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浪潮中,各类新型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期,网络上有一个新兴职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那便是“全职儿女,月薪4000”。这一职业究竟有着怎样的工作内容呢?
具体而言,这份工作是这样的:早上陪伴长辈跳舞一小时,上午陪同去菜市场买菜,到了周末帮忙做顿丰盛的晚餐,偶尔还陪长辈逛街购物。除此之外,每个月还要担任一到两次的导游兼司机。不过,剩余的时间就可以由自己自由支配了。
不用像传统上班族那样起早贪黑地赶地铁、挤公交,也无需卷入职场激烈的内卷竞争之中,仅仅凭借这份看似毫无难度的工作,就能每月收入4000元,这听起来实在令人心生羡慕。当事人念安也表示,这是她工作15年来所遇到的最具温情、最为自由的工作。

然而,当得知每月给念安发放工资的人是她年迈的父母时,众多网友坐不住了。有人质疑道:“这年头孩子孝顺父母还收费了?”
“全职儿女”这一概念与我们熟知的“全职妈妈”有着相似之处。“全职妈妈”通常是因为孩子年龄尚小,妻子不得不留在家里,悉心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负责一家人的日常琐事。而“全职儿女”则是子女留在家里,给予父母亲情陪伴。
不过,虽说“全职妈妈”没有外出工作,但她们在家中的付出同样辛苦,而且这些付出是非常有价值的。倘若真的请一位保姆来承担这些工作,每个月少说也需要几千元的费用。可即便如此,也鲜少有“全职妈妈”会明码标价索要酬劳。那么,这报酬不菲的“全职儿女”,又创造了怎样的价值呢?
网上质疑声此起彼伏,由此可见,“全职儿女”也并非那么好当。逃离了社会的残酷“毒打”,就难免要承受他人异样的眼光。既然如此,已经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今年40岁的念安,为何要选择裸辞回家,成为一名“全职儿女”呢?

成为“全职儿女”之前,念安在一家纸媒单位工作。2022年,单位进行了人事变动,她被调到了一个新的部门。新职位的工作既繁忙又琐碎,从前还能有休假或轮值机会的念安,如今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全天候处于待命值班状态。巨大的工作压力让念安感到喘不过气来,在苦苦支撑了半年之后,她依然无法适应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于是便萌生了辞职的想法。

然而,人到中年,想要放弃一份已经从事了15年的工作并非易事。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让念安每天都深陷焦虑之中。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主动提出让女儿辞职回家,先休息一段时间。他们表示,如果念安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再去上班也不迟;要是她厌倦了职场生活,多陪陪家人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也许是父母无条件的爱给予了念安勇气和力量,她终于下定决心告别职场,开启了“全职女儿”的生活。刚开始的时候,念安还有些不太习惯,她主动开展了一些副业,总想多赚点钱。但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逐渐让她放下了心理负担。有父母为她兜底,她无需承担任何生活压力,每天的“工作”就是用心陪伴家人,为家人提供温暖的情绪价值。
到了周末,念安会带着孩子回到父母家中。父亲见到他们格外高兴,总会变着花样为大家做上一桌美味佳肴,兴致来了还会小酌两杯。母亲则会在一旁时不时地拉着他们闲话家常,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温馨至极。而这样的天伦之乐,是念安在忙于996、007工作的那些年里,很少有机会给予父母的。
在念安看来,她能够心安理得地成为一名“全职儿女”,除了有父母的大力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经济条件作为后盾。念安一家生活在北方的一个小镇上,多年来她努力工作,不仅购置了房产和车辆,还积攒了一定的积蓄,早已没有了生存方面的压力。再加上父母身体健康,两人的退休金加起来每月有近万元,虽然不算多,但好在收入稳定,应付家庭的日常开销绰绰有余。正因如此,眼下没有遇到合适工作机会的念安,才有底气给自己一段休整的时间。

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也有不少网友对念安的选择表示理解。有网友认为:“去劳务市场雇个保姆每月要6000多元,儿女正好没工作,回归家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谈不上啃老!”还有网友调侃道:“每月拿4000元生活费在家,这只能算是虚假的啃老。真正啃老的,是那些去北上广深工作买房,不仅搭上自己的身体,还掏空一家6个口袋的人。”
那么,“全职儿女”到底算不算啃老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豆瓣上有这样一种解读:“全职儿女,是一种新型的脱产生活方式,指的是年轻人暂时脱离职场,寄居在父母家中生活。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明确的职业规划,但受限于近几年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选择暂时在家作为过渡阶段。他们会付出一定的劳动来换取经济支持,同时坚持学习,努力寻找职业目标,期望通过考公、考研等方式上岸。”

在一个名为“全职儿女交流中心”的豆瓣小组里,有3800多名成员在这里交流成为“全职儿女”的心得体会。他们是如何成为“全职儿女”的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充满焦虑,还是保持乐观的心态呢?

在这些“全职儿女”中,网友西米露的情况较为特殊。她已经“全职”照顾父母4年多了,由于双亲均患有重病,需要有人精心料理一日三餐、陪同看病、提醒按时吃药。身为孩子的她,毅然扛起了“大家长”的职责。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父母的病情维持得很好,她怀着一片孝心回归家庭的举动,也赢得了很多人的称赞。
另一位名叫@无聊的网友,则接连分享了多篇关于“全职儿女”的主题帖。据帖子介绍,她是从澳洲学成归来的留学生,由于当前就业竞争异常激烈,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知不觉就成了“全职儿女”。好在父母心态平和,并不着急,反而劝她把心态放轻松,告诉她合适的工作总会有的。虽然没有工作,但她并不为钱发愁,在国企上班的老爸每个月会给她3000元,此外,她还可以使用妈妈的信用卡和淘宝账号购物。她的“全职儿女”生活就像在放假一样,早上睡到自然醒,白天宅在家里自娱自乐,只有晚上必须全年无休地为全家做好三菜一汤。

与无忧无虑的@无聊相比,30岁的Eisi就没那么幸运了。Eisi曾是北京头部房企的一名职员,去年6月,他不幸被公司裁员。在此之前,由于房地产行情下滑,他已经连续半年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期间很少有休息的时间。再加上公司离家太远,每天通勤时间长达三四个小时,他早已身心俱疲。裁员虽然让他得到了片刻喘息的机会,但一想到每月要还17000元的房贷,还要给上幼儿园的儿子交1500元学费,他就犯起了愁。虽然公司还算有良心,给了他n + 1的补偿,但顶多也只能维持3个月。如果他迟迟找不到工作,后续的生活压力就会全部转移到家人身上。
在Eisi为生活奔波的日子里,都是父母在帮忙照看孩子。离职以后,他开始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还主动承担了一些其他的家务活。在做家务的间隙,他也开始认真思考找工作的事情。在从事了10年房地产行业之后,经历了疫情期间行业的低迷,又遇上“房住不炒”政策的出台,Eisi对这个行业已经不再看好,他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一片迷雾之中,不知该何去何从。
有人一脸迷茫地成为了“全职儿女”,而有人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今年23岁的阿P,毕业之后就去了深圳的一家工厂上班。在这里,阿P觉得自己就像一台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每天早上6点出门,晚上8点才能回家,过着从出租屋到工厂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大多数时候,阿P回到家后还得继续工作,有时候甚至要熬到凌晨。即便如此辛苦,阿P每个月也只能拿到5000多元的工资,除去房租、水电、吃饭、通勤等基本开销,所剩无几。

然而,上司却仍责怪她不够努力。阿P表示“被资本家伤透了身心,不想继续被PUA下去了”,于是她毅然逃离了深圳,回到了位于洞庭湖畔的老家。父母不仅完全接纳了阿P的回归,还偶尔会给她一些零花钱,也不要求她通过做家务来换取报酬。再加上阿P自己也有一点积蓄,她在家的小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回家之后,阿P与深圳的小伙伴们依然保持着联系,当她在电话里听到他们哭诉工作辛苦、生活疲惫时,就忍不住庆幸自己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
从众多“全职儿女”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要么是刚刚在职场遭遇了挫折,要么就是正在求职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相关专家的发言也证实了这一现象:“当前我国青年失业率处于高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2020年底的数据显示,在16 - 24岁的城镇青年中,有46%是大学生,而在失业青年中,大学生占比高达2/3。到了2023年4月,16 - 24岁以下青年的失业率更是高达20.4%,创下了2018年有该项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
事实上,年轻人即使找到了工作,他们所面临的压力也远超以往,996的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长期稳定的工作岗位将越来越少,年轻人会主动或被动地频繁更换工作。这样看来,从不如意、不适应的职场中挣脱出来,回到父母温暖的港湾里稍作喘息,积蓄力量,也并非一件坏事。
“全职儿女”是教育、经济、就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真正的啃老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如果说啃老是一种主动、长期的无所作为状态,那么“全职儿女”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之下的选择。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处于过渡阶段的年轻人,很少有人甘心在家躺平,他们总是在合适的时机挺身而出,在现实的重重压力之下,为自己的未来奋力拼搏。

就算每天睡到自然醒,手里有大把零花钱,“全职儿女”当久了,@无聊的心里也渐渐产生了焦虑情绪。看到几个同学去了北上广深,手上已经拿到好几个offer,她就暗自发愁,自己一个offer都没有该怎么办呢?最近半年,她把小说、偶像剧都抛在了一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求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