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气时代的璀璨星空中,托马斯·爱迪生与尼古拉·特斯拉宛如两颗耀眼的巨星,他们共同推动了电的广泛应用与蓬勃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立下了不朽功勋。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两位伟大的先驱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和睦,他们一生都在明争暗斗。正所谓“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最初,我对特斯拉的认知极为模糊,仅仅知道“特斯拉”是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他是一位物理学家。后来,特斯拉电动车在市场上大卖,我心想埃隆·马斯克或许是个物理迷,用一个物理学单位来命名公司倒也顺理成章。
我向来崇拜爱迪生,在阅读爱迪生传记时,偶然看到了特斯拉的名字,还了解到他们之间那场激烈的交流电大战,这才知道原来还有特斯拉这样一位人物。原来他并非物理学家,而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家,与爱迪生属于同行。能让我崇拜的爱迪生陷入困境,可见他绝非等闲之辈,是个实力超群的厉害角色。虽然我对他的能力十分钦佩,但因为他让我的偶像爱迪生吃了苦头,感情上总有些膈应,不太喜欢他。
后来,在头条上看到不少关于特斯拉的文章,把他捧得很高,说他比爱迪生还要伟大。这不禁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定深入了解一下这个人。于是,我找来一本特斯拉的传记,读完后,我认识了一个更加立体鲜活的特斯拉。他不再只是那个冷冰冰的物理学单位和抽象的线圈,他的成就和品格丝毫不逊色于爱迪生。
由于真正了解特斯拉的人可能并不多,所以我打算写一篇文章,让更多网友认识一个有血有肉、全方位的特斯拉。
塞尔维亚货币上的特斯拉
家学渊源尼古拉·特斯拉是塞尔维亚人,他的姓氏具有典型的斯拉夫人特征。他的父亲是一位东正教神父,同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哲学家和作家,口才极佳。这样良好的家庭学术氛围对特斯拉的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的外公同样是一名神父,还是一位发明家,发明了许多生产和生活用具。他的母亲心灵手巧,擅长发明和制作各种家用工具,甚至能够在一根眼睫毛上打三个结。特斯拉继承了母亲的优秀基因,对于一名发明家来说,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特斯拉认为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坚强、勇敢、正直,勇于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和挫折。
特斯拉的父母希望他能子承父业,成为一名牧师。但他对神学毫无兴趣,唯独痴迷于电学。高中毕业后,家里安排他去上神学院,这让他懊恼不已。高中毕业回到家乡时,他不幸染上了霍乱,在奄奄一息之际,他对父亲说:“如果您让我上理工学院,我或许还有救。”父亲出于迷信,答应了他的请求。19岁那年,死里逃生的特斯拉进入了奥地利的格拉茨理工大学,这是父亲为他精心挑选的重生礼物。
特斯拉学习极为勤奋,他的学习时间从凌晨三点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一点,周末和节假日也从不间断。在这一点上,他和他的对手爱迪生颇为相似。他掌握了多门语言,在图书馆里阅读了大量书籍,仅用一学年就通过了九门考试。他的教授担心他会因过度勤奋而损害健康,便写信给他的父亲,希望他能让特斯拉离开学校。因此,父亲对他的成绩表现得有些冷淡,急于得到父亲认可的特斯拉一度产生了误解,后来得知真相后,每每想起伟大的父爱,他都会伤心落泪。
特斯拉在充满完整的父爱和母爱的环境中成长,他的父母又都是才华出众的人,这些条件对于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克罗地亚的东正教堂
交流电的发明在德国教授波埃希尔的教导下,特斯拉对电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发电机的出现成为了可能。早期的发电机是直流发电机,特斯拉提出采用交流发电机将能极大地改善发电性能。然而,波埃希尔教授却认为特斯拉是在痴人说梦。但年轻的特斯拉并非轻易放弃的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一直在努力寻找交流电的答案。
为了供特斯拉上大学,父亲即便身患重病也舍不得花钱治疗,最终不幸离世。失去经济来源的特斯拉不得不退学,未能拿到学位。他来到匈牙利布达佩斯,在匈牙利中央电报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那里,他依旧沉浸在交流电机的构想中,甚至到了夜不能寐的程度。
一天傍晚,特斯拉在夕阳下散步,吟诵起歌德的诗句。就在这时,灵光一闪,犹如一道雷电击中了他,他发现了旋转磁场!那一刻,他仿佛觉得整个宇宙就是由一曲交流电的交响乐构成的。
特斯拉构思的交流电机是一个全新的系统,他想到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同步的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的原理,这便是交流电的基本原理。
1882年,特斯拉来到巴黎爱迪生公司工作。一次出差期间,他结识了斯特拉斯堡(位于阿尔萨斯,普法战争后被德国占领)的市长索辛先生。在市长的帮助下,他与一位机械店老板合作,组装了世界上第一台交流感应电机。当看到自己想象中的机器转动起来时,特斯拉欣喜若狂,因为这与他最初的构想完全一致。索辛先生也十分高兴,他拿出几瓶珍藏多年的老酒庆祝:“交流电必将完胜爱迪生的直流电,我实在难以想象有人会忽视交流电的优势。”
尽管索辛先生竭尽全力推广,但在欧洲,没有一个投资人对交流电感兴趣。这与马云早期的遭遇颇为相似,真理的道路往往充满曲折,甚至残酷。或许只有经历足够的挫折,真理才能完美地展现出来。
斯特拉斯堡
贵人和偶像从某种角度来看,爱迪生是特斯拉的贵人。特斯拉来到美国,正是因为爱迪生的朋友巴切罗的介绍。
在巴黎爱迪生公司,特斯拉的工作并不顺利。和许多大公司一样,这家公司因循守旧,官僚气息浓厚,还压榨新员工。作为外籍员工,特斯拉技术精湛,但待遇却很低。不过,他对此并不十分在意,毕竟金钱并非他关注的重点。他多次提议开发交流电,却遭到公司的拒绝,原因很简单,美国总部一直禁止开发交流电。倔强的特斯拉以辞职相要挟,但并未引起公司的重视,经理甚至让他“慢走不送”。这让特斯拉感到十分茫然,就在他走出办公室时,遇到了巴黎发电厂的经理查尔斯·巴切罗。
人要想取得成功,贵人的帮助必不可少。巴切罗就是特斯拉的贵人,他把特斯拉拉到一旁,建议道:“你不如去美国找爱迪生吧。”特斯拉表示自己并不认识爱迪生,巴切罗则说:“我是爱迪生的朋友,我可以为你介绍。”
巴切罗写了一封推荐信。仅仅一天后,冲动的特斯拉就登上了“萨杜尼亚”号轮船。此时的他身无分文,也没有船票。船长被特斯拉讲述的“交流电”发明故事所感动,让他担任救生员以充船资。
爱迪生
初次见面尽管爱迪生不喜欢交流电,但年轻的特斯拉在欧洲时一直崇拜他。一想到即将见到心中的偶像托马斯·爱迪生,特斯拉在横渡大西洋的轮船上兴奋得彻夜难眠。
特斯拉来到爱迪生的办公室时,口袋里只有四分钱和一封巴切罗的推荐信。
他进去时,爱迪生正在打电话,原来是一艘轮船上的发电机坏了,而轮船即将起航,船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爱迪生接过巴切罗的推荐信,看了之后问道:“年轻人,你会做什么?”特斯拉迫不及待地开始介绍交流电机的设想:“交流电可以远距离传输,还能控制电压,避免因电压过高而产生危险。”
特斯拉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他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交流电是构建全球性电网系统的必然选择。而直流电无法远距离传输,也不能改变电压,容易因高压用电引发危险。但他的想法过于超前,同时,他也遭遇了常见的职场困境,即老板既无知又固执。此外,他还犯了一个错误,刚到公司就开始指手画脚,而且是在世界知名的大人物面前。
爱迪生脸色一沉,拍了拍桌子,告诉特斯拉:“美国只使用直流电,美国人喜欢直流电。”
初次见面就不融洽,似乎预示着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会顺利。
爱迪生并非小心眼之人,尽管他大发雷霆,但并没有将这个他讨厌的年轻人赶走,而是派特斯拉去修理轮船上的发电机。那台机器状况糟糕,多处短路和漏电,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特斯拉干了一个通宵,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回到办公室,爱迪生默默地看着他,一言不发。一夜之间,特斯拉获得了完全自由的特权,可以全权处理工厂的设计工作。他依旧从上午十点半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五点,就连有名的工作狂爱迪生也承认:“我有过许多勤奋的助手,但你是最勤奋的一个。”
这样的开端看似十分美好,特斯拉有了工作,爱迪生有了得力助手,这原本是一个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然而,爱迪生是一位出色的发明家,却并非一位出色的管理者。以他的发明成就和众多的专利,他本应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他一生中多次破产,比如他的铁矿事业。
作为同样伟大的发明家,特斯拉和爱迪生有一些共同点。他们都出身贫寒,年轻时历经艰辛,而且都是工作狂,工作起来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但他们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爱迪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他喜欢进行大量的实验,通过排除法,用无数次的失败来换取成功。他是创业精神的化身,并非技术派,他坚信坚持和勤奋能带来胜利。电灯的发明和蓄电池的改进过程都体现了他的这种思路,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特斯拉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卓越的想象力。虽然他继承了母亲出色的动手能力,但在动手之前,他会先在头脑中进行思想实验,经过充分验证后才会付诸行动,因此他的工作效率比爱迪生高得多。这两种思维方式并无优劣之分,只是适合不同的人罢了。
爱迪生对特斯拉喜欢谈论理论的行为有些反感,他对那些学富五车的理论家向来不屑一顾。而特斯拉对爱迪生的排除法也不敢苟同。
两个思维方式不同的人在一起,分道扬镳是迟早的事。
特斯拉
爱迪生
美国式幽默爱迪生让特斯拉改进直流发电机,并承诺事成后奖励他五万美元。特斯拉为此疯狂工作了将近一年,最终取得了全面成功,为公司带来了新的专利和巨大的利润。
特斯拉走进爱迪生的办公室,提及五万美元的奖励时,爱迪生哈哈大笑,说道:“特斯拉,你不懂美国式幽默吗?”
在此之前,特斯拉一直崇拜爱迪生,对他怀有崇高的期望。但这次经历让他感到有些幻灭。或许,两个伟人靠得太近,就会过于清楚彼此的性格弱点。
特斯拉再次使出他的“绝招”,扬言要辞职。但这对爱迪生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爱迪生说:“看看窗外,到处都是失业的人。找到一份工作比登天还难。在金融危机下,有口饭吃就不错了。”
爱迪生这番话是有感而发,他从报童做起,曾经在街上流浪,为了生存和创业历经磨难。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他需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他答应给特斯拉加薪,在原本就不低的周薪基础上再加10美元,达到28美元。但特斯拉没有理会爱迪生的“忽悠”,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办公室。
爱迪生并非薄情之人,加薪之举已经显示出他的诚意。他不明白特斯拉为什么如此执着于那五万美元。其实,特斯拉并非贪财之人,他想要这五万美元,只是为了自费研发爱迪生禁止他研发的交流电机。
1885年的五万美元是什么概念呢?如今已经到了2019年,具体数额难以计算,但凭常识可知,那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爱迪生开出五万美元的奖金,或许只是半开玩笑,随口一说。而耿直的特斯拉却当了真,这在现在看来确实有些不可思议。
失业者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