尽管心中有万般不舍,天亮后,贺子珍还是带着毛毛和新赶制的棉衣来到了毛泽覃的院子。或许毛毛也感觉到母亲要把自己交给姨妈,他伤心地喊着:“爸爸妈妈!”
贺子珍看着哭成泪人的毛毛,狠下心夺门而出,心里想着,等这次部队转移结束后,一定尽快把毛毛接回到自己身边。然而,她没想到,这次分别之后,再相见竟不知是何年何月。
红军很快踏上了长征之路,留在瑞金负责游击工作的毛泽覃所面临的形势也日益严峻。国民党开始对各个地区的革命队伍进行围剿,毛泽覃和贺怡带领队伍与敌人展开激烈斗争,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幼小的毛毛。
为了让孩子能更安全地成长,毛泽覃吩咐警卫员将孩子交给附近的老乡收养。同时,他再三告诫警卫员,千万不能泄露毛岸红是毛主席的孩子。因此,毛岸红的去向只有毛泽覃和身边的警卫员知道。
1935年4月25日,毛泽覃在敌人的围剿中,为了掩护战友撤退不幸中弹牺牲。而知道毛岸红去向的警卫员也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从此,毛岸红的下落成了一个无人知晓的秘密。得知弟弟牺牲的消息,毛主席夫妇悲痛万分,他们也明白,想要找到毛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此后的几年里,贺子珍和毛主席又共同孕育了4个孩子。但令人痛心的是,4个孩子中只有女儿李敏留在身边,其他孩子要么夭折,要么被送走。
### 寻找至亲 接连失去孩子,让贺子珍内心悲痛欲绝,她甚至远走苏联。但这些年里,她从未放弃寻找儿子的念头。与此同时,姨妈贺怡也为当年的事深感自责。为了找到孩子,也为了完成丈夫的心愿,她一直密切关注着孩子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1949年5月,终于有了消息。可当她把那人的特征告诉毛主席后,毛主席认为那人在相貌、年龄等方面与毛岸红不符。
后来,贺怡又辗转各地,终于在江西再次得到毛毛的消息。然而不幸的是,贺怡在赶往的途中遭遇车祸,当场身亡。贺怡的离世让毛主席心中充满愧疚,于是他决定让孩子留在民间,不再寻找。但作为母亲的贺子珍却不这么想,她一直期待着母子团聚。1953年,贺子珍写信拜托江西省省长帮忙寻找孩子。
江西省政府迅速成立了调查组,根据贺子珍提供的线索展开搜寻。最终,找到了一个符合线索的孩子朱道来。当年,他被朱盛苔和黄月英收养。
很快,江西省政府将收集到的信息汇报给中央,贺子珍也请求中央同意黄月英带着孩子来上海。那一天,在省政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黄月英和朱道来来到了上海。贺子珍看着眼前的孩子,泪水夺眶而出,她颤抖着抱住朱道来说:“这就是我的毛毛,他是我的小毛毛!”
黄月英也拿出当年的棉衣与贺子珍相认,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只等毛主席点头,就可以公布朱道来的身份了。
然而,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另一位革命军人朱月倩坚称朱道来是她的孩子,这让大家都不知所措。两位母亲都为革命奉献了一切,绝不能在孩子的事情上让她们寒心。朱道来的身世问题至此成了一个难解的谜团,无奈之下,只能将问题上报给中央。
虽说让中央来解决孩子的身世之谜看似有些小题大做,但中央组织部并未这样认为,反而积极联系贺子珍,让她带着相关人员前往北京。很快,朱道来、贺子珍、黄月英等关键人物来到了北京。当时,很多在北京的中央领导人都来看望了这个可能是毛岸红的孩子,安慰他紧张不安的情绪。
朱月倩看到眼前的情景,情绪愈发激动,她来到政府门前大声喊道:“道来是我的孩子,你们谁也抢不走他……”周恩来很快将情况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听后最终做出决定:“不管是谁的孩子,他都是我们革命的后代,还是交给人民和组织吧。”
毛主席做出决定后,中央组织部开始执行。考虑到朱道来的学业,先安排他在北京上学。后续既不跟朱月倩回南京,也不跟贺子珍回上海。
安排好相关事宜后,养母黄月英和朱道来很快到了分别的时候。那天,母子俩抱头痛哭,泪水浸湿了彼此的衣衫。
与养母分开后,朱道来被安排进入北师大南二附中就读。第一次来到城市读书的朱道来被这里的一切深深吸引。同时,他也清楚自己在乡下学的知识与城里相差甚远。经历认亲风波后,他迅速调整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朱道来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和栽培,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毕业后,他进入科防单位,继续为祖国贡献力量。不幸的是,1971年,朱道来因病在南京去世。得知这一消息的贺子珍在上海悲痛欲绝,大喊:“我的毛毛没了……”
其实,小毛毛到底是不是朱道来,我们已无从知晓,那些真相早已被岁月的长河所淹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贺子珍和毛主席为了国家和人民,不得不做出牺牲,这才导致他们与孩子多次分离。毛主席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为了大家而舍弃了小家。他是我们永远铭记的伟大领袖!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