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段跨越民族与生死考验的爱情故事,如同一颗璀璨星辰,闪耀着动人的光芒。1911年,陈渠珍带领115人踏上了穿越羌塘无人区的艰难征程。这片被称为死亡无人区的地方,平均海拔近5000米,包含着如今可可西里的一部分,即便在天气良好的时候,常人也不敢轻易涉足。
一路上,他们遭遇了天寒地冻的恶劣气候,野兽在周围横行肆虐,更为严峻的是,他们断粮长达五个月之久。那是怎样一种绝望的困境,每一步都可能是生命的终结。然而,命运总是残酷无情,最终,115人的队伍仅7人生还。而陈渠珍能够全身而退,这背后全仰赖他那位深情的藏族妻子——西原。
西原与陈渠珍生死相随,她以柔弱之躯,将陈渠珍安全护送到内地。可命运却如此不公,不久后,西原便离开了人世,年仅19岁。多年后,成为湘西王的陈渠珍在晚年回忆起这段往事,悲痛地感慨道:“肝肠寸断矣!”那么,当年的汉族落魄军官陈渠珍,与藏族贵胄女儿西原,究竟是如何相遇、相爱、相许,直至经历生离死别的呢?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1909年。
陈渠珍 西原
01 初遇佳人
1909年的某一天,营官加瓜彭错盛情邀请陈渠珍到家中做客。陈渠珍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的军人世家,彼时27岁。他因入藏平叛,收复工布、进击波密等英勇事迹,赢得了藏民们的敬重与爱戴。
一番热情的寒暄之后,彭错唤出十多个女孩,同时牵出十多匹骏马。他自豪地说道:“我们家里的年轻人能够骑着飞奔的烈马,轻松拔起地上的木竿!”话音刚落,女孩们便开始了精彩的表演。她们扬鞭策马,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去,场面十分壮观。
在这群女孩中,有个约莫15岁的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她一口气连拔五竿,动作娴熟而矫健。陈渠珍不禁连连赞叹:“此女子体力强健、马术精湛,即便是男子,也难以与之相媲美啊!”彭错笑呵呵地说:“这是我的侄女西原。既然您如此喜爱她,我把她许配给您,如何?”一听此话,众人都大笑起来,纷纷叫好。陈渠珍也在这欢声笑语中,随口应承了下来。
02 意外成婚
不料第二天,彭错夫妇真的把身穿嫁衣的西原送到了陈渠珍的住处。陈渠珍顿时愣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心中暗自思忖:“没想到一句玩笑之言,竟缔结了这桩姻缘。”为何他会认为这是孽缘呢?原来,陈渠珍在湖南老家早已娶妻。
然而,当地的呼图克图(活佛)也跟着来了,他拍手称快道:“这是一件大好事啊!我来为您证婚!”陈渠珍不便驳了他的面子,只好答应了这桩婚事。
西原 陈渠珍
婚后,陈渠珍依旧领兵打仗,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而身手矫健的西原,不仅随夫征战,还上演了一出美女救英雄的精彩戏码。当时,陈渠珍与波密军陷入了苦战。一次,他发现自己腹背受敌,无奈之下下令撤退。
途中,他们经过一道高约一丈左右的石坎。眼看着追兵就要追上来了,西原抢先跳下石坎,然后伸出双臂,大声喊道:“跳吧,我接住你!”陈渠珍随之跳下,被西原稳稳地接住。就在这时,对面山上的枪声突然响起,子弹如雨点般朝着石坎方向猛烈射击。陈渠珍身后还没来得及跳下的士兵们,接连死伤7人。
几十年后,陈渠珍忆及此事,仍然心有余悸地说:“若无西原,余恐性命不保。”
陈渠珍经行路线图
03 踏上险途
1911年,孙中山发动了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武昌起义的消息迅速传至西藏,援藏军随即发生哗变。眼见各种矛盾频发,陈渠珍心想:“我终日与这些豺狼虎豹为伍,难道还能幸免于难吗?不如冒死遁走,返回汉地!”
1911年冬天,陈渠珍毅然决定带着西原,马夫张敏、仆人藏娃,以及111名湘黔籍士兵,穿越羌塘无人区,翻越唐古拉山进入青海,再返回汉地。士兵们众志成城,纷纷表示:“陈管带,我们和您一起走,咱们一起回家!”
于是,陈渠珍骑着宝马“龙驹”,西原骑一匹大黑骡,其他人各乘一马,然后赶着120头驼牛(驮着口粮、行李),踏上了这九死一生的羌塘之旅。
一行人走了7天来到蛤喇乌苏,在这里他们找到了一名老喇嘛作为向导。陈渠珍询问老喇嘛:“一个月可以走出去吗?”老喇嘛回答道:“一个月是绝对走不出去的!况且,如今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路上要耽误多少时间,就更加难以预计了。”陈渠珍大吃一惊,立马清算粮食。经计算,每人还有糌粑130斤,大概可以吃三个月。于是,他安下心来,继续前进。
04 困境重重
未曾料到,一进入酱通大沙漠,便终日狂风怒号,冰雪越来越大。只见“黄沙猎猎,风雪扑面,四野荒凉,草木不生。”牛马没有草吃,士兵们只好用糌粑喂它们。原本可以支撑三个月的口粮,迅速告急。
于是,大家相互告诫,不许再用粮食饲喂牛马。结果,陈渠珍的坐骑“龙驹”饿得抛下主人,跟着一群野骡跑了。西原二话不说,把自己骑的大黑骡让给了他,然后骑一匹劣马继续赶路。
大家在食粮殆尽的处境下,紧接着又迷失在风雪里。此时“道路迷离,终日瞑行,无里程,无地名,无山川风物可记,但满天黄沙,遍地冰雪而已。”而老喇嘛18岁从甘肃入藏,如今已经50年没有出去过了。他经常带错路,本来是向着东走,但马上又转向北走,反反复复,道路严重偏离。
士兵们愤怒不已,对老喇嘛不停叱骂,甚至饱以老拳。陈渠珍连忙劝诫士兵们,可在人心惶惶之下,“陈管带”说话已经不那么管用了。由于粮食告罄,大家开始宰杀牛马充饥,一些士兵不得不步行。因为在雪地行走的时间太长,他们沾染了寒气,脚被冻伤、肿胀裂开,每天都有人死去。
这时,陈渠珍清查人员车马。结果显示,士兵已经死去42人,队伍还有73人;原来的240多头牛马,只剩下50多头。
05 除夕之困
1911年除夕夜,大家到达通天河。通天河是长江的上游,一直以来都是青海的重要通道。然而,目之所及仍是一片黄沙,渺无人迹。
想到马上就是新年,陈渠珍下令休息一天,在河岸边宿营,杀马当做食物。晚上,陈渠珍问老喇嘛:“从这里去冈天削,还需要几天?”老喇嘛先说10天,然后又改口说15天。士兵们认为他前后矛盾,又开始打骂他。老喇嘛战战兢兢,当天晚上就逃走了。
可他年老体衰,孤身一人,又能逃去哪呢?多半是葬身狼腹了。大概,他只求死个痛快,不想继续在这“人间炼狱”呆了。失去向导,想要走出去更难了。
一个叫杨兴武的士兵便提议:“如今牛马几乎杀尽,患病的人又多,如果再走错路,就没有活着走出去的机会了!不如我带着10个身体强健的人前进侦察。其余的人留在这里一边打猎,一边等我们消息,如何?”陈渠珍点头答应,让杨兴武先去探路,约定十日后返回。
有人病死,有人双脚肿痛而死,杨兴武又带走10人,如今115人的队伍只剩30多人。
06 西原打猎
连日冰雪不断,野兽都躲到山谷之中,打猎的人往往空手而归。西原决定亲自出去打猎,陈渠珍劝她道:“士兵们如果捕到猎物,我们可以分来吃。你何苦要冒险呢?”
可西原已经看出,初上路时的众志成城荡然无存,长官的身份在这里没有任何特权,已然恢复到最原始的分配规则——只有带头打到猎物,才能分得更多食物。于是,西原流着泪委婉地说:“士兵们又能分给我们多少呢?如今,命在旦夕,还有什么可怕的。您如果肯去,明天一起去怎么样?”
陈渠珍一听,心中也警觉起来,第二天便跟着西原一同去山谷打猎。没想到运气来了,西原“砰”地一枪,打死了一头野骡。两人一边截下骡腿拖回去,一边告知其他人:“快去山谷取那些剩下的野骡肉,免得被狼吃了。”然后,西原把骡腿切成小方块,烘干做口粮。
这天,其他士兵们也猎到了野骡、野羊、山兔等猎物,大家都仿照西原的方法将鲜肉烘干储存。可见,对于高海拔的生存之道,汉地来的军士们反而不如西原一个女子。
07 希望破灭
转眼10天过去,杨兴武却没有回来。陈渠珍失望极了,他说:“先遣队的好消息,我们是等不来了。与其死守在这里,不如继续前行。”于是,大家整装待发,重新上路。
一路上,雪越来越大,地上积雪深达两尺。野兽们都销声匿迹,存下来的干肉都吃完了。这时,西原拿出省下来的一小块干肉,悄悄塞给陈渠珍。陈渠珍立马撕成两半,分给西原。西原坚决不肯吃,她说:“我能够忍饥挨饿,但您不能不吃。这趟万里远行,可以没有我西原,却绝不能没有您。您若因饥饿而死,我又怎么可能逃过一死呢?”听到这话,陈渠珍涕泪俱下。
“绝境之中的生死取舍,直听得人痛心不已。”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