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区域间的关系往往有着复杂而微妙的呈现。就拿常州和溧阳来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便颇具看点。当我们欣赏到这样一幅展现常州夜景的绝美画面时,

或许会好奇溧阳与这座城市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和情感联系。
随着金坛并入常州市区,如今溧阳成为了常州唯一的下辖县市。由于金坛与溧阳接壤,从地理空间上看,溧阳似乎和常州的距离拉近了,不再是以往的“飞地”状态。然而实际上,溧阳人从心底里对常州缺乏认同感。在外的溧阳人,很少会自称是“常州人”,反而会着重强调自己是溧阳人。溧阳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之处,对于很多外地人而言,这是一个相对偏僻且不太知名的地方。所以,溧阳人常常会介绍“我们那儿有个风景秀丽、远近闻名的天目湖”,不过即便天目湖有着一定的知名度,但还远远达不到人尽皆知的程度。这时,溧阳人又会说“我们离南京很近,就在南京旁边”。总之,绕来绕去,他们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属于常州。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深入探究一番。
1. **历史渊源层面**
溧阳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朝时期就已建制。在三国到西晋阶段,它隶属于丹阳;隋朝时归属于安徽宣城;唐朝时,其归属较为复杂,先后隶属于扬州、南京、宣城,之后又回归到南京;五代时期属南京;宋朝同样属南京;元朝时升级为州,依旧由南京管辖;明朝继续属南京;清朝则隶属于镇江;民国时期,先属江南行署,也曾归属南京。解放后,溧阳短暂地隶属于武进和常州,较长时间隶属于镇江。自1983年至今,溧阳归属常州管辖,1990年撤县建市,由常州代管。从这些历史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历史渊源方面,溧阳与南京的联系最为深厚,其次是镇江,而与常州几乎没有太多的历史纠葛,这也导致溧阳人对常州缺乏归属感。
2. **地理区位因素**
从地理角度来看,溧阳与常州主城区的钟楼、天宁距离较远。在金坛尚未设区之前,溧阳与常州并不接壤。对于溧阳人来说,无论是购物消费还是休闲娱乐,他们的首选目的地往往是南京。因为宁杭高速的建成远远早于常溧高速,而且宁杭高铁在溧阳设有两个站点,乘坐高铁到南京仅需半小时。反观常州与溧阳之间,目前还没有轨道交通相连。这就使得常州对溧阳的经济辐射和影响力十分有限。如今,溧阳已被纳入南京都市圈,有消息称南京到溧阳的上兴要修建轻轨和地铁,这让许多溧阳人充满了遐想,回归南京或许成了他们心中最大的期盼。

3. **经济发展差异**
常州在改革开放之后,是乡镇企业发展十分出色的地区,其发展模式曾被誉为“常州模式”,当时就连苏锡地区都不被常州放在眼里,更不用说小小的溧阳了。然而,后来苏锡地区外资企业迅猛增长,逐渐后来居上,而常州的乡镇企业却陷入了发展困境。曾经的“苏锡常”格局也因此发生了变化,“苏锡无常”的说法甚嚣尘上。不过,对于这些说法,溧阳人并不在意,他们觉得这些与自己毫无关联。但常州的想法却不同,苏州发展得好是因为有昆山、太仓、张家港、常熟、吴江这“苏州五虎”,无锡也有江阴和宜兴这两个百强县前十名的县市,这些不仅让苏州和无锡有面子,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GDP增长。反观常州,溧阳和金坛在苏南地区相对落后,被认为是“穷地方”,这让常州横竖看不顺眼,甚至幻想如果能用溧阳换成宜兴或者江阴,常州就不会逊色于无锡,毕竟历史上无锡一直隶属于常州府管辖。可是溧阳人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常州人有钱与自己无关,自己虽然经济上不富裕,但有骨气。有一位溧阳朋友,二十多年前谈了一个武进的女朋友,然而女方家长坚决不同意,认为溧阳是穷山恶水之地,民风彪悍,女儿嫁过去就如同跳进火坑,永无出头之日,还让这位朋友要有自知之明,觉得常州人嫁溧阳人就像美国人嫁到非洲一样。这位溧阳朋友则霸气回应,不嫁就算了,自己也不会打光棍。

4. **心理认同和期待**
溧阳人特别热衷于关注各种关于区划调整的小道消息,他们会留意南京是否要升为特级大城市,是否会向东扩展,看到与自己曾经同属一家的溧水都修建了地铁,更是满心期待。当溧阳人看到新闻中出现“常州天目湖”“常州中关村”等表述时,会感到十分气愤,他们认为溧阳和常州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天目湖属于溧阳,与常州并无关系。

实际上,行政区划的调整并非易事,就如同婚姻一般,一旦结合就难以轻易分开。既然无法改变现状,那么常州和溧阳不如放下成见,相互协作,共同谋划发展大计,将大常州建设得更加美好。而且,也没有必要总是与苏州、无锡进行比较,因为GDP有时候仅仅是政府的政绩体现,对于老百姓来说,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医疗、环境、住房等民生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让城市变得宜居,让百姓收获幸福,这才是发展的关键目标。
溧阳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