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君名北战
在奇幻文学的璀璨星空中,每一位杰出的作家都如同闪耀的星辰,照亮着读者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而在2018年1月22日,著名作家厄休拉·勒古恩在家中与世长辞,这位被誉为“作家与艺术家”中的“在世传奇”,走完了她88岁的人生道路。她的离去,让整个文学界为之动容,《冰与火之歌》系列的作者、奇幻作家乔治·马丁悲痛地写道:“今天,世界变得更贫瘠了。”
厄休拉·勒古恩是美国重要奇幻科幻大师、女性主义文学家。她与《魔戒》作者J.R.R.托尔金和《纳尼亚传奇》的作者C.S.刘易斯并称为“奇幻小说三大家”。她的作品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叙事风格优美隽永,却又充满哲思。她常常能在作品中构建出一个相当真实但又与地球不相似的世界,并创造一种适宜人类的文化,以阐释她想表达的主题。
厄休拉·勒古恩的父母都是关注美国原住民文化的著名人类学家,丈夫是历史学家,受到这样的熏陶,使她的小说中充满对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关怀。在她的作品里,她经常会想象出一个看似真实却又迥异于现实的世界,就像短篇小说《离开奥梅拉斯城的人》(The Ones Who Walk Away from Omelas)所创造的世界奥梅拉斯城,这座城市的幸福,建立在对一个孩子的囚禁上。
小说发表于1973年,第二年就获得了雨果短篇小说文学奖。在小说中,奥梅拉斯城的所有人都知道,一旦把这个孩子释放,这个城市的所有人都会不幸福了。在这种虚假的欢乐之下,作者对人类社会进行了叩问,又在叩问的过程中,试图探讨什么是人类的道德,最终寻得希望。
极乐之城:繁荣富丽表象下隐藏的现实危机
故事是从海滨城市奥梅拉斯城的夏庆节开始的。整座城市白塔映日,美食、赛马、音乐的和谐背景下,慈眉善目的老人、高大的青年男女、天真可爱的儿童幸福地迎接这场相当盛大的狂欢节。
这座城市可不是只有节庆才这么快乐。该怎么描述奥梅拉斯城的市民的欢乐情形呢?厄休拉·勒古恩笔下的奥梅拉斯城,大家成熟智慧,童叟无欺,路不拾遗,没有压迫,没有罪恶,这本身就是一个桃花源一样的城市。
如果你相信了,厄休拉·勒古恩会继续告诉你一件事。在奥梅拉斯城某幢光鲜的公共建筑下面的地下室里,囚禁着一个小孩,一天就靠半碗玉米粉和一点动物油维持生命。
所有的奥梅拉斯人都知道他(她)在那儿。大家都明白他(她)必须待在那儿。
至于他(她)为什么必须待在那儿,这原因就只有一部分人才明白,有些人并不知晓。
小说写到这里,大家都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危机。奥梅拉斯城的快乐背后,有一个隐藏着的极度的悲哀。在这座最和谐的城市里,偏偏有一个最不和谐的声音在呐喊:这是厄休拉·勒古恩出给整个社会的一道题目:奥梅拉斯城的困境,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困境?
人类的最大敌人,往往不是从天而降的终极大反派,而是自己内心的黑暗与迷茫。当一座城市所有幸福和欢乐,都建立在一个被囚禁的孩子身上,你会如何选择?你会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
沉迷享受:追求幸福表象下隐藏的道德危机
厄休拉·勒古恩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对这座城市的美好生活进行了生动地描绘。而当你相信这座城市的美好时,她又讲述了这个城市为了维系美好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就是:让这个小孩永远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地底中。
这里作者设置了一个强烈的对比:小孩永远困在黑暗之中 = 绝大多数人幸福快乐。这个等式还有一个前提:这个城市的人们成熟、智慧、充满激情;而这个小孩是个只会“哇 - 啊”喊叫的低能儿。
这样,大家就可以在心里权衡:然而,这真的是个等式吗?对照现实,实际上,以少数的不幸为代价来取得多数的幸福,真实社会往往也存在这种两难的境地。
对个体而言,追求快乐是人类的本能,而你可能要为这种本能付出代价。对社会而言,一个群体追求的强大和幸福,可能建立在对另外一个群体的牺牲之上。对整个人类而言,发展、进步可能建立在对地球环境的消耗与破坏之上。
总之,我们本能地追求的幸福,而幸福总有代价。若以少数的不幸,换取多数的幸福,是不是真正的幸福?
对这个问题,作者借奥梅拉斯城的青年之口,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们的幸福,并非是一种平淡无奇的、不带义务和条件的幸福。
离开奥梅拉斯城:向黑暗走出,却是走向心中的希望
厄休拉·勒古恩用大半个故事的篇幅,阐释了一个思想实验:释放这个孩子,整座城市的繁荣将毁于一旦;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孩子的痛苦,他们会如何选择?
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 J.Sandel在哈佛大学公开课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公正》中也提到了这个故事,他提到,“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认为:道德推理的原则,是取决于道德行为的结果。这是关注以结果为中心的一派人的理论,而人们不应该只考虑行为的结果,而不考虑行为本身。
结果主义道德推理最有影响力的一个道德理论就是功利主义。奥梅拉斯城的故事,就是功利主义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冲突。
在厄休拉·勒古恩的作品中,角色所面对的冲突,其解决方式通常是调和与自我觉醒。这可能与她的作品受到《道德经》的强烈影响有关。在小说的最后,她也是用这种徘徊于黑暗与光明之间的结局,来探索希望。
对此,我把它理解为开放式结局。因为厄休拉·勒古恩笔下的虚空世界并非正反派截然对立,亦非苦乐分明,这是一种典型的东方印记。
小说里的青年男女,他们良心不安,所以选择离开。这里有几种可能:一,他们选择了无为。无为是一种悲悯,也是一种哀愁。二,他们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比奥梅拉斯城更难想象的地方,即开创一个新的世界。
回顾整篇小说,也是作者对我们的内心发出叩问:当你遇到这种冲突,你的内心如何选择?
而所有的提问,最后都是让我们,重新反思自身的存在。
文 | 君名北战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