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的广袤领域中,有着许多经典的方剂,二加龙骨汤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由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而来,在中医的历史长河里,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了解中医的人都知晓,它是治疗早衰时代的经典良方之一,主要针对虚劳诸不足、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低热汗出等症状,对于时间短促的男性朋友而言,尤其适用。
然而,最近有不少朋友留言询问:为什么自己使用后,不仅没有效果,反而病情加重了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是因为中医讲究一人一方。二加龙骨汤虽是经典名方,一个方剂可以治疗多种病症,但对于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所用的剂量以及组方也就不同,所以单纯地套用必然无用。

说白了,二加龙骨汤主要还是补充阳气、平衡阳气的方子。它能够沟通上下,让自己的意志力去控制精关。然而,很多人虽是阳虚为主,但往往还夹杂着湿气。正是这个湿气导致了虚不受补,补了反而加重水湿,越补越严重!所以很多人反馈只要一吃就会感觉腹胀。这个时候你的身体状态就是阳虚夹湿为主。
很多人会问,身体虚弱一定会有湿气吗?答案是肯定的!例如男性朋友年轻时吃再多也不腻,反而一到中年,哪怕一顿只吃半碗饭,也会发腻发胖。这是因为年轻时阳气充足,可以及时处理吃下去的东西转化为能量。而人到中年,阳气衰退,吃同样的东西消化不了就变成了水湿。很多人都说胖人多湿,瘦人多火,说的就是阳虚夹寒湿。

回顾一则医案,患者程先生,男性,44岁,主诉行事倒戈太快,经常几分钟草草结束。因为这个问题非常困扰,常感到自卑,抬不起头来。
期间也补过很多次,但每次一补就腹胀,不补病又不会好。而且随着年龄增加,问题越来越严重,于是前来就诊。
初诊时,主要症状表现为:倒戈快,手脚冰冷,怕干怕冷,冬天易受寒腹泻,眼眵见风流泪,汗多,稍微动一下就大汗淋漓。经常感到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阴囊潮湿寒冷。而且海绵体尺寸紧缩,无论是长度还是宽度,与原来相比相差较大。
观察其唇舌象,发现:唇淡苔白腻,舌象弱。综合辨证为:阳虚夹湿。

于是拟方:
龙骨,牡蛎,附子,白芍,桂枝,白术,生姜,大枣,炙甘草,茯苓、白木。
其实也就是二加龙骨汤 + 茯苓、白木、桂枝。
患者经过一段时间调养,自我感觉阴囊潮湿消失,睡眠时间增加,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行事时间也有所延长。
患者多汗,怕干怕冷,手脚不温,见风流泪,属于表虚不固,卫阳不足。表虚即是营气不足。中医讲营气行于内,而卫气行于外,营卫调和才能使汗出有常,一旦营卫失和则会出现病理性汗出。
舌象弱、苔白腻均是卫阳不足之象。卫阳虚,下寒必有寒湿之邪,所以患者阴囊潮湿寒冷。

再看方解:
方中
龙骨、牡蛎收敛外越之浮阳,并能收敛固涩,安神定志;
附子温补命门之火,助先天之阳;
白芍能清虚热,止虚汗,除虚热,止梦安睡;更能治疗虚阳外浮,潜阳入阴。
生姜温中,除下焦之寒湿。
大枣甘平益脾肺,生津而除烦;
白术益阴和营,配附子解肌发汗;
桂枝解肌发汗;
茯苓、白木利湿化痰;
炙甘草补脾和中,益气复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