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拜佛求福是许多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人们常常在佛前许下各种心愿,期望能得到庇佑和赐福。然而,真正的拜佛之道或许并非如此。有关于拜佛,有“十不求”的说法,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曾有这样的话语流传:“佛前一跪三千年,未见菩萨心生怜。莫非尘埃遮天眼,误解未献香火钱。弄虚作假非圣贤,懒惰之徒充神仙。血汗财产捐出去,骗子横行人心寒。宇宙乾坤大无疆,何须祈求路走偏。”这段话揭示了一些人拜佛时的错误观念。世人信佛大多是有所求,希望佛陀降下福泽,能让自己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官运亨通、财运通达。但其实从一开始,这种思路就走偏了,起心动念就存在错误。想想看,在我们有生之年,又有谁真的见过佛陀直接帮过谁呢?这其实是典型的弱者思维,属于弱势文化,是一种向外求、依赖救世主的思想。而强势文化所倡导的强者思维是向内求,坚信一切靠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所谓不求于人,实则是求于己。当然,不求人并非拒绝别人的帮助,不求只是一种态度,而且只有抱着不求人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借助他人之力,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帮助你。
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托在别人手中,一味期待救世主的出现,这样的行为是可悲的。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还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都彰显了自我奋斗、积极向上的精神。
实际上,佛陀、菩萨在梵文中的原意指的是不同等级的智慧,并非世人所误解的无所不能的神。我们信佛拜佛,并非是为了求他们保佑和赐福,而是为了求得开悟,获得无上智慧,并且这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才有“佛就是我,我就是佛”的说法。
真正信佛、拜佛的人,会遵循“十不求”的原则:
其一,不求身无病。身体若一直无病,可能会滋生贪心。我们应以病苦为良药,厌离这娑婆世界,坚定菩提修行之路。
其二,不求事无难。磨难能够让我们的道心更加坚定,踏平坎坷才能成就大道,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提升的机会。
其三,不求心无障。内心若没有障碍,容易变得狂妄自大。我们应时常清理心田里的烦恼杂草,让无明转化为无量的光明。
其四,不求利于我。执着于对自己有利,是走入了迷途。我们应愿替众生承受病苦,让众生都能获得欢乐。
其五,不求不着魔。没有魔的磨练难以成佛,魔其实是修行的好伴侣,只要道心高远,自然能够降伏众魔。
其六,不求事易成。人处于顺境时往往难以修行,我们应明白逆境和顺境并无本质区别,事成与事败都应等同看待。
其七,不求名和利。贪图名利会让人堕入轮回,我们应把名利看作梦幻泡影,甘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其八,不求图回报。期望他人报答是一种偏差的思路,我们应随缘了却业债,做到两不相欠,无欠无赊才能心安。
其九,不求申冤屈。忍辱受冤是在偿还旧债,别人的打骂其实是在助我们修行,忘却宠辱才能功德圆满。
其十,不求人帮我。我们要自力更生,不攀附外缘。有所求时往往会陷入痛苦,无所求时才能获得自由。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