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整理|《财经》记者 蔡婷贻
编辑|郝洲
8月10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针对加拿大籍被告人罗伯特·劳埃德·谢伦伯格(Robert Lloyd Schellenberg)走私毒品上诉一案,进行了二审公开宣判。最终,法院果断驳回上诉,维持死刑原判。
自2018年起,中国国内陆续出现多起加拿大籍被告走私或制造毒品的案件。除了谢伦伯格之外,目前仍有其他加拿大籍人士因相关案件被关押,正等待法律的宣判。
现年38岁的谢伦伯格,早在2014年12月就“触礁”了。当时他计划从大连经广州前往泰国,然而在广州机场便被执法人员逮捕。检方指控,谢伦伯格在当年11月妄图将净重222.035千克的222包甲基苯丙胺(也就是俗称的“冰毒”)从大连走私到澳大利亚。面对指控,谢伦伯格坚称自己遭到毒贩陷害,只是一名无辜的游客。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他参与的大连集团跨国贩毒活动被同伙举报,公诉机关不仅出示了物证照片,还有证人证言等一系列确凿证据。基于这些,谢伦伯格在2015年1月被检方正式批捕,并关押在大连看守所。
2018年11月20日,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走私毒品罪判处谢伦伯格有期徒刑15年,同时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5万元,还决定将其驱逐出境。谢伦伯格对这一判决不服,随即提出上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8年12月29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过审查,认定一审判决从轻处罚明显不当,于是裁定将本案发回原审法院重审。大连市中院在2019年1月14日重新进行一审审理,并当庭宣判,以走私毒品罪判处被告人谢伦伯格死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在8月10日的公告中明确表示,2019年1月14日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清晰认定被告人谢伦伯格构成走私毒品罪。根据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法以走私毒品罪判处被告死刑,并没收个人所有财产。宣判之后,原审被告人谢伦伯格不服判决,提出上诉。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经审查认为一审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于是作出维持原判的裁决。
谢伦伯格并非第一个在中国境内遭到重刑裁决的加拿大人。2019年4月,广东省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一起特大跨国制毒贩毒案一审宣判中,判处加拿大籍被告人范威死刑。范威被指在11人特大跨国贩卖、制造毒品案中起到组织、指挥的关键作用,而且其贩卖、制造的毒品数量特别巨大。
2020年8月6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加拿大籍被告人徐伟洪和广州人温冠雄制造毒品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制造毒品罪判处徐伟洪死刑,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温冠雄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021年1月11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徐伟洪、温冠雄上诉案,庭审结束后,法院宣布将择期宣布判决。
加拿大政府针对本国公民遭到死刑判决一事多次表达不满。不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2020年8月对此作出回应。他指出,毒品犯罪是世界公认的严重犯罪,其社会危害极其严重。中国法律虽然保留了死刑,但同时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对危害极其严重的毒品犯罪适用死刑,有利于震慑和预防毒品犯罪。中国法律规定,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中国司法机关对不同国籍的罪犯均依法进行处理。“中国司法机关严格按照中国法律、依据法律程序独立办案。我看不出此事对中加关系有什么影响。”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